積慶里日軍慰安所

積慶里日軍慰安所

積慶里日軍慰安所,是日軍於1938年至1945年在漢口積慶里設定的慰安所,面積約為13000平方米,當時慰安婦人數接近300人。作為日軍侵華歷史中的罪證之一,截至21世紀初,積慶里日軍慰安所舊址已破舊不堪,亟待保護。

基本信息

簡介

積慶里日軍慰安所積慶里日軍慰安所

積慶里日軍慰安所,位於武漢市漢口區積慶里,為一處具有近90年(截至2014年)歷史的漢口近代城市“聯排式”住宅區,面臨中山大道,與南洋大樓相鄰,與馬路對面的前進二路路口隔街相望,由1條主巷道和8條橫巷交錯而成,面積約為13000平方米。抗戰期間曾作為日軍慰安所。積慶里日軍慰安所,為日本侵略者留下的罪證之一,也是迄今(2014年)為止武漢發現的唯一保存較為完好日軍慰安所遺址。

歷史

積慶里日軍慰安所 史料積慶里日軍慰安所 史料

1938年,武漢淪陷後至日軍投降,日軍曾在這裡設定慰安所長達7年之久。

根據在台北“國史館”發現的日本戰時檔案,1939年武漢地區有記錄的慰安所有20處,最多時達60多處,積慶里慰安所是慰安婦相對集中的一處。當年,這裡的慰安婦人數接近300人。

抗戰勝利後,有不少朝鮮慰安婦留了下來,並與當地工人結婚成家,一直生活在武漢。

21世紀初開始,數批來自韓國、朝鮮的媒體到這裡尋訪慰安所舊址,尋找當年的朝鮮慰安婦,截至2014年,當年的朝鮮慰安婦還有人健在。

建築特點

積慶里把中國傳統民居的“院落式”居住環境核心,與西方近代城市的“聯排式”住區環境有機結合,具有“中西合璧”特色風貌。

截至2014年,積慶里日軍慰安所仍保留著厚重而斑駁的朱漆木門,門楣上方的三角形裝飾圖案、老式百葉窗及樓內尚存的木製台階隨處可見,但舊址保護現狀堪憂:不少房屋牆壁磚面已因嚴重風化而裸露,出現剝落和裂縫;巷道內,老化的各種電線密密麻麻纏繞在一起,浴室、髮廊、小商鋪,隨時可引發火災。

積慶里一些兩層樓房,每層空高達四米多,木製台階依稀當年模樣。屋內光線昏暗,部分牆壁磚面已因嚴重風化而裸露,大多已成危房。因牆體日漸坍損,牆面剝落,居住在積慶里的老人不得不把家裡的牆體全部用紙糊住。

保護狀況

積慶里日軍慰安所積慶里日軍慰安所

作為典型的武漢近代民居建築群,積慶里經歷了近代武漢的滄桑,留存了武漢抗戰、武漢解放戰爭時期的記憶,與漢劇的發展也有密切關係。而且建築遺蹟保留如此完整的慰安所,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絕無僅有的。

2008年,武漢市文史館曾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專家調研,針對舊址失修的現狀,呼籲對舊址進行保護。

2010年,文史館相關專家提出將舊址申報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納入整體保護和利用,但此事至2014年仍無下文。面對積慶里日益破敗的危險,專家們呼籲:必須儘快對舊址進行搶救性保護。

史料記載

武漢市文史館員、武漢大學教授田子渝發現的兩本史料《武漢兵站》和《漢口慰安所》,披露了1943年漢口積慶里慰安所方點陣圖、示意圖等影像資料,成為日軍在漢設定慰安所的新證據。這兩本書為其在日本搜尋抗戰史料時發現,分別由侵華日軍武漢兵站副官山田清吉和漢口積慶里日軍慰安所軍醫長澤健一撰寫。《武漢兵站》由日本圖書出版社於1978年出版;《漢口慰安所》由日本株式會社圖書出版社1983年出版。兩本書共40餘萬字,記錄了積慶里日軍慰安所的始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