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所[二戰時日軍開設內置慰安婦的場所]

慰安所[二戰時日軍開設內置慰安婦的場所]
慰安所[二戰時日軍開設內置慰安婦的場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慰安所是二戰時日本軍隊開設的場所,內置慰安婦,為日軍提供性服務。 慰安婦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政府及其軍隊強迫各國婦女充當日軍性奴隸的制度。上海是日軍實行“慰安婦”制度的發源地,也是最大的慰安基地。在這一制度的奴役下,大量中國、朝鮮、東南亞和歐美等國的婦女慘遭日軍的蹂躪。慰安制度是日本政府和軍部直接策劃、各地日軍具體執行實施的有組織、有計畫的行為。 2015年12月1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分館——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正式開館,對公眾開放。這是亞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舊址,也是唯一一處被在世慰安婦指認過的慰安所建築。

基本信息

日本態度

1993年時任宮澤(喜一)內閣官房長官的河野洋平就從軍慰安婦問題的調查結果,代表日本政府發表的談話。其主要精神是承認舊日軍的直接參與(“募集、移送、管理等”)和強制性(“通過哄騙、強壓等總的來說違背本人意願的手段實施”),在向受害者道歉的同時,表示要通過歷史教育,讓人們永遠銘記慰安婦的歷史事實,決不重犯同樣的錯誤。此乃迄今為止,在慰安婦問題上,日本政府向國際社會所做的最為”高調”的公式表態。去年 10月,剛剛上台的安倍首相,正是憑著在歷史問題上的“兩個繼承”(即繼承關於歷史問題的“村山談話”和慰安婦問題的“河野談話”的精神)的表態,打開了通往北京的大門。

然而最近幾年,日方在“慰安所"事件的表態說明其存在一定的後退,引起了鄰國乃至世界範圍的聲討,這應該是值得警惕的日方危險的機會主義的抬頭。

中國

雲南龍陵縣董家溝日軍慰安所 雲南龍陵縣董家溝日軍慰安所

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蘇智良先生及助手經過十幾年的艱苦調查後發現,中國竟是日軍慰安制度的發源地。在人數上,中國20萬婦女被迫充當慰安婦,是日軍慰安婦最主要的來源;在時間上,日軍在上海建立了當地第一家慰安所,上海慰安所持續時間最長,數量最多。可以說,中國婦女是日軍慰安制度最嚴重的受害人群。蘇智良教授在日本留學時偶然發現一張黑白照片。照片上有兩排日式木屋,中間是碎磚鋪的路,一個日本兵在女性管理者陪同下,正準備進入慰安婦房間去作樂。旁邊的文字說明是:上海楊家宅慰安所,1938年1月建立,日本上海派遣軍東兵站司令部管理。經過相片比對及走訪住戶後發現,這個慰安所建在東沈家宅。楊家宅慰安所是中國最著名的一家慰安所。通過調查他發現了一個更讓他震驚的事實,位於今天東寶興路125弄的大一沙龍竟是中國內地第一個日軍慰安所,也是世界上存在時間最長的日軍慰安所。根據知情者的回憶,東寶興路125弄1號為二層西式磚木結構建築。大一沙龍和楊家宅慰安所的式樣都是日本和式。有的慰安所有10間小房間。每個房間的面積約4個半榻榻米大小,約合7平方米;寬的建築中間有走廊,兩邊是慰安婦的房間,有的房間有6個榻榻米。房間裡面陳設十分簡單,只有一張木板床,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房門上寫著編號,並釘有插慰安婦名字的金屬牌。木牆上開了一扇50公分高、30公分寬的木窗,窗上有6塊玻璃,下面的4塊是磨砂玻璃,外邊不能輕易窺探屋內的情況。可笑的是為了讓日軍官兵感到安寧,慰安所里還設立神龕讓日本官兵和日本慰安婦參拜。

日軍占領中國領土後爆發大規模滅絕人性的強姦。在國際譴責和日益嚴重的性病面前,日軍高層不得不加緊慰安婦制度的實施。於是,在上海和南京等地建立慰安所的決定被迅速提上日程。大一沙龍是1932年開設的海軍指定慰安所,由日僑近藤夫婦一直經營到1945年戰爭結束。1931年11月,日本海軍為了給在上海的海軍陸戰隊提供性服務,在虹口選擇一批日本妓院作為其海軍的特別慰安所,其中就有大一沙龍。隨後大一沙龍被稱為海軍指定慰安所而獲得擴張。這一情況也得到日本外務省一則檔案的證實,到1932年在上海開業的日海軍慰安所達17家。以日本海軍官兵為客人。同年底,這17家慰安所有藝妓279人、慰安婦163人。日軍對慰安所管理非常嚴格。慰安婦每周須經日本軍醫的身體檢查,確認是否患有性病。當時執行慰安婦體檢任務的日醫麻生徹男攝下了《慰安所規定》,從而留下了一份極為珍貴的物證。買票進入慰安所的日軍官兵被強制使用保險套,一時間保險套竟成為戰略物資運至中國。由於對大一沙龍模式滿意,慰安制度由此在中國推廣開來。1938年1月13日,由上海派遣軍東兵站司令部管理的位於楊家宅娛樂所開業了。104名日本和朝鮮少女成為楊家宅慰安所的第一批慰安婦。從那以後,源源不斷的外籍女子被迫踏上這條不歸路。

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 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

據悉,“海乃家”由日本人坂下熊藏自1939年經營至日本戰敗,最多時有40多名“慰安婦”,曾是上海日本海軍指定慰安所。2016年2月23日,位於上海市虹口區公平路425弄12號內的原日軍慰安所“海乃家”建築拆遷被叫停。據了解,在拆遷現場看到,大門已經被鎖上,從外部看,這棟兩層的石庫門建築依然保存完整,但內部已一片狼藉。

截止2014年,在東北地區又發現了20多個市縣有慰安所。東北慰安婦使用過化妝品有日本“資生堂”標識,日本戰敗潰逃時企圖毀滅證據,放火燒毀建築,但這些物品在大火中倖存。東北是中國第一個被日寇占領的國土,那裡的新發現的慰安所是日本在中國建立的最早的慰安所。

2015年12月1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分館——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正式開館,對公眾開放。這是亞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舊址,也是唯一一處被在世慰安婦指認過的慰安所建築。

泰國

泰國的曼谷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紅燈區。日本占領泰國以後,驚訝地發現這個紅燈區的妓女很少染上性病,於是立即僱傭了一批妓女組建了泰國第一個慰安所,慰安所設立在靠近馬來亞邊境的地方。在萬隆河邊,日本海軍開設了名叫“遙地亭”的慰安所。此後陸續開設了按慰安婦國籍區分的慰安所,如中國、朝鮮、越南、緬甸等。慰安所一般就建在營房附近,是臨時搭建的簡易木房,每扇門上標有房號。房號下面標一道橫線,表明對士官開放;房號下面標兩道橫線,表明對士兵開放。對軍官則另設立有慰安俱樂部。日本人在修建暹羅一緬甸鐵路時,在泰國終點站設立慰安所慰安婦為來自朝鮮的婦女。日軍命令泰國慰安所里的慰安婦不僅要為當地的日軍服務,還要求她們每30人到50人為一組,到後方陣地巡迴,以滿足士兵們的需求。

馬來西亞

日軍占領馬來亞以後即開始建立慰安所。馬來亞人口中,馬來人占一半,中國血統的馬來人和華僑占37%。由於馬來亞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日本人就以“解放者”自居。因此,日軍在馬來亞建立慰安所一般不用或少用馬來人而主要徵集當地華人婦女充當‘慰安婦”。有一個在吉隆坡“泰順賓館”的慰安婦回憶說:“我們的慰安所有8個華人,3個來自蘇門答臘的馬來人,2個朝鮮人和1個泰國人。我沒有見過任何來自馬來亞的馬來人,也沒有見過任何印度慰安婦”當時吉隆坡大約有17到24個慰安所,其中有一個慰安所都是朝鮮人,大約有20多個朝鮮慰安婦。其他慰安所大多是外籍婦女。日軍在馬來亞的慰安所分布在全國30多個城市,幾乎有日軍的地方都開設了慰安所。在馬來語中,慰安婦稱為“佳郎·庇”,“‘佳郎’是走動的意思,‘庇’就是娼婦,合在一起就是跟著部隊移動的娼婦的意思”。馬來亞的慰安所有兩個特點:一是慰安所大都建立在原來的賓館裡,二是慰安所的管理者有不少是曾經在馬來亞從事賣淫的日本妓女,這批日本妓女的人數大約在14人左右。1942年駐守馬六甲的日軍部隊留下一份檔案,檔案記載這支部隊當年經常出入瓜拉比拉的一家慰安所,其中有中國慰安婦23人。馬來亞軍事當局的一份檔案顯示,據不完全統計,日軍在1943年7、8、9三個月間發放保險套達62500隻,可見日軍使用慰安婦之頻繁。

菲律賓

1942年初,日軍侵占菲律賓,隨即在菲律賓推行“慰安”制度。1942年4月16日,日軍一支部隊登入班乃島,5月12日第一個慰安所開業,相距不到1個月時間。1942年7月,菲律賓婦女組織“慰安婦特別行動隊”根據日本方面提供的線索在菲律賓進行了調查。“特別行動隊”在班乃島伊洛伊地區尋找到2家當年的慰安所遺址及有關記錄。這兩家慰安所一稱“一號慰安所”,主要供下級士兵、士官和準軍事人員使用。收費根據級別:軍官為3日元,士官為1.5日元,士兵為1日元。另一所稱“亞洲大廳”,設施較為豪華,主要供軍官使用,收費6日元;士官、士兵為2.5日元。在班乃島伊洛伊地區的慰安所遠不止兩家。據當地上年紀的人反映,當年他們曾見到“成卡車的婦女被帶到了他們稱之為‘巴黎飯店’的地方”。“馬尼拉的慰安所十分豪華,慰安所是沒收馬尼拉市布呂巴德·斯特里特附近的‘萊納烏德飯店’,將其改名‘浪速莊’而使用的。另一方面,另一幫慰安婦——舞女從日本送到後,將其附近的夜總會卡薩馬尼拉作為慰安所”。當年在馬尼拉設有一個擁有多民族婦女的慰安所,慰安所上寫著“用於軍事目的的第X號慰安所”,著各色民族服裝的婦女坐在走廊里接受軍人的挑選。《碧瑤中部地區的信使》一書的作者回憶說,她25歲那一年,日軍殺死了她的父親並占領了她十分寬大的家以後,在她家設立了慰安所,有慰安婦大約100多人。菲律賓慰安婦的來源主要為菲律賓當地人,此外有朝鮮、日本、中國、西班牙、美國、俄羅斯、印度尼西亞等婦女。外籍慰安婦的收費較當地慰安婦高,“朝鮮人是3元5角,日本人是5元5角,西班牙人11元,美國人13元”。日本戰敗後,在菲律賓的慰安婦全部被日本軍隊遺棄,她們有的因缺少食物而活活餓死,有的被活活殺死而成為士兵的食物。

新加坡

新加坡地當東南亞軍事要衝,在二戰中成為日本在南方的重要戰略基地,駐軍龐大,慰安所數量也多。許多國小、女學和教堂在戰爭期間被日軍徵用,改為茶館或酒館,徵集當地少女充當服務生,實際上是慰安所。新加坡當時還開設了許多由日本人料理的“料亭”,最為著名的稱“鶴家料亭”,實際上也是慰安所。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陷落,3月5日日軍就在新加坡的報紙上刊登“徵集接待婦”的廣告。據一些新加坡老人回憶,在現在新加坡果園路地區的康希爾曾經設立慰安所,而吉蘭區有一條大街曾經因為慰安所相當集中而聞名全國。在這些慰安所里,朝鮮慰安婦300多人,日本慰安婦100多人。從日本來的婦女被日軍稱為“大和部隊”,“大和部隊”還有自己的旗幟。在新加坡島南方5公里的布克姆島,日軍設立了一所慰安所,慰安婦為印度尼西亞婦女。在與該島比鄰的申特薩島上建立的慰安所,其慰安婦基本上是朝鮮婦女。一個叫金福東的朝鮮慰安婦回憶說,她在朝鮮被日軍抓捕,在中國廣東開始了慰安婦生涯,此後隨日軍輾轉於香港、新加坡、馬來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最後,再次回到新加坡。

緬甸

二戰期間,日本侵略者開進緬甸,這些侵略者大多是通過著名的“死亡之路”,郎暹羅一緬甸鐵路開進緬甸的。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第一列行駛在暹羅——緬甸鐵路上的火車竟然是“裝有妓女的火車”。1943年末,暹羅一緬甸鐵路完工。為了慶祝完工,日軍下令在每一個車站設立慰安所,命令6到7個朝鮮慰安婦為一組,沿鐵路線而下,在車站慰安所對等待在那裡的日軍進行慰安,每一個慰安所大約有60名日軍在等候慰安婦的到來。在緬甸某些地方,為修建暹羅一緬甸鐵路而工作的外籍戰俘也被允許到慰安所接受慰安,但這種情況一般不多見。慰安所除緬甸本地人外,還有中國人、朝鮮人、印度人等。緬甸仰光的日軍軍官俱樂部是一所按日本風格裝飾的高級慰安所。慰安所有慰安婦100多人,另有女僕、廚師、理髮師、裁縫若干和一名婦科醫生。慰安婦中以朝鮮婦女為多,其次是緬甸婦女、中國婦女、印度婦女和日本婦女。日軍久留米師團在仰光設立了專供高級軍官享用的慰安所,名叫“粹香園”,內有慰安婦150人。在曼得勒前線基地,建有各種慰安所9家,其中有一家規模較大,擁有緬甸、朝鮮、中國、印度以及當地少數民族婦女,被日軍稱為“多國娘子軍”。日本學者千田夏光估計,全緬甸屬於日軍慰安婦的人數,“估計為3200人,其中大約2800人是朝鮮女性”。所有的朝鮮慰安婦在緬甸慰安所全部使用日本名字,她們的日本名字掛在慰安所的牆上,供軍人挑選。

印尼

1942年,日本占領印度尼西亞,在這裡設立了大量慰安所,主要中在萬隆、雅加達、泗水、瑪琅等地。由於歷史的原因,荷屬東印度住著許多歐洲人,大約有36萬之眾,其中又以荷蘭人為多。因此,這裡的慰安婦除本地婦女外,還有歐洲婦女,其次是亞洲婦女。慰安所比較集中的地方在萬老鴉和望加錫一帶,大約有29家慰安所。當地米納哈薩半島的婦女從外形上看很像日本人,因此,這裡的慰安婦多以半島婦女充任。在這些慰安所里,有慰安婦280人,其中托拉人111名,爪哇人67名,望加錫人7名,曼達人4名,其餘為中國人、卡羅薩人、恩雷康人等。慰安所有高低檔之分,高檔的慰安所稱“軍官飯店”,多以現成的賓館改建。次一等的稱“軍人俱樂部”,著名的俱樂部有1943年6月建立的“櫻花俱樂部”和“特莉莎俱樂部”。“飯店”和“俱樂部”的慰安婦多來自日本,也有少數歐洲姑娘。其餘的慰安所一般稱為“客棧”,因地制宜設立在營區周圍荷蘭人的住宅里。慰安婦每天接待8至10個士兵或士官,每人收費1日元至1.5日元。如“富士客棧”、“千代田客棧”等,“客棧”的名字一般均帶有日本色彩。這兩所“客棧”有100多名慰安婦,年齡在15歲至17歲之間,多為外籍婦女,當地婦女較少。無論是外籍婦女還是當地婦女,日軍規定一律穿日本服裝,使用日本姓名。

評定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先後於1996年和1998年通過有關報告指出,“慰安婦”制度是現代社會“有計畫的強姦、性奴隸”行為,日本政府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該對受害者予以個人賠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