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來源
11世紀末產生於埃及,同尼扎里耶派同時形成。埃及法蒂瑪王朝哈里發穆斯坦綏爾(1035~1094在位)去世時,其次子穆斯塔利(1094~1101在位)依靠宰相艾弗達勒(al-Afdal,1066~1121)的權勢奪取王位,被廢的長子尼扎爾逃往亞歷山大舉兵反抗,戰敗被俘後毒死獄中。敘利亞、波斯等地的伊斯瑪儀派支持尼扎爾,形成尼扎里耶派。埃及二北非、葉門、印度的伊斯瑪儀派則擁護穆斯塔利為伊瑪目,形成穆斯塔利耶派,在埃及占主導地位。
1130年,穆斯塔利之子和繼位者阿米爾被暗殺後,該派發生分裂。阿米爾的堂兄阿卜杜勒·麥吉德篡伊瑪目和哈里發位,自稱為哈菲茲,得到埃及伊斯瑪儀派大多數人的支持,形成哈菲茲派。而有一些人則繼續支持阿米爾的兒子塔伊布,稱塔伊布派。
1171年,薩拉丁推翻法蒂瑪王朝,恢復了遜尼派在埃及的統治後,哈菲茲派解體。後穆斯塔利耶派的中心轉入葉門,又由此傳入印度,發展成波哈拉派(Bahras)。約1591年(一說1588年)波哈拉派的第二十六任達伊達烏德·本·艾扎布去世後,該派分裂。擁護達烏德·本·庫特布為繼承人的,形成達烏德派(Daudis),流行於印度,以孟買為中心;擁護蘇萊曼·本·哈桑為繼承人的,形成蘇萊曼派(Sulaimanis),流行於葉門地區。
(楊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