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蟲青灰色,體長2-3毫米,頭部暗灰色,複眼黑褐色,觸解黑色、3節,第三節背面有1根觸角芒,芒的一側有5根短剌毛。
卵
乳白色,長橢圓形,長約1.6毫米,卵上有細縱紋,卵多散產在稻葉上。
幼蟲
體長3-4毫米,圓筒形,舟扁平,乳白至乳黃色,尾端有2個黑褐色氣門突起。
蛹
長約3.6毫米,黃褐或褐色,尾端也有2個褐色氣門突起。
生活習性
在東北一年發生四至五代,以成蟲在水溝邊的雜草上過冬。第一代幼蟲在溝邊看麥娘上取食。4月下旬 至5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蟲危害早稻,第二代以後,一般不再危害水稻。成蟲羽化後當天即交尾,第二天產卵最多,卵散產於稻葉上。幼蟲孵化後,在2小時內即可侵入葉肉,經7-10天,潛道增長 至2.5厘米左右,並在潛道內化蛹。稻小潛葉蠅適於在較低的溫度下生活,我國北方稻區發生多,長江下游地區若4、5月份氣溫較低,發生危害才較重。氣溫5℃左右,成蟲即可交尾、產卵,氣溫11-13℃,成蟲最為活躍。氣溫高,稻株生長健壯,水面披葉少,不適於成蟲產卵。當田水溫度達30℃時,幼蟲大量死亡。
稻小潛葉蠅幼蟲只能危害幼嫩稻葉,對分櫱後的老葉不能危害。成蟲喜在倒伏於水面的稻葉上產卵,深水也有利於幼蟲潛葉活動。幼蟲 在直立的稻葉上潛食易死亡,因此 ,在稻苗生長弱、灌水深的稻田裡發生危害重。此外,早栽稻田、靠近小麥田、油菜田的早稻受害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