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種群波動(population fluctuation)種群密度圍繞環境容納量水平所作的上下變動。任何一個種群的數量都是隨時間而變動的,當種群數量增長達到它的環境容納量水平後,很少能保持在這一水平上而是經受著不規則的或規則的波動,又稱振盪有時種群數量會在短期內迅速增長,稱為種群暴發,在種群暴發後,往往出現大批死亡,使種群數量劇烈下降,稱為種群崩潰種群數量變動的結果,可能是種群衰落或滅亡,也可能是較長時間地維持在某一水平,稱為種群平衡。種群數量變動可分為季節性波動和年波動兩大類型。
季節性波動
由於氣候的季節性變化和生物的適應性變化所引起的種群數量波動。具有生殖季節性,生活史短促和有季節性遷移特徵的種類常表現為季節性波動。如多數昆蟲、一年生植物、淡水或海洋中的多數浮游生物。熱帶地區雖沒有明顯的季節變化,但許多種類的種群數量表現出與降水有關的周期性變化。環境穩定的熱帶雨林中,隨著植物周期性開花結實,許多昆蟲和鳥類的種群數量也表現出周期性變化。由於各年度溫度、降水等氣候條件的差異,某些種群數量的季節消長也表現出明顯差異。如為害棉花的盲蝽象種群數量的季節消長,因棉花蕾鈴期間降水量和降水期的不同,而分為四種類型:中峰型。乾早年份出現,警鈴兩期受害均較輕;雙峰型。澇年出現蕾鈴兩期受害均較重;前峰期。前澇後早年份出現,首期受害較重;後峰型。前早後澇年份出現鈴期受害較重。
年波動
種群數量在不同年份間的上下變動。年波動分為兩類區:一、不規則波動。大多受非生物因子,特別是氣候因子的年度變化所控制。根據中國上千年的氣象和蝗害記錄,可以確定乾旱是蝗害大發生的重要原因;二、規則波動(或稱周期性波動)。常受種群內部及其他生物因素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