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福堂

種福堂

“種福堂”是南宋王淵子孫的宅院。 相傳王淵是宋高宗趙構南渡時,護駕隨行到江南的。元朝末年,其子孫為了躲避戰亂而定居嘉興,後來,又移居到了西塘鎮。“種福堂”建於清朝順康年間,共有八進,沿河臨街進門。第一進是“門廳”;第二進是“橋廳”;第三廳是“種福堂”,廳堂中央懸掛著海寧陳邦彥題寫的“種福堂”匾額。由一條長弄連通整個宅院前後。

基本信息

種福堂種福堂

種福堂種福堂

地理位置

種福堂位於石皮弄的東側,是王家的宅第。據王家家譜記載:其世祖是宋代御營司都統制王淵。種福堂的名稱為教誨後人多行善積德,所謂:種瓜得瓜,種福有福。

大宅式建築

種福堂為江南民居的清代大宅式建築,前後共有七個單元,總長100餘米。站在街上看到的門面不是很氣派,與邊上的房屋沒有區別。據老人們講:那是因為從前太湖一帶有強盜出沒,門面的平淡是一種偽裝。在我看來。與其說是一種保護,更為主要的是江南時期的建築文化風格——先抑後揚。

建築特點

進入第二單元是轎廳,也很簡陋,不過是兩層,樓上住下人,估計備轎方便些。

第三單元是正廳,連線二、三單元的有陪弄、大牆門、天井。正廳是種福堂的中心寬十二米,有十四扇落地長窗。地上鋪一尺見方的厚方磚,大廳分三部份,中間有兩根柱子,粗三十公分,柱下面有鼓石。刻有鳳凰展翅圖案,十分精美。正廳有特色的細節是:正廳地樓板非常結實。

上面竟然也鋪有方磚,其用意是隔絕樓板上下的聲響,驚動樓下尊貴的客人,尤其是樓上女眷的方便之聲。另外,方磚也適應江南氣候,在潮濕季節,能吸收水分,在乾燥的時候釋放儲存的水分。正廳掛有“種福堂”一匾,傳為陳邦彥所題,厚重端莊,凜然一股正氣。

後面還有幾部分是廚房、起居室、後花園等等,現在都住著人家,沒有開放。現在是靜宜軒的所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