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經歷
師從當地名老中醫湯回春先生研習中醫
1935年入上海市中國醫學院學習,1938年畢業。
1956年入江蘇省中醫學校中醫師資班進修一年。
工作經歷
1938年正式懸壺於南通市,先後在南通市孩兒巷診所、新華聯合診所行醫。
1957年8月被調至北京中醫學院工作,直至1997年退休。
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中醫學基礎理論和《內經》教學、科研、臨床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內經》“時髒陰陽”理論。
學術兼職
衛生部高等醫藥院校中醫藥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兼全國統編教材《內經》學科組長,北京市高等院校衛生技術高級職稱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生部兼職教授,國內訪問學者指導教授,中國中醫藥學會《內經》專業委員會顧問,北京中醫藥大學學術及高級職稱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
學術思想
在《內經》理論研究中,開拓了按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思路指導課題設計和實驗研究之路,所開創的“四時五臟陰陽”理論的研究方向,為中醫基礎理論學科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科研成果
主要研究領域為《內經》“時髒陰陽”理論。
獲獎情況
主持與指導的科研項目曾獲市級科技成果獎。
主要論文
[1]程士德,蘇晶. 中醫模式形成和特點剖析[A]. .中醫藥優秀論文選(上)[C].:,2009:4.
[2]程士德. 《內經》理論體系綱要(三)——試論《內經》理論體系形成的基礎[J]. 中醫函授通訊,1990,06:2-3.
[3]程士德. 《內經》理論體系綱要(二)——《內經》的沿革及書名含義[J]. 中醫函授通訊,1990,05:2-5.
[4]程士德,黃海龍,王洪圖,朱曾柏,曹順明,何眾,裴景山,顧繼昌,徐福棠,程聚生,董漢良.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如何套用的討論[J]. 中醫雜誌,1990,04:4-10.
[5]程士德,喻森山,章真如,周鳴岐,王占瑛,王忠民,陸康福,趙成田,柏超然,苗後清,金萬斌,徐宜厚. 活血化瘀法在疑難雜證中的運用[J]. 中醫雜誌,1990,09:4-11.
[6]程士德. 《內經》理論體系綱要(六)——《內經》理論體系的生命對立統一觀[J]. 中醫函授通訊,1991,03:2-5.
[7]程士德. 《內經》理論體系綱要(七)——《內經》理論體系的形神統一觀[J]. 中醫函授通訊,1991,04:2-3.
[8]程士德. 對《內經》“藏象學說”的探討[J]. 中醫藥研究,1991,02:11-14.
[9]程士德. 對《內經》“藏象學說”的探討(續)[J]. 中醫藥研究,1991,03:19-21.
[10]程士德. 對《內經》“藏象學說”的探討(續)[J]. 中醫藥研究,1991,04:14-18.
[11]程士德. 對《內經》“藏象學說”的探討(續)[J]. 中醫藥研究,1991,05:18-21.
[12]程士德. 對《內經》藏象學說的探討(續)[J]. 中醫藥研究,1991,06:19-22.
[13]程士德. 談臟腑虛證的辨治[J]. 中級醫刊,1979,08:60-62.
[14]程士德. 略論運氣學說與發病的關係[J]. 湖北中醫雜誌,1981,02:36-39.
[15]程士德. 《內經》的沿革及其書名的由來[J]. 中醫雜誌,1983,09:56-58.
[16]程士德. 對《內經》中“氣”的概念的認識[J]. 中醫雜誌,1984,07:69-70.
[17]程士德. 淺談《內經》養生學的時間特性[J]. 中醫雜誌,1986,09:54.
[18]程士德. 二仙湯的臨床運用[J]. 山西中醫,1989,01:1-4.
[19]程士德. 五臟虛證的辨證治療(續二)[J]. 中國農村醫學,1989,10:12-15.
[20]程士德,蘇晶. 中醫模式形成和特點剖析[J]. 中國中醫藥科技,1995,02:45-47.
出版著作
撰寫和主編了《高等中醫藥院校教學參考叢書·內經》、《內經講義》、《內經理論體系辨析》、《素問注釋匯粹》、《運氣六講》、《中醫時間證治學綱要》、《中醫學問答題庫·內經分冊》、《中醫學復選題題庫》、《內經選讀》、《內經時間證治學綱要》等數十部著作。
健康養生專家
中華傳統養生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不僅積累了豐富的養生保健經驗,而且有著深刻的理論思想。在人類對生命與健康的理解發生變化的同時,中華傳統養生保健方法正日益引起國際醫學界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