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資源化

秸稈資源化

把秸稈當成一種資源系統化的加以利用。

秸稈資源化秸稈資源化 。是指通過採用物理、化學、生物等方法將農用秸稈轉化為飼料、乙醇等,使之更好被利用。達到既不污染環境又不造成浪費的目的。主要技術有秸稈還田技術、秸稈飼料利用技術、秸稈能源技術、秸稈的工業套用技術等。

中國秸稈資源及其特徵

中國農作物秸稈年產量約為7億t左右,列世界之首。每年收穫的秸稈除去用於造紙的2800萬噸秸稈和作為飼料或飼料原料的2.13億t秸稈,造肥還田及收集損失的1.089億t,可作為能源加以利用的秸稈總量為3.761億t(見表1)。儘管中國秸稈資源豐富,但由於人口眾多,人均占量相對於已開發國家較少,還不到0.6t/(人·a)。中國的農村主要有水稻秸稈、小麥秸稈、玉米秸稈,其中玉米秸稈占36.7%,稻草秸稈占27.5%,小麥秸稈占15.2%。其糧食作物秸稈占了總量的90.5%。50%以上的秸稈資源集中在四川河南山東河北江蘇湖南湖北浙江等9省,西北地區和其它省份秸稈資源分布量較少。稻草主要在長江以南的諸多省份,而小麥和玉米秸稈分布在黃河與長江流域之間,以及黑龍江吉林等省份。

中國利用現狀

秸稈資源化秸稈資源化

中國秸稈資源化技術呈現多元化發展。如秸稈還田、制有機肥料、秸稈氣化及壓塊燃料、動物飼料、作造紙業和紡織業的原料及秸稈培養食用菌等等。但與西方某些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相當多的一部分農作物秸稈仍被棄置在田間地頭和河溝,或者焚燒。

秸稈資源化秸稈資源化

還田技術

巨觀秸稈還田可以草養田、以草壓草,達到用地養地相結合,培肥地力。
微觀秸稈還田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狀況,增加通透性;保存和固定土壤氮素,避免養分流失,歸還氮、磷、鉀和各種微量元素;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加速土地養分循環。

1.秸稈直接還田
(1)機械直接還田
(2)覆蓋栽培還田
(3)機械鏇耕翻埋還田

2.秸稈間接還田
(1)堆漚腐解還田
(2)燒灰還田
(3)過腹還田
(4)菇渣還田
(5)沼渣還田

注意:秸稈覆蓋量,一般每畝300~400kg;
配合施用氮、磷肥,施N0.6~0.8kg/100kg;
減少病蟲害傳播。

3、秸稈生化腐熟快速還田
採用先進技術培養能分離粗纖維的優良微生物菌種,生產出可加快秸稈腐熟的化學製劑,並採用現代化設備控制溫度、濕度、數量、質量和時間,經機械翻拋、高溫堆腐、生物發酵等過程,使秸稈→有機肥。
1.催腐劑堆肥技術
2.速腐劑堆肥技術
3.酵素菌堆肥技術
實例:由工業廢液生產高濃縮秸稈複合肥
造紙黑液→工業化漚制發酵→氨化處理→磷化處理→高溫高壓處理→顆粒型複合肥。

4.配套的農藝技術和機具
(1)技術:為秸稈腐解創造條件;調解土壤水分和C/N比、C/P比(土壤濕度要求在田間持水量的60~80%、每畝應補施7~10kg尿素和20~25kg過磷酸鈣;加強後續田間管理;因地制宜,採取不同的還田時間和方法;避免有病秸稈還田。
(2)機具:秸稈還田鏇耕機;甩刀式碎土滅茬機;裝有覆土器的深耕犁、高架深耕犁;秸稈粉碎拋撒機。

制飼料技術

秸稈的主要成分是粗纖維,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等,一般約占秸稈乾物質的20~50%。
未經處理的秸稈消化率和能量利用率較低,因為秸稈中的木質素和糖類結合在一起,很難分解;蛋白質含量低和其他必要營養物質缺乏。
處理目的:為動物的消化吸收創造條件;提高秸稈飼料的營養價值。
處理方法:物理;化學;生物。
1.物理處理
(1)切短、粉碎機軟化
簡單有效,採食量增加20~30%。
(2)粉碎後壓塊成型
鍘切(5cm段)→烘乾(含水16%)→壓製成型(圓柱或塊狀)。
優點:密度大,含水量低,便於運輸、貯存和飼餵;高溫擠壓使消化率提高25%;有濃郁糊香味和輕微甜度感,適口性提高;衛生條件好;可實現工廠化生產,全年進行加工。
設備:擠壓式環模壓塊機、平模壓塊機和壓縮式壓塊機等。

秸稈資源化飼草秸稈揉搓機
秸稈資源化環模顆粒飼料壓製機
秸稈資源化鍘草粉碎機

(3)秸稈擠壓膨化技術
原理:將秸稈加水調質後輸入專用擠壓機的擠壓腔,依靠秸稈與擠壓腔中螺套壁及螺桿之間相互擠壓、摩擦作用,產生熱量和壓力,當秸稈被擠出噴嘴後,壓力驟然下降,使秸稈體積膨大。
主要設備:螺桿式擠壓膨化機。
工藝流程:秸稈→清選→粉碎→調質→擠壓膨化→冷卻→包裝。
膨化後易吸收的無氮浸出物含量提高,粗纖維與酸性洗滌纖維下降;且適口性好;便於運輸貯

秸稈資源化家用多功能飼料膨化機

(4)熱噴處理
原理:鍘碎的秸稈(8cm),混入餅粕、雞糞等,裝入飼料熱噴機內,在一定的熱飽和蒸汽下,保持一定時間,然後突然降壓,使物料從機內噴爆而出,從而改變其結構和某些化學成分,並消毒、除臭,使物料可食性和營養價值提高。
設備:飼料熱噴機,實質為一種間歇式蒸汽膨化機。

2.化學處理
利用化學製劑作用於作物秸稈,破壞秸稈細胞中半纖維素與木質素形成的共價鍵,以利於瘤胃微生物對纖維素與半纖維素的分解,從而達到提高秸稈消化率與營養價值的目的。
方法:鹼化、氨化、氧化還原、複合化學處理。
(1)鹼化處理
原理:在一定濃度的鹼液的作用下,打破粗纖維中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之間的醚鍵或酯鍵,並溶去大部分木質素和矽酸鹽,從而提高秸稈飼料的營養價值。
方法:①濕法:每噸秸稈需NaOH8~10kg,水3~5L浸泡、沖洗;②乾法:將20~40%濃NaOH溶液噴於粉碎或切斷的秸稈上(30ml/100g),然後用酸中和。
用鹼量大,須用大量水沖洗,易造成環境污染。

(2)氧化劑處理
主要指利用SO2、O3及鹼性過氧化氫(AHP)處理秸稈,破壞木質素分子間的共價鍵,溶解部分半纖維素和木質素,使纖維基質中產生較大孔隙,從而增加纖維素酶和細胞壁成分的接觸面積,提高飼料消化率。
效果較好,但成本太高。
(3)氨化處理
原理:用氨水、液氨、尿素或碳銨等含氨物質,在密閉條件下處理秸稈,氨與秸稈發生鹼化作用(打破木質素和纖維素的酯鍵和鑲嵌結構,溶解半纖維素和部分木質素與矽酸鹽,纖維素部分水解與膨脹);氨化作用(氨吸附在秸稈上,增加了粗蛋白含量,延緩氨的釋放速度,促進瘤胃微生物的活動);中和作用(與有機酸中和,形成適宜瘤胃微生物活動的微鹼性環境)。
要點:氨用量3~4%;處理時間隨溫度提高而縮短,一般4~8周;最佳含水量15~20%。飼草秸稈揉搓機(三)秸稈飼料利用技術
秸稈資源化.。是指採用物理,化學或生物技術等方法將秸稈進行加工處理,將其製成伺料或乙醇等,使它們更好被人類利用。

常用秸稈氨化操作方法:
①小型容器法
②堆垛法
③氨化爐法
飼餵方法:餵前1~2天要將秸稈取出,攤在地上放氨;初次飼餵數量不能過多,逐漸提高飼餵量。
(4)複合化學處理
融合了鹼化處理對木質素分解效果好和氨化處理增加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量的優點,克服了鹼化處理殘留鹼量高和氨化處理對木質素軟化作用差的缺點。可使採食利用率提高10~40%;含氮量提高1~2倍;粗蛋白含量達到7~15%。
根據不同秸稈和牲畜選擇不同的化學處理劑配方,如尿素 氫氧化鈣的複合化學處理。將5~7kg生石灰和2~3kg尿素溶於50kg水中,噴灑在切碎的100kg秸稈上,混合均勻後密封,夏天20~30天,春秋40~60天,冬季60天以上,可開封飼喂,適宜的水分為40%,尿素不得低於2%。
3.生物處理
(1)青貯技術
原理:將新鮮植物緊實地堆積在不透氣的容器中,通過微生物的厭氧發酵,使原料中所含的糖分轉化為有機酸——主要是乳酸菌。當乳酸在青貯原料中積累到一定濃度時,就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活動,並制止原料中養分被微生物分解破壞,從而將原料中養分很好地保存下來。發酵過程中產生大量熱能,當溫度上升到50℃時,乳酸菌也就停止了活動,發酵結束。
優點:飼料保持青鮮多汁的特點,並具有酸香味,牲畜比較愛吃,貯存時間較長;且技術簡單、方便推行。但對纖維素的消化率提高甚微。
青貯添加劑:微生物製劑、酶製劑、抑制不良發酵的添加劑、營養添加物、無機鹽
技術要點:①窯的建設:容器有青貯塔、青貯窯和塑膠袋;可建成地下式、半地下式和地上式。②原料的收割與切短:適時收割;水分應降至60~70%。③操作步驟:配製菌液;粉碎分層鋪實→濕度控制在55~60%→封窯→7~15天后開窯。
餵養注意:只能餵反芻動物。逐步加量。
(2)微貯技術
秸稈微貯是對農作物秸稈機械加工處理後,按比例加入微生物發酵菌劑、輔料及補充水分,並放入密閉設施中,經過一定的發酵過程,是指軟化蓬鬆,轉化為質地柔軟,濕潤膨脹,氣味酸香,動物喜食的飼料。
原理:利用微生物將秸稈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降解並轉化為菌體蛋白。
成本低、適口性好、消化率高、利於工業化生產。
技術要點:復活菌種→配製菌液→切斷秸稈→裝填入窯→水分控制→封窯→開窯。

用微貯技術製備秸稈菌體蛋白生物飼料
以農作物秸稈、雜草、樹葉等為主要原料,將秸稈粉置於人工造就的特定的生態環境中,經過製作劑——秸稈生化飼料發酵劑的生物化學作用,促使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活動,合成游離胺基酸和菌體蛋白,從而使秸稈轉化為富含粗蛋白、脂肪、胺基酸及多種維生素的高效能秸稈飼料。

能源技術

1.秸稈直接燃燒供熱技術
以秸稈為燃料,以專用的秸稈鍋爐為核心形成供熱系統。有秸稈收集、前處理、秸稈鍋爐和秸稈灰利用幾部分組成。
適於在秸稈主產區為中小鄉鎮企業、鄉鎮政府機關、中國小校和相對比較集中的鄉鎮居民提供生產、生活熱水和冬季採暖之用。
2.秸稈氣化集中供氣技術
原理:通過氣化裝置將秸稈、雜草及林木加工剩餘物在缺氧狀態下加熱反應轉換成燃氣的過程。
工藝流程:粉碎→給料機→氣化器→除塵器→冷卻器→過濾器→貯氣櫃→用戶。
秸稈氣化機組由加料

秸稈資源化秸稈資源化
秸稈資源化秸稈資源化
秸稈資源化秸稈資源化

秸稈氣化的優勢與限制:
優勢:變廢為寶、經濟可行、優勢明顯;
限制:
①燃氣質量較差、熱值偏低;
②燃氣中含氧量偏高形成安全隱患;
焦油含量偏高;
④水洗焦油後污水排放造成環境污染;
⑤氣化設備投資偏高。

3.秸稈發酵制沼氣
立式圓形水壓式沼氣池
秸稈制沼系統包括沼氣的收集、運輸、淨化、貯存、使用及附屬設備等。
主要設備:
集氣室
②輸氣管和配氣管
③脫硫裝置
④氣櫃
⑤止火器(或逆火防止器)

4.秸稈壓塊成型及炭化技術
(1)成型“秸稈炭”
(2)秸稈“生物煤”
(3)秸稈成型燃料利用途徑
農村生活用能;工業用途;生產成型炭;生產活性炭。

工業套用

1.生產可降解的包裝材料
一次性餐具
濕法生產工藝:麥秸→粉碎(120目)→加入水、粘合劑拌和→軋片→裁剪→冷壓成型→烘乾→噴塗→快餐盒。
乾法生產工藝:秸稈→粉碎(60目)→黏合劑、催化劑、固化劑拌和→熱壓成型→冷風散熱→紫外消毒→包核→快餐盒。
還有緩衝包裝材料、瓦楞紙芯、纖維降解膜等。
2.用做建築裝飾材料
(1)秸稈輕型建材
(2)秸稈人造板
3.秸稈生產工業原料
(1)植物秸稈生產酒精
(2)秸稈製作澱粉
(3)秸稈生產飴糖
(4)生產梭甲基纖維素
(5)製取木糖醇

(6)生產糠醛
(7)制生物蛋白
4.秸稈用作食用菌的培養基
如蠶豆秸稈栽培草菇:原料處理→培養料配方→建堆發酵→翻堆→播種發菌→出菇管理→採收。
玉米稈栽培平菇;
秸稈栽培香菇銀耳木耳仿野生菇等。
5.秸稈的其他套用
(1)造紙工業
(2)秸稈人造絲
(3)秸稈用於編織業

中國技術問題

儘管近年來中國的秸稈資源化技術有很大發展,相關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總體水平還很落後,秸稈資源化技術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概述如下:
(1)秸稈還田。首先是農機問題,在秸稈還田中農業機械是必不可少的,粉碎和翻壓都用到農業機械,隨著秸稈還田量的增加,中國目前使用的普通脫切機和鏇耕機已不能滿足秸稈還田的實際需要。其次就還田的秸稈數量來說,也存著一些問題。水稻,小麥秸稈的適宜還田量(風乾重)以3000~4500kg/hm2為宜,玉米秸稈以4500~6000kg/hm2為宜;一年一作的地塊和肥力高的地塊還可適當高些,而在水田和肥力低的地塊就要低一些,一般每年每公頃地一次還田3000~4500kg秸稈可使土壤有機質含量不但不會下降,還會逐年提高,但中國大部分農村還田量都還達不到要求。再次,在還田中施人的秸稈量和還田方式應隨作物及其種植地區的不同作相應的改變。例如:在還田的時期上,稻田越早越好,如若將水稻秸稈堆熟後再還田比直接還田效果更加顯著;在還田方法上,玉米、高粱等旱地作物的還田應是邊還田邊翻壓,以便使高水分的秸稈迅速腐解。自從推行種植業結構調整以來,傳統作物要向經濟作物轉變,而經濟作物對還田技術要求極高,目前採用的粗獷的還田技術不能滿足這些要求,以致農作物秸稈大量被棄置在公路旁和河溝,或者焚燒。最後,就是田間管理不夠到位。有許多地區將秸稈還田後便不再管理,缺乏及時和合理的措施保證地下的秸稈充分腐解,被作物利用。為了防止微生物在分解秸稈與作物爭氮,還應補充配施一定量的速效氮肥,保證土壤全期的肥力;在還田的同時,須注意農田病蟲害的防治,有病害作物的秸稈應堆肥腐熟後再施人田中,這樣可防止病蟲害的蔓延。
(2)秸稈氣化。現行的熱解氣化技術大都採用空氣煤氣制氣法,所得氣的熱值較低(5000kJ/m3左右),並且還有焦油問題。在推廣氣化集中供氣技術的進程中,由於中國農村的經濟基礎還很薄弱,自籌資金困難,許多示範工程正是由於焦油堵塞管道而停止運行。就農民來說,操作和管理的水平較低,安全生產和安全使用意識較差,農民對氣化一直持有觀望的態度,這也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使用效果。還有,在焦油清除、長期穩定運行方面也有待改善。尤其用於農村集中供氣系統,氣櫃和管網的投資比例達到40%以上,使成本提高,難於進行商業化運行,影響進一步發展和推廣。
(3)秸稈飼料加工。中國在微生物菌種及相應的發酵工藝上和發酵秸稈飼料對各類家畜的營養效果方面都缺乏比較細緻深入的研究,且研究的領域大都集中在反芻家畜。目前在研究和實踐中還缺乏一個科學統一的評價體系,目前評價的依據僅限於飼料產品的物理和化學特性,忽略了其生物特性。

中國技術方向

(1)秸稈養畜。中國每年生產糧食4.9億t的同時也生產了6億t秸稈,加之大量的薯、芋藤、蔓和可以利用的草木農作物,遠遠大於牧區的牧草產量,這是巨大的飼料源。如果其中一半用於養畜,則肉食品的產量將增加5倍。因此秸稈養畜是中國秸稈資源化中的一個發展趨勢。
(2)秸稈生產全降解快餐盒。利用稻麥草漿做的快餐盒各項指標良好,價格低廉,而且生產過程中無毒、無污染,原料來源廣泛。被扔後能很快降解,能增加土壤肥力,不構成環境威脅;焚燒時也無毒氣放出,不會構成威脅大氣質量,頗受環保部門歡迎。一條生產線設備投資150萬元,日產3萬個,每年利潤108萬元,設備投資回收期1.5年左右,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應為今後秸稈資源化技術的發展方向之一。
(3)利用秸稈與畜禽糞便好氧堆肥或秸稈堆肥技術製造有機複合肥,可擬建大型有機肥料生產廠,其市場前景相當廣闊。
(4)在目前氣化技術相當成熟的條件下,進行高效低耗秸稈氣化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建設大中型秸稈發電廠,其經濟效益是不容置疑的。
(5)加快農業機械具的研製和開發,進一步完善直接還田技術;加大在秸稈還田技術及其對土壤理化和生物學性質的影響與調控方法的研究力度。
(6)加強與高校科研單位合作聯合攻關研究新技術,拓展秸稈資源化的途徑,提高其利用價值。如以沼氣為紐帶的多種經營的道路,準備把沼液大範圍地推向市場。

總之,農作物秸稈資源化技術是一項綜合性、邊緣性科學技術。各地農業,農機,畜牧等部門要加強領導,制定規章,齊抓共管,與科研部門一道研究最佳化有地區代表性的實用技術,通過示範村,示範鄉,示範縣的建設,在一定區域內集中產生秸稈綜合利用的規模效益。展望未來,中國秸稈資源化技術的發展前景相當廣闊。

中國氣化技術套用與開發實例

秸稈氣化集中供氣技術——山東省科學院研究推廣;
生物質氣化技術——遼寧省能源研究所設計的固定床氣化系統;
乾餾熱解法秸稈氣化技術——大連市環科院
生物質中熱值氣化技術——浙江大學熱能工程研究所
濕式淨化秸稈氣化機組——山東工業大學生物能源技術開發中心

相關詞條

秸稈資源化—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