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img/1/52d/nBnauM3X1YDMwYTN4gjNygTO1QTM2UjM3YzNzQTNwAzMwIzL4Y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位於秦皇島山海關區龍海大道與海口道交口處。西北低、東北高的地形。山海關位於華北與東北的交界處,北倚群巒疊翠的燕山,南襟煙波浩淼的渤海。氣候類型
山海關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最熱七月份平均氣溫24.6℃,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氣溫-6.1℃,全年平均氣溫10.1℃;無颱風、無梅雨,年平均降水量668.1毫米,全年無霜期在180天以上,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715小時。全區夏季為西南風,冬季為東北風。標準凍土深度為0.85米。最大積雪深度13厘米,最大凍結深度85厘米,空氣平均相對濕度62%。主要景點
山海關
![山海關](/img/e/4ba/nBnauM3X2EDNzQjN2EzNygTO1QTM2UjM3YzNzQTNwAzMxAzLxc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山海關古稱榆關,也作渝關,又名臨閭關,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在此地創建山海關,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清朝時期乾隆二年(1737年)名為臨榆縣。
山海關的城池,周長約4千米,是一座小城,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門,並有多種古代的防禦建築,是一座防禦體系比較完整的城關,有“天下第一關”之稱。以威武雄壯的“天下第一關”箭樓為主體,輔以靖邊樓、臨閭樓、牧營樓、威遠堂、瓮城,東羅城、西羅城等長城建築。山海關是一座文化古城,明代城牆建築基本完好,主要街道和小巷,大部保留原樣,特別是保存眾多的仍有一批四合院民居使得古城更加典雅古樸。使古城最為增色的是關城東門,天下第一關城樓,聳立長城之上,雄視四野。登上城樓二樓,可俯視山海關城全貌及關外的原野。北邊有角山長城的雄姿;南邊有大海。天下第一關城樓南北,還有靖邊樓、牧營樓和臨閭樓等建築。
孟姜女廟
孟姜女廟是長城文化衍生出的民間民俗文化的產物,始建於宋代以前,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主事張棟重修,為河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是祭祀孟姜女最完整的廟宇。
孟姜女廟景區坐落於河北省山海關以東6.5千米的鳳凰山上,由貞女祠和孟姜女苑組成。貞女祠始建於宋代以前,明萬曆年間二十二年(1594)主事張棟重修,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宇前有108級台階直通山門,廟上紅色圍牆內有前後兩殿及鐘樓、振衣亭、望夫石等景觀。廟後建有江南水鄉風格的園林觀賞區——孟姜女原及東西配殿,再現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首的“孟姜女的故事”全景。1956年,孟姜女廟被公布為河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孟姜女廟圍牆內占地1.6畝,保護範圍占地31.8市畝。孟姜女廟座落於山海關以東6.5千米的鳳凰山上,由貞女祠和孟姜女苑組成。廟內前殿供有孟姜女的塑像,龕上橫額“萬古流芳”,兩邊楹聯:“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真實地反映了人們對孟姜女、秦始皇的喜惡之情。廟後建有江南水鄉風格的園林觀賞區——孟姜女苑。廟東南4千米渤海中有兩塊礁石,傳為孟姜女墳。
譽為“天下第一奇聯”的“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hǎishuǐcháo,zhāozhāocháo,zhāocháozhāoluò;fúyúnzhǎng,chángchángzhǎng,chángzhǎngchángxiāo。)表面看雖是文字遊戲,卻包含著人生哲理,讓後人產生無限遐想,從中可見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內涵。
老龍頭
![老龍頭](/img/2/956/nBnauM3X3UzM5QDNxIzNygTO1QTM2UjM3YzNzQTNwAzMxAzLyczLw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老龍頭是明長城薊鎮的東起點,位於山海關城南5千米的濱海高地。之所以把這裡稱為“老龍頭”是因為人們把萬里長城比作一條巨龍,這條龍走過大漠,攀賀蘭、越太行,自燕山而下,向渤海飛馳,在遼西走廊上挽了個結,豎起了山海雄關,隨之引頸入海,這入海的部分便是老龍頭了。老龍頭是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城北的角山長城,城東的威遠城構成犄角之勢,拱衛著山海關城。從明初洪武年間到明末崇禎年間的260餘年中,老龍頭不斷修建,逐步完善。直至清代長城內外成為一統,老龍頭從此失去了軍事防禦的作用,成為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觀光覽勝的佳境。自清朝開國後,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都多次到過老龍頭,其中乾隆皇帝4次來此登樓觀海,留下了大量詩文墨寶。老龍頭上的“天開海岳”碑,據傳為唐代遺碑,這四個字道出了“放眼天際,蒼茫一碧,天適地設”的絕妙景觀之神韻。老龍頭是“中國旅遊勝地40佳”之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角山長城
角山距山海關城北約3千米,是關城北山巒屏障的最高峰,海拔520米。
角山是萬里長城從東部海中向北綿延所跨越的第一座山峰,所以又有“萬里長城第一山”之稱。角山的主要景點有角山長城、旱門關、棲賢寺等。角山長城包括了角山的主峰大平頂,登臨角山長城,遠山近海盡收眼底,長城內外的美景可一覽無遺。旱門關是角山南部的一座關隘,由城樓、城台兩部分組成,地理位置非常險要,是山海關十大關隘之一。棲賢寺在角山長城內側,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建築,寺中有一大奇景,名為山寺雨晴,是角山夏季特有的景觀。
角山長城建於明洪武初年,從山腳旱門關到大平頂共1536延長米。城牆大部分就地取材,毛石砌築,局部為城磚和長條石砌壘,角山長城的高度和寬度,有明顯的隨山就勢特點。古詩云:“自古盡道關城險,天險要隘在角山,長城倒掛高峰上,俯瞰關城在眼前。”
角山景區集山、城、寺為一體。大門是仿明代城堡建築形式設計的,其造型像個“山”字。正額“角山長城”匾是原國務院副總理、中國長城學會會長黃華題寫的,背額“碧海雄峰”匾為當代詩人賀敬之的手筆。角山深劾之有一座古樸雅臻的古寺——棲賢寺。角山頂是觀日出的理想之處,在這裡可以看到“瑞蓮捧日”的壯觀景象。
開發利用
![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img/d/cb3/nBnauM3X3YjNyQDN0IzNygTO1QTM2UjM3YzNzQTNwAzMxAzLyc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2005年,隨著景區保護開發項目的全面啟動,鐘鼓樓復建、維藩首善等五座牌坊復建和東、西、南大街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望洋樓、迎恩樓等復建工程也在緊張籌備或施工之中。與此同時,角山長城進一步利用自然資源,開發踏青節、登高節、滑翔傘俱樂部等健身旅遊。同時,將孟姜女廟景區向周邊擴展,以打造孟姜女文化旅遊聖地和中國孟姜女創意文化中心為目標,規劃建設海誓山盟廣場、水景步道、孟姜女文化演藝館、孟姜女文化創意苑、孟姜女歷史文化博物館、孟姜女作坊館、愛情森林等。改造望夫石村,建設秦漢北方民居建築風格的復古村落,發展成為集農家樂、特色餐飲、鄉村住宿、休憩娛樂等功能一體的民俗體驗村。
人文歷史
古城民俗
在長達600多年的建關時期里,關內匯集了大江南北、關內關外的多種風俗和文化,形成了山海關特有的節日習俗,僅參與廣泛的民眾性活動,每年就有多次。除一般的年節之外,正月里要“走順星”;四月份有孟姜女廟會和三清觀廟會;五月初五要“走城、逛海”;六月份為蓮花過生日,“天下第一關”下蓮花坑邊納涼;七月“盂蘭會”石河放河燈;九月“登高節”,合家老小登角山、爬長城……以上節俗在體現了山海關的文化特點之外,也充分表達了山海關人民熱愛生活,期盼幸福的心情願望。
山海關一代在遼金時期就曾建有一些廟宇(八大寺供奉密宗五方佛),到明清時期這一地區的廟宇建築發展得很快。明清時期這一地區僅建立的壇、廟、寺、觀達80餘座,除儒教、佛教、道教等主要在中國漢民族中流行的宗教之外,回族的伊斯蘭教、滿族的薩滿教、西方的基督教、民間供奉的天、地、山、海及各種自然神祗,歷史上有突出貢獻的官員人物,戰旗、戰馬,八方神聖共聚一堂,形成了一道世所罕見的宗教大觀。
孟姜女廟會
![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img/5/448/nBnauM3XyETMyMjN2IzNygTO1QTM2UjM3YzNzQTNwAzMxAzLyc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如今的孟姜女廟廟會各種活動豐富多彩,已恢復了昔日廟會的盛況。廟會主要活動有:二人轉專場表演、秧歌、軍鼓、評劇、民俗表演等,並推出山海關特色小吃展賣等等。
交通路線
航空
石家莊、大連、瀋陽、哈爾濱、上海、黑河等城市的數十條航班都可以飛往秦皇島。秦皇島市山海關機場距城區約3公里,機場的飛行區為4C級。
鐵路
京哈鐵路、津山鐵路、京瀋高速鐵路均過秦皇島。客運列車每天約有十幾趟之多,暑期還有許多旅遊專列專門從北京發往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
公路
京瀋高速公路、102國道、沿海公路均通過山海關景區。沿京瀋高速公路從北京至山海關(秦皇島東出口)驅車行駛約需2.5小時、從瀋陽至山海關(孟姜出口)驅車行駛約需3.5小時。
海路
大連、韓國釜山等均有海上客運航線至秦皇島港。
市內公交
老龍頭景區:乘坐25路、35路、21路公交至老龍頭站即可到達景區。
山海關古城景區:乘坐33路、25路、13路公交至南門站或天下第一關站即可到達景區。
孟姜女廟景區:乘坐302路公交即可到達景區。
角山景區:乘坐專線5路公交即可到達景區。(暑期開行)
計程車:山海關區內計程車起價6元,打表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