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魏晉史探微(重訂本)

以《探微》名書,無新鮮感,不愜人意。 有一位文學家以《十年蹣珊》為文章標題,吸引了我。 收人《探微》的文章都經過修改,有的改動很大,甚至重寫一過。

內容介紹

《秦漢魏晉史探微》一書,輯存的是書名斷代範圍之內的近年讀史之作。文章一般寫在1979-1989的十年之間,少數文章定稿稍晚一點,但內容都是在這十年之中醞釀的。有兩篇寫得較早,這兩篇與《探微》其他文章在觀點上有承襲或照應之處,所以經刪節後也選收進來了。以《探微》名書,無新鮮感,不愜人意。我原想把十年時限這一因素放到書名中去。這十年與過去大有不同,讀書寫作的外部條件有了改善,是非常難得的。有一位文學家以《十年蹣珊》為文章標題,吸引了我。我很想找一個類似的書名。但是琢磨許久,終於放棄了這個打算。因為,歷史學畢竟不同於文學,古史又不同於近史。古史內容缺乏現實感,本來就枯燥;而我的文章又比較濃縮,讀起來難得有輕鬆之感。這樣的書,要賦予它一個富有哲理。文采而又活潑、簡練的書名,反而不倫不類,不如雖平淡卻實在一點為好。我的興趣在鉤沉發隱,以《探微》名書,倒也符合實際。收人《探微》的文章都經過修改,有的改動很大,甚至重寫一過。所改動之處,或換題目,或增設文內標題,或補充訂正資料,或調整充實論點。但是各文主旨概依舊說,以存其真。有幾篇文章新加了簡短的跋語,其內容一般是資料和論斷有所增益而在修改原作時未能包含者,也有的是對原作的一些說明。由於《探微》所收某些文章原來已有了“附語”、“後記”之類,所以在編次《探微》時附加的這類文字,一律冠以“作者跋語”,以示與原有附加文字相區別。十年來每有所思所作,總不免晚學之憾。但是自知之明和學有所守的體會卻日漸增長。一位博學多才的文學家在自己的一種著作付印後被問及此後寫同類作品的構想,他回答說,要想寫作而沒有可能,那只會有遺恨;有條件寫作而寫出來的不是東西,那就要後悔了,而後悔味道不好受。所以他強調說:“我寧恨毋悔。”對這幾句話,我曾久久凝思。我知道,學科有不同,學識有高下,不能一概而言,強比前人。不過“寧恨毋悔”的論學之語有如當代《世說》,讀來濃郁沁心,極堪回味,我願以為圭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