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清

縱觀秦昭清的畫作,山水是其執著的主題。 “作畫不是為了名和利,作為一名軍人,我希望我的創作能服從於軍隊,服務於人民。 當秦昭清對山水畫藝術的理解走向深入,他認為師承傳統,走向自然、直面生活是不變的課題。

人物簡介

昭清,廣西柳州人,1983年參軍,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和廣西藝術學院,研究生學歷。先後供職於解放軍廣州軍區司令部和廣東省軍區政治部。早年入選全軍美術骨幹專訓創作班,多年從事軍隊文藝工作,上世紀90年代後活躍于軍內外的軍旅書畫家,13次榮立二、三等功。2006年團職校官轉業入廣州。2008年考入中國國家畫院山水畫工作室,隨導師盧禹舜先生專向研究中國山水畫,為其課題組成員、畫家。現定居北京。
近年先後在廣州、桂林、柳州、洛陽、深圳、青島、濟南、成都、南京、蘇州、南昌、聊城、東莞、廈門、哈爾濱和國家畫院等地舉辦個展、聯展和巡迴展,出版有個人畫冊及與人合集10餘部,作品多次入選各類展賽並獲獎,相繼被各地紀念館、博物館、高級畫廊等相關機構和各界人士收藏。傳略和作品收入《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集》、《世界當代著名書畫家真跡博覽大典》、《畫壇2008學術提名展作品集》、《水墨名家圖典》、《中國山水畫精英20人作品集》、《中國國家畫院課題教學文集》、《中國當代書畫名家潤格大全》等多部辭書名集。入選“中國著名畫家走進上海、成都、柳州、西安、香港及韓國等地暨畫展”活動。是當代實力派中國山水畫家。現為文化部青聯美術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美協廣西美術家協會理事,廣東省直機關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軍旅廿載,鍾情山水

他從一名解放軍戰士,到一名解放軍軍官,從一名曾經活躍于軍內外的軍旅書畫家,再到如今專事研究中國山水畫藝術的畫家,如果說早期的秦昭清,是用軍旅人生的情懷來作畫,如今步入中年的他,正融匯傳統文人的哲思來暢懷寫意筆墨。箇中不變的是,他對祖國河山的熾熱感情和對藝術人生的超然領悟。 
縱觀秦昭清的畫作,山水是其執著的主題。山之雄奇、水之幽奧、湖之氤氳、海之壯美,天地自然,其趣無窮。
這份鍾情山水的偏好,源自於潤養他整個青少年時代的故鄉桂北融州,更緣於他廿數載的軍旅生涯。從桂北奇麗幽邈的山水,到龍城的秀美景致;從四山五嶽雄峻的顛峰,到疆域的神奇傳說;從南粵富麗蔥綠的城鄉,到珠江的川流不息,秦昭清將千奇幻變,曠空無垠的山川大地、溪江湖海之美,融於他在軍營中感受到的“氣吞山河、威震八方”之巍然雄風之中。因而,在秦昭清的骨子裡,偏愛氣勢宏大、波瀾壯闊、曠達高遠、雄渾厚重,自然而又和諧、且富有時代感和精神力量的場景與物象。訴諸於筆下,唯有祖國的萬千山水和意想中的大美物象,可表其心境、寫其胸臆。
在秦昭清早期的作品中,軍旅和歷史題材的《右江鐵壁》、《南國風骨》、《東海前哨》等主題性作品均以山水為主體,構圖奇崛,取勢雄渾,筆墨醇厚,氣韻粲然,漸見創新。反映了作者的心路歷程和個性特質,體現了軍旅特點和軍人氣魄,贏得了普遍的讚譽。
“作畫不是為了名和利,作為一名軍人,我希望我的創作能服從於軍隊,服務於人民。”1996年,廣西桂林、柳州、梧州發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其中城市幾乎被淹沒,當地不少村莊、校舍被沖毀,許多學生失學。秦昭清積極回響當時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關於“軍隊精神文明建設要走在全社會前列”的號召,率先在社會上舉辦個人書畫作品義賣展公益活動,將義賣所得款捐給“希望工程”,扶助100多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當時我還年輕,一些人不理解我的這一舉動,誤以為是為了‘出風頭’。”秦昭清說,“其實,無論我是一名軍人,還是書畫人,我只想為社會盡一份自己的貢獻。這份熱忱,支撐我在藝術的路上堅持到今天,直至永遠!”
採訪中,記者發現秦昭清外表不事張揚,溫文爾雅,內心善良率真。在他畫案的上方,掛著一幅精裝好的當代大師的書法:“學者志在大道,智者謀於未來”。他說,我是一個畫家,更是經受過軍隊多年培植出來的人。我覺得從事傳統文化藝術,不僅只看做是一種傳承,更重要的是通過傳承,擴大和發展我們民族的文化藝術,使之運用於社會,流傳於歷史。這是一個高度,是一種升華。我想我們都應當廣集前賢經典,博採名師之長,力求厚積薄發,使之綻放我們內心智慧的精彩

醇化筆墨,心寫山水

許多人認為畫家是寄情山水、優哉游哉的閒適者,事實上,藝術家經歷的是一種常人無法理解的抽象的精神苦旅。正如一位同道所說:“藝術猶如宗教,皆追求真、善、美,它是崇高的、神秘的,遠離世俗的利慾。在實踐過程中,筆墨不僅是一種技術語言,它也是一種修練的方式,充滿著禪的意昧,因而成為了藝術家通往天堂最聖潔的載體……繪畫藝術不應僅給人一種視覺上的愉悅,更多的應該是心靈的共鳴‘’。
當秦昭清對山水畫藝術的理解走向深入,他認為師承傳統,走向自然、直面生活是不變的課題。近來他更注重自然與境界、傳統與個性的深入探究,而開始在更高層次思考自己的創作之路。
“我開始追尋一種既能夠傳達宇宙空間、萬物生態融為一體,又能相互依存、‘天人合一’的境界,凝神酣暢地致力於探索這種筆墨的時代語言,表現形式上力圖尋找屬於自己的語言圖式。”
基於這種執著的探求,他轉業後放棄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待遇優厚的工作,毅然擔笈赴京,師從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當代山水畫領域著名的領軍人物、博士生導師盧禹舜先生。“大師的個性化筆墨語言程式,即會把明白人帶入藝術的堂奧,也會把糊塗者帶入沒有生命活動的抽象語言世界。”盧禹舜的告誡讓秦昭清豁然開朗。
“筆以立其形質,墨以分其陰陽,山水悉以筆墨而成”、“墨受於天,濃淡枯潤隨之,筆操於人,勾皴烘染隨之”。秦昭清從盧禹舜“論神韻、論筆墨、論精神”等論述中,在不斷錘鍊、醇化筆墨技法的過程中領悟到:中國畫雖然以寫意為原則,並注重對造化的體驗,但這種體驗是精神意識克服感官局限,經過主觀調節,直接觸及世界本來面目之後的平穩、和諧、寧靜和中庸。換言之,筆墨是以一種觀照自然而轉向關注心靈,並走上暢神、尚韻的表現之路後,孕育的一種陰柔之美。
“陰柔之美是一種取境入畫的態度,是在心靈理性的觀照下,給客體創造無限可能性的愉悅感。”秦昭清如是解釋。
秦昭清的山水畫由此走向文人畫。當山水的激情遇上心靈的理性,秦昭清的畫作出現了全新氣象:鉛華落盡之後,在釋放純粹的筆墨間暢遊,氣韻、情感、精神、境界,閃現出思接天地的智慧之光。

作品鑑賞

老子山雨後(2010年作)
苗家早春(局部)(2008年作)
秋山幽林圖(2010年作)
秋深聽泉(2009年作)
粵東前哨(局部)(2002年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