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姓名:秦啟宗
性別:男
出生:1933年11月生
逝世:2009年9月26日
籍貫:浙江寧波人。
職務:現任復旦大學雷射化學研究所教授,所長,博士生導師。中國化學會理事。
工作性質
任教專業:理學——化學類
在職情況:在
所在院系:化學系
主要研究成果:化學分離法
研究方向:雷射誘導化學反應動力學。脈衝雷射沉積功能性薄膜及雷射燒蝕物理化學過程研究。
人生履歷
1935年11月7日 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
1950年——1953年 復旦大學化學系學習,畢業。
1953年——1958年 復旦大學化學系助教。
1958年——1978年 復旦大學原子能系講師,副系主任,放射化學教研室主任。
1978年——1985年 復旦大學物理二系副教授,副系主任,放射化學教研室主任,雷射化學研究室主任,中國核學會理事,上海原子核學會副理事長。
1985年至今 復旦大學物理二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雷射化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三、二十四屆理事會理事。
1981年——1982年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
1986年7月至1986年12月美國Cornell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Buffalo分校訪問教授。
研究領域
於1959年首先提出萃取色層法,並成功地用於無機混合物及放射性元素分離。1978年轉向雷射化學研究,1986年負責完成《雷射分離鈾同位素》國家重大項目。採用分子束和角分辨及時間分辨質譜技術研究雷射誘導氣、固表面反應動力學,首次發現高平動能入射分子對雷射誘導化學蝕刻反應的增強效應。已發表的科學論文有200餘篇,編寫出版大學教材二本。其中“紅外雷射誘導光敏反應研究”獲優秀科研成果獎,“化學分離法”獲優秀教材獎,“雷射誘導化學反應動力學”獲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科技成就
秦啟宗1935年11月7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195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後留校任教。1956年曾被評為該校向科學進軍的青年教師標兵。在吳征鎧教授指導下,主講“化學動力學”專門化課程,負責建立化學動力學專門化實驗室,並在國內率先開設了氣相自由基反應動力學的實驗。1959年,被調至原子能系,擔任副系主任,負責創建放射化學專業,並開設了“放射化學”,“萃取分離化學”以及“核燃料與放射化學”等課程。在短短的兩年多時間內建立了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放射化學實驗室。1961年開始向中國輸送放射化學專業的畢業生,1962年開始招收該專業的研究生,他為培養當時急需的放射化學專門人才做出了貢獻。
分離化學的研究
1958年開始,秦啟宗將研究方向從化學動力學轉向核燃料與放射性核素分離化學。在1959年底,他採用色層法分離放射性同位素,為了減少分離中有機溶劑的消耗和提高分離效率,提出將聚氯乙烯粉作為支持體的一種新的反相分配色層技術,並成功地用於核燃料和放射性核素的分離。這一分離技術,幾乎是與美國和波蘭科學家同時提出的。此後,反相分配色層(又稱萃取色層法)被廣泛地套用,發展十分迅速。與此同時,較系統地開展了核燃料和放射性核素的萃取化學研究。1963年,他領導的研究組承擔了二機部的科研任務,深入研究核燃料溶劑萃取流程中放射性裂片元素的萃取行為,為中國第一座核燃料後處理工廠提供了有價值的數據。1978年開始,他又將溶劑萃取化學的研究重點轉向當時國內開展較少的溶劑萃取動力學,對鈾、釷從水相至有機相的萃取速率和傳質過程進行了研究,並提出將雷射誘導螢光和光導纖維相結合用於測定微量鈾的新技術,成功地用於研究鈾的溶劑萃取動力學。為了系統地反映國內外化學家在化學分離科學領域中的成就,他負責主編《化學分離法》一書,該書1987年獲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
1973年中國核潛艇反應堆發生嚴重的材料腐蝕問題,對迴路水中微量氯離子自動監測被列為科技攻關項目。秦啟宗承擔了“用於核潛艇中高靈敏度氯離子選擇電極”的國防科研任務。他考慮到氯化亞汞的溶度積要比氯化銀小一個量級,在未見國外任何報導的情況下提出用氯化亞汞代替氯化銀作為電極的電化學活性物質。他與同事們研製成功的新氯離子選擇電極比當時國際報導的氯電極對氯離子的檢測靈敏度高10倍以上,並有效地排除測量中的干擾,按時完成了任務。1978年通過了國防單位主持的技術鑑定,並獲1979年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雷射化學的研究
1976年以後,國際上對雷射分離鈾同位素的研究十分活躍,促進了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雷射化學的誕生和發展;與此同時,微觀反應動力學也成為國際上一個研究熱點。於是,秦啟宗的研究方向轉向雷射化學和氣相分子反應動力學。一方面將雷射技術套用於鈾化學和放射化學的研究,開展了雷射分離鈾同位素有關的基礎研究。另一方面,積極在復旦大學開展微觀反應動力學研究。1979年,他率先在國內舉辦雷射化學系列講座,邀請了國際上著名的雷射化學家C.B.Moore教授來復旦大學講學,並組織國內同行約100人參加聽講和學術討論,為中國雷射化學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980年,秦啟宗在復旦大學建立了雷射化學實驗室,並開始招收雷射化學的研究生。
國家項目
80年代初,秦啟宗承擔了“六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雷射分離鈾同位素研究”,著重研究了六氟化鈾的紅外光敏反應,深入研究了SF6和UF6分子之間的振動傳能過程,並發現紅外雷射頻率對六氟化鈾光敏反應具有明顯的選擇性。該項目在1986年由國家科委、計委等單位頒發了全面完成的紀念證書,其中“六氟化鈾紅外光敏反應研究”被國家教委評為優秀科技成果。
1979年後,在中國對外開放的形勢下,秦啟宗及其同事們相繼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事雷射化學和微觀反應動力學的研究。1982年他回國後,積極領導建造分子束實驗裝置,與同事們通過五年左右時間的共同努力,克服了經費較緊和缺乏經驗的困難,建成了一台研究超聲分子束和雷射與表面反應的實驗裝置。在這台裝置上,他指導研究生系統地開展了紫外、可見和近紅外雷射誘導氯分子與半導體(矽、鍺,砷化鎵和磷化銦)以及銅、鋁等6種金屬表面蝕刻反應動力學的研究,發現提高入射分子平動能對這類反應具有明顯的增強效應,被國際著名學術刊物的評閱人認為是“一項開創性的實驗”。此外,他採用高難度的角分辨飛行時間質譜技術,同時測量反應產物的平動溫度和空間角分布,對上述反應機理提出了新見解。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曾在第十二、十三屆“國際分子束會議”等會議上提出口頭報告,並在1991年美國召開的“國際表面微物理會議”上作了題為“雷射誘導半導體表面反應動力學”的大會邀請報告。1992年秦啟宗主持的“雷射誘導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項目獲得了1992年國家教委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90年代以來,秦啟宗在國家攀登計畫項目“態—態反應動力學和原子分子激發態”中負責一個子課題,繼續研究雷射誘導分子與固體表面反應動力學,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同時,對國際上正在蓬勃發展的脈衝雷射燒蝕技術中的物理化學過程進行研究,通過採用分子束,角分辨和時間分辨的質譜以及時間分辨的發光和吸收光譜等技術,出色地研究了脈衝雷射沉積電介質和巨磁電阻薄膜過程中燒蝕產物的物理化學行為。1997年開始,他負責“九五”攀登計畫項目“分子反應動態學和原子分子激發態”的子課題“低溫基質中小分子光化學反應動態學”。他領導的研究組著重研究了低溫基質中氮氧化合物的光解和異構化反應動態學。通過量子化學理論計算和低溫紅外光譜實驗確證了一種新的N2O3的異構體cis-trans-N2O3,並對N2O3的光化學異構化反應機理提出了新見解。他還積極引導青年教師對低溫基質隔離下的小分子光化學反應開展分子動態學理論計算,獲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主要成果
重要貢獻
秦啟宗對教育和科學事業有強烈的進取心和無私奉獻精神,已發表科學論文約180篇,培養了近40位碩士和10位博士。他領導創建的復旦大學放射化學實驗室和雷射化學實驗室都具有相當高的水平。90年代初,為了進一步改善雷射化學研究環境,他積極通過世交關係,獲得台灣著名實業家應昌期先生的一筆資助,建造了一幢具備先進設施的實驗樓——抹雲樓,為復旦大學培養跨世紀的雷射化學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秦啟宗為人正直,有謙謙君子之風,思維敏捷,對科學發展新動向非常敏感,勤於耕耘,勇於攀登。45年來,由於工作需要他多次改變研究方向,乾一行鑽一行,均有所突破。如今他雖已年過花甲,但還躊躇滿志地希望在21世紀對生物分子的雷射化學研究做出新的貢獻。
主要論著
代表性論著:
1 秦啟宗,鄭企克,郭之麗等。反相分配色層分離法研究Ⅰ:鈾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分離。原子能科學技術,1962,8:620
2 Chin Chi-tsung,Lu Cheng-zai,Qu Rong-qian. Solvent extraction of thorium in nitric acid solution by tri-didocylamine and N-benzyl-didocylamine。Journal of Inorganic and Nuclear Chemistry,1981,43:2965
3 Chin Chi-tsung,Hou Hui-qi,Bao Yrhan,et al.SF6-sensitized dissociation of UF6 with a pulsed CO2 Laser. Chem. Phys. Lett. ,1983,101:69
4 秦啟宗,毛家駿,金忠等,化學分離法,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4
5 Yu-lin Li,Qi-ke Zheng,Qi-zong Qin,et al.Molecular beam studies of gassurface reactions:dynamics of laser-induced chemical etching of Si(111)by chlorine.J.Phys.Chem.,1989,93:5531
6 秦啟宗,李雨林,金忠等,分子 束研究GaAs和InP與氯的雷射化學反應動力學,中國科學(A輯),1989,8;834
7 P. H. Lu,Q. K. Zheng, Q. Z. Qin,et al. Laser-enhanced gas-phase reaction of Cl2 with Al polycrystalline surface. J.Phys.Chem. ,1992,96(11) :4496
8 Fu Zhengwen,Zhou Mingfei,Qin Qizong. Temporal and spatial TaO emission generated from UV laser ablation of Ta and Ta205 in oxygen ambient. Appl.Phys.A,1997,65:445
9 Qi-Zong Qin,Zhen-Hui Han,Hai-Jun Dang. An angle-resolved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ic study of pulsed laser ablated Ta205. J. Appl.Phys.1998,83(11):6082
10 Yuan-Pern Lee,Xuefeng Wang,Qizong Qin,et al. Isomers of N203: Obser-vation of trans-cis N203 in solid Ar. J. Chem. Phys.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