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科雷塔(1927~ 2006),全名科雷塔・斯科特・金,美國著名民權運動家馬丁・路德・金的夫人。科雷塔26歲的時候和馬丁・路德・金結婚,生有4個孩子。在民權運動時代她一直是丈夫最堅定的支持者。1968年4月4日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科雷塔沉默而堅強的形象,繼續感染著一代又代美國人。在隨後的日子裡,科雷塔繼續著馬丁的夢想。她在1969年籌資建立了“金中心”,並把它發展成了一個涉及飢餓、失業、種族歧視等多種社會問題的民權機構。另外,她還花費將近10年時間敦促美國政府把每年1月第3個星期一,也就是馬丁・路德・金的生日定為全國紀念日。正像美國民權運動領袖約瑟夫在科雷塔的葬禮上所說的那樣:對民權、自由和非暴力的積極倡導,是科雷塔這位偉大女性留給後人最寶貴的遺產。
人物經歷
科雷塔1927年4月27日生於阿拉巴馬州的佩里市,年輕時經歷大蕭條,為了幫補家計曾替人采棉花,後入讀新英格蘭音樂學院 。在俄亥俄州大學學習鋼琴和聲樂時,科雷塔・斯科特只是一個漂亮單純的黑人少女,成績優異,夢想成為一名古典聲樂演唱家,直到偶然遇見比自己小兩歲的馬丁・路德・金,她的人生有了不同的方向。
當時,科雷塔的一個朋友把在波士頓大學學習的馬丁介紹給了她。金當時正在波士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對她一見鍾情,可是科雷塔覺得金相貌平平,也不了解自己,當下婉言拒絕。“她(科雷塔的朋友)說她要介紹一位前途遠大的亞特蘭大青年給我,”科雷塔生前回憶說,“我當時可沒興趣見一位(像馬丁那樣的)年輕牧師”。隨著兩人交往加深,科雷塔逐漸被金立志實現 “人人平等”的高遠志向所打動。她握住了金的手,深情地說:“童年時我也是步行上學,校車只載白人小孩,在學校也總被欺負。我支持你,消滅這種不平等!”
科雷塔說,馬丁第一次約會便向她表白說:“我們一定會在將來的某一天結婚。”18個月後,1953年,兩人便舉辦了盛大婚禮,在蒙哥馬利定居。隨後,科雷塔便與馬丁形影不離。對馬丁的事業,科雷塔攜手支持。馬丁生前友人傑希・傑克遜說,馬丁每次出門時,科雷塔都明白,她可能再也見不到丈夫了,但她矢志不渝。
1955年,馬丁・路德・金一舉成名,因為一位黑人婦女在公共汽車上拒絕給白人讓座被逮捕,他組織了著名的罷車去動,最終導致種族隔離制度在南方崩潰,他本人也成為民權的領袖人物。
此時的科雷塔也已放棄自己的音樂夢想,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業。她最喜歡丈夫那篇《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儘管前途坎坷,我仍然有一個夢:所有的人都生來平等……有一天,在喬治亞洲的紅色山丘上,從前奴隸的子孫們和從前奴隸主的子孫們將能像兄弟般坐在同一張桌旁……我的四個孩子將生活在不以膚色而以人品來評價的國度。”
但是,實現夢想的旅程,何其危險坎坷!這個家庭因此受到了無數的威脅和恐嚇。
有一天,金在外面領導遊行,科雷塔帶著孩子在家,一顆炸彈居然扔到了門前的平台上,轟然爆炸。科雷塔抱著哇哇大哭的小女兒,鎮定地安慰著其他驚恐的孩子。金回家後,科雷塔撲到金的懷裡哭了。金勸慰妻子:”我們都想過上平安日子,但現在必須為更想想的國家鬥爭!甚至不惜犧牲生命!你能和我並肩戰鬥嗎?“科雷塔望著愛人閃光的眼睛,默默但是堅定地點了頭。
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1964年,馬丁・路德・金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事業大好,誰知,噩耗接踵而至:1968年4月4日,金在田納西州的孟菲斯市演講時,被一名刺客槍殺,不治而亡。
那年科雷塔41歲,最小的孩子尚且年幼。在葬禮上,科雷塔抱著孩子,神情哀痛,極力克制著眼淚。之後科雷塔的表現,完全無愧於“民權運動第一夫人”的稱號――
金的遇難讓美國上百個城市陷入憤怒和悲痛,暴亂頻繁。在金去世後的第四天,科雷塔就領導了5萬人參加的遊行示威。她從悲痛中振作起來,大力呼籲市民們:
“不要使用暴力!拒絕暴力!這也是金生前的呼籲!”
在她的呼籲下,騷亂逐漸平息。
第二年,科雷塔又領導了華盛頓大遊行,並站在了金原來的位置上。她對人們說:“我會牢記愛人的遺願,比重為此奮鬥!愛真實,永遠是我們前進的路標!”
在金去世後的37年裡,科雷塔執著地向著丈夫的理想前進,並取得不菲的成績 :1969年,科雷塔成立了非暴力社會改革中心,作為對抗飢餓、失業、投票權歧視和種族主義的基地。1981年科雷塔簡訊到800萬美元經費,在亞特蘭大市成立了金中心博物館,提供非暴力訓練講座。
科雷塔・斯科特・金2005年8月中風,自此健康狀況逐漸惡化。她最後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是不久前出席亞特蘭大州的一次頒獎晚宴。當時,她坐在輪椅上,不能說話,但滿臉含笑,或許是因為她覺得馬丁的夢永遠不會消逝。科雷塔是2006年1月31日逝世的。
馬丁・路德・金曾告訴全世界:“我有一個夢想。”而科雷塔正因為在丈夫遇刺身亡後繼續堅持這個夢想,被譽為美國民權運動“第一夫人”,贏得了民眾的愛戴。2月4日和5日兩天,她的靈柩停放在喬治亞州議會大廈,成為該州有史以來享受這一待遇的第一名女性公民和第一位非洲裔公民。6日,靈柩移至馬丁生前長期布道的埃比尼澤浸禮宗教堂,7日早晨運抵新生浸禮宗傳教會教堂。
這幾天來,共有超過16萬人冒著冬雨和嚴寒,排著長隊等待見科雷塔最後一面。7日,人們更是從凌晨3點就開始排隊。
“只有一個詞可以形容對科雷塔的景仰――歷史性。看到她最終安息,這很好。”34歲的財務顧問羅伯特・傑克遜說。弗農・李昂斯上班途中聽到訊息,買了一束白色菊花送到路德・金墓碑前。“她是一位美麗的女人”,李昂斯說,“她在丈夫死後仍充滿勇氣”。
“我今天來這裡,是代表整個國家對一位曾致力於促進我國團結的女性的去世表示哀悼”,布希說,“她愛著一位領袖,而她也成為了一位領袖。在她講話時,美國人都會聆聽”。
前總統柯林頓在遺體告別儀式上說:“我不希望忘記,曾有一位女性存在,而不僅僅是一個象徵。一個真正的女性,她曾經生活過,呼吸過,憤怒過,受傷過,有過夢想,有過失望”。
距離路德・金墓地2公里外的喬治亞州議會大樓內,所有州議員為科雷塔默哀許久,州長桑尼・珀杜下令州政府大樓降半旗致哀。
在葬禮結束後,科雷塔被安葬在“金中心”內丈夫的墓旁,兩墓之間是多年前就開始長明不熄的火焰。科雷塔的墓上刻著一句《聖經》中的名言:如今要堅守信念、希望、仁愛,這三樣,但其中最大的是仁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