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胡特克彗星

科胡特克彗星

科胡特克彗星(C/1973 E1)是由捷克天文學家科胡特克於1973年3月7日發現的。它在1973年12月26日通過近日點。科胡特克彗星在被發現之後,被科學家認為將會是世紀大彗星,因為科學家認為它是一個奧爾特雲天體,推斷它是第一次接近太陽。

簡介

科胡特克彗星(Kohoutek)。1975年11月5日歐洲南方天文台的RichardM.West報告發現了一顆彗星(臨時編號1975n),這是在9月24日1米

科胡特克彗星科胡特克彗星

施密特望遠鏡曝光60分鐘的底片上發現的,亮度14-15等,有10角秒彗尾。反查以前的底片,又在8月10-13日的四張底片上發現了它的蹤影(16-17等)(參見IAUCNo2860)。這是繼1965年池谷-關大彗星後又一顆明亮的大彗星,其最大亮度曾達到了-2或-3等(2月下旬,參見IAUC No2917、2919、2924、2927等),它那伸展的大扇尾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它在1976年3月黎明的東方展現時,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國內一些不了解內情的人還寫信或打電報向紫金山天文台諮詢。後期計算表明:它的軌道接近拋物線,周期長達55萬8千年。

科胡特克彗星(C/1973E1)是由捷克天文學家科胡特克於1973年3月7日發現的。它在1973年12月26日通過近日點。科胡特克彗星在被發現之後,被科學家認為將會是世紀大彗星,因為科學家認為它是一個奧爾特雲天體,推斷它是第一次接近太陽。

但是後來彗星並不如預期中的明亮,經過仔細研究後,天文學家才發現科胡特克彗星只是一個古柏帶天體,所以無法達到預期中的亮度。

科胡特克彗星的軌道為雙曲線,1973年的回歸將會是唯一的一次進入內太陽系

經典再回首:

科胡特克彗星
1973年3月7日晚,德國漢堡天文台的天文學家盧博斯·科胡特克用照相方法在長蛇座發現了一顆彗星,當時的亮度為16等,離地球4.2天文單位,按慣例命名為科胡特克彗星。它的軌道接近拋物線,周期為7.5萬年,預計在這一年12月29日過近日點。按經驗公式計算,過近日點時的亮度應該是它剛被發現時的2500萬倍,達到-3等,將與全天最亮的金星爭輝。還有人算出是-10等,預報它在1974年1月15日彗星離地球最近時,彗尾將在天空中伸展18度,成為天空中一道壯觀的風景線。

有史以來,亮度超過金星的彗星只有16顆。從預報的情況看,科胡特克彗星無疑將是一顆世紀大彗星了。為此,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下屬的彗星、小行星和隕石物理專業組舉行會議,專題討論如何做好這顆彗星的預報和觀測工作。美國航空和航天局臨時成立了工作組,全世界上百個地面天文台準備了各種光學和射電望遠鏡,天上的人造衛星、空間探測器,以及載人的天空實驗室都調整計畫,加入了對它的觀測行列。可以說,天文學家為科胡特克彗星組織了龐大的歡迎隊伍。

經過一番密鑼緊鼓的準備,天文學家和公眾開始翹首以待科胡特克彗星登場。12月中旬,天文學家連續幾天觀測都沒有尋覓到這顆彗星。直到1974年1月13日天黑後,在西方天空中才依稀見到模糊的彗頭和朦朧的彗尾。

在新聞記者的渲染下,從1973年12月中旬到第二年的1月中旬,成千上萬的公眾在預報的時間和天區里細心地搜尋著,可是這顆彗星卻絲毫不體諒人們的辛苦,始終不肯出來和大家見上一面。科胡特克本人隨著1600多名興致勃勃的觀眾冒著冬日的嚴寒,在聖誕節前夜,乘伊莉莎白號遊船專程到海上觀看彗星,結果也撲了空。當大失所望的觀眾憤怒地質問他時,科胡特克羞得滿臉通紅,恨不得找個地縫逃走。

觀測表明,科胡特克彗星的亮度比預計的暗了6萬倍。科胡特克彗星為什麼不亮呢?對此天文學家眾說紛紜。有的人認為當時是太陽活動極小期,太陽風低弱,不足以使彗星亮起來。有的人認為這顆彗星剛發現時,外表是冰殼,反射率高,所以看起來很亮,接近太陽時,冰殼融化了,亮度迅速降低。也有的人認為科胡特克彗星根本沒有亮過,不管天文學家怎么說,科胡特克彗星帶著它的亮度之謎走遠了。到底哪種意見對,恐怕要留給後世天文學家驗證了。

近日軌跡

彗星軌道彗星軌道

1975年11月5日歐洲南方天文台的RichardM.West報告發現了一顆彗星(臨時編號1975n),這是在9月24日1米施密特望遠鏡曝光60分鐘的底片上發現的,亮度14-15等,有10角秒彗尾。反查以前的底片,又在8月10-13日的四張底片上發現了它的蹤影(16-17等)(參見IAUCNo2860)。
這是繼1965年池谷-關大彗星後又一顆明亮的大彗星,其最大亮度曾達到了-2或-3等(2月下旬,參見IAUCNo2917、2919、2924、2927等),它那伸展的大扇尾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它在1976年3月黎明的東方展現時,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國內一些不了解內情的人還寫信或打電報向紫金山天文台諮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