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恩克彗星近日距0.3380天文單位,遠日距為4.0937天文單位,周期3.2984年,偏心率0.8474。 恩克彗星很小,也暗弱,即使在中小型望遠鏡中也只是一個雲霧狀小斑點。它的拋灑物形成金牛座流星雨。它是另一顆出現在20,000至30,000年前的一顆大彗星分裂之後的殘骸,已進入衰老階段。恩克彗星下一次回歸將在2013年。
發現過程
1786年1月17日,法國天文學家梅尚,在巴黎用小望遠鏡發現了在寶瓶座β星附近有一顆不大的彗星,亮度約5等,沒有彗尾。第二天,他把這一情況告訴了梅西葉,準備一起觀測。可是一連幾天,天公不作美,這顆彗星一直躲在厚厚的陰雲中沒有露面。
1795年11月7日,天王星的發現者、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的妹妹卡羅琳·赫歇爾在倫敦西邊的一個小鎮上,用望遠鏡在天蠍座發現了一顆看不見尾巴的5.5等的彗星。德國天文愛好者奧伯斯於11月21日也看到了這顆彗星,只是太暗,無法從它的位置推算出確切的軌道。
又過了10年,1805年10月19日,法國的蘇利斯在馬賽發現了一顆勉強用肉眼可以看見的彗星。次日凌晨,德國的法蘭克福也發現了這顆彗星。10天之後,這顆彗星已長出一條不大的彗尾。並於11月20日達到-4等星的亮度。
1818年11月26日,法國馬賽天文台一位看門的老人龐斯憑著多年觀天認星的經驗和敏銳過人的目力,看到了一顆只有8等星那么亮的小彗星(他從1801年到1827年共觀測過37顆彗星),並向天文台作了報告。
1819年1月,德國天文學家恩克開始跟蹤觀測這顆彗星。他運用他的老師高斯十年前提出的一種根據三次完整的觀測來確定天體軌道的巧妙方法,推算出這顆彗星的軌道是一個不太扁長的橢圓,彗星在這個軌道上的運行周期只有3年零106天。這顆彗星和梅尚於1786年、卡羅琳·赫歇爾於1795年,以及蘇利斯等人於1805年所觀測到的彗星是同一顆。並察覺自1786年以來,這顆彗星曾7次漏網。恩克預報這顆彗星下一次過近日點的日期為1822年5月24日。1822年彗星像一列準點的火車於恩克預報的這一天經過軌道近日點。恩克成功了,於是,這顆彗星被命名為恩克彗星。
運動特點
觀測地點
恩克彗星每10年繞行太陽3周,但地面上的人們卻不能次次都見到它,如果說第一次它在北半球出現,那么,下次只有在低緯度地區才能看到它,另一次最佳觀測地則是南半球。
周期縮短
恩克彗星是彗星行列中周期最短的彗星,它的近日點距太陽只有5000萬千米,遠日點比木星近1億多千米。恩克證明它的軌道運動正在加速,每次回歸周期大約縮短3個小時。但1868年的那次回歸周期只縮短了1個多小時。以後這種突然變化又發生了幾次。因這種特殊的運動在其他彗星中沒有發現過,所以今天文學家感到困惑不解。
存在時間
從恩克彗星不大的遠日距推測,它可能已存在好幾千年了。1984年4月,環繞金星運行的空間探測器發現當時位於地球和金星之間的恩克彗星正在散發大量的水蒸氣,失水的速率比原來估計的要高出3倍。科學界普遍估計,恩克彗星的壽命不長,在本世紀內它將很可能消失。但另一些天文學家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說,雖然恩克彗星的視亮度在不斷變暗,但它的“真”亮度近100年來並沒有明顯的變化。而且,它最近幾次回歸時拋出的物質也不見少,全然沒有“油乾燈滅”的跡象。
恩克還發現該彗星的周期在每公轉一周時將減少約2.5小時,並指出,木星雖能強烈地影響這顆彗星的軌道,但只用行星的攝動不能說明這一效應。恩克彗星的周期還在繼續縮短,但變短的速率在減慢;減慢的原因迄今未明。
彗星列表
彗星 | 彗星是由國際小行星中心認定並給予彗星代號的天體,部份的小行星因為在近日點時會出現彗尾,也同時歸類於彗星。 | |
中文名稱 | 發現日期 | 分類 |
哈雷彗星 | 前240年 | 哈雷型彗星 |
恩克彗星 | 1786年1月17日 | 恩克型彗星 |
比拉彗星 | 1772年3月8日 | 木星族彗星 |
法葉彗星 | 1843年11月23日 | 木星族彗星 |
施瓦斯曼-瓦茨曼三號彗星 | 1930年5月2日 | 木星族彗星 |
池谷-張彗星 | 2002年2月1日 | 長周期彗星 |
麗妮兒彗星 | 2000年1月29日 | 喀戎型彗星 |
阿蘭德-羅蘭彗星 | 1956年11月8日 | 雙曲彗星 |
池谷-關彗星 | 1965年9月18日 | 長周期彗星 |
舒梅克-李維九號彗星 | 1993年3月24日 | 木星族彗星 |
海爾-博普彗星 | 1995年7月23日 | 長周期彗星 |
麥克諾特彗星 | 2006年8月7日 | 雙曲彗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