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史
阿歷克塞一世·科穆寧是科穆寧王朝的真正奠基人。在科穆寧王朝時期,拜占廷帝國已不具有馬其頓王朝時代的在亞洲和歐洲同時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的能力。此時拜占庭帝國封建制度形成一定規模,軍事貴族對廣大領地實行終身監領,承擔向國家交納租稅和提供軍隊的義務。由於自由農民人數銳減,常備軍兵源枯竭,帝國不得不更多地依賴外籍僱傭軍。
為了使威尼斯人支持拜占廷帝國反對突厥人和諾曼人的戰爭,阿歷克塞一世被迫給予威尼斯共和國以重大貿易特權,卻極大程度上的損害了拜占廷的經濟,也使帝國的海上霸權不復存在,又給予比薩以商業特權,部分抵消了威尼斯人的優勢。(相應地,地中海的制海權轉移到了義大利諸城邦,主要是威尼斯和熱那亞手中)。由於首領羅貝爾·吉斯卡爾的暴亡,諾曼人對希臘的滲透戛然而止,使科穆寧王朝在許多年裡都擺脫了西方的威脅。但是,更大的威脅是來自亞洲的塞爾柱突厥人和歐洲的義大利城邦。1090年,阿歷克塞一世傾舉國之力阻止了突厥人的西進,使帝國東部防線暫時穩定了下來。阿歷克塞一世曾幻想藉助西歐的軍事力量從突厥人手中收復亞洲領土,向教皇發出了援助呼籲,結果導致西歐封建主發動了十字軍東征。在整個科穆寧時代,拜占廷帝國都不得不努力控制前往亞洲的十字軍大軍,以及他們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的一群西歐式小國,這些小國只是偶爾臣服於拜占廷。
阿歷克塞一世以後的科穆寧王朝諸帝除曼努埃爾一世以外大多政績不顯。約翰二世擊敗了已經在突厥人內斗中衰落的佩切涅格人(為此設立了“佩切涅格節”),但是在東方的失敗政策和經濟上的全面崩潰導致了帝國這一時期極度衰弱,並被迫屈服於實力逼人的威尼斯人。約翰二世之子曼努埃爾一世非常成功地復興了帝國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系統,並征服和統治了亞洲以安條克為中心的十字軍諸國以及全巴爾幹半島和克羅地亞地區,然而在企圖征服塞爾柱突厥人時遭到了挫敗(1176年密列奧塞法隆戰役);他死後,由於繼承人年幼而導致的政治動盪,拜占廷的力量開始再次全面下滑。自此,其衰落已經不可避免。1185年,科穆寧王朝的安德羅尼卡一世(他以激進而失敗的統治著稱)被其將領伊薩克二世·安格洛斯(此人是阿歷克塞一世的女兒狄奧多拉的後代)推翻,後者建立了安格洛斯王朝,科穆寧王朝在拜占廷的統治宣告結束。
阿歷克塞一世求助於十字軍的想法最終被證明是引狼入室,1204年十字軍推翻了由安格洛斯家族統治的拜占廷帝國。帝國各豪族在亡國後紛紛建立了獨立國家,其中科穆寧家族也在小亞細亞建立了特拉比宗帝國。位於希臘的伊庇魯斯專制君主國也是科穆寧家族的一個後代建立的。但是,拜占廷的眾多繼承國中的真正正統繼承者尼西亞帝國與科穆寧王朝無關,而也是尼西亞帝國最後恢復了拜占廷帝國。
文化
科穆寧王朝時期的拜占廷湧現了一批傑出的歷史學家,其中最著名的是阿歷克塞一世的女兒安娜·科穆寧。安娜·科穆寧的主要作品是《阿歷克塞傳》,這是研究阿歷克塞一世統治時期拜占廷歷史的頭等史料。安娜·科穆寧娜的丈夫尼基弗魯斯·布林尼烏斯也寫了一些重要的歷史文獻,但未能完成。其他著名的歷史編撰者包括約翰·金納穆斯(曼努埃爾一世的私人秘書,他的作品深入記述了曼努埃爾的統治)和尼基塔·科尼亞特斯(寫了科穆寧王朝結束後到十字軍攻陷君士坦丁堡之間的歷史)。
東方政策
——以安條克問題為考察基點。
註:以下言論主觀性較重,以及存在大局局限性,並沒有提供完整的科穆寧王朝政策(如在亞平寧的投資,在克羅地亞和匈牙利的征服,巴爾幹的全面收復,經濟和社會系統在阿歷克塞一世和約翰二世期間的全面崩潰,失敗的官僚階層改革,以及西西里社會與希臘國度的特殊連線性等)不推薦讀者完全依據此文。
綜述
科穆寧王朝是拜占庭歷史上帝國全面衰弱之間的一個標誌性時期。帝國在1071年的曼茲克特戰役中的潰敗是這一衰敗的突出表現。但是在阿歷克塞一世、約翰二世和曼努埃爾一世時期,帝國卻經歷了短暫的復興,而後在1176年,隨著帝國在密列奧塞法隆戰役中的失敗,這一復興又戛然而止。這兩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役都發生於帝國的東部領土。因此,要了解拜占庭帝國的這一段歷史,我們必須先深入了解這一時期帝國東部政策的內容、實施及影響。關於如何評價這一時期拜占庭帝國的東部政策,學界仍然未有定論。筆者認為,從既是帝國東部政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該政策中矛盾最集中、最突出的安條克問題入手,通過了解這一問題的來龍去脈及其在帝國東部政策中的影響,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這一時期帝國東部政策最終全盤失敗的原因及正確地評價這一政策。但是恰恰是這么一個重要的問題,目前學界所給予的關注卻是比較少的。
安提俄克問題的由來
敘利亞北部城市安條克,坐落在奧倫提斯河畔,距離海岸約13公里。該城是由賽琉古王朝的創建者塞琉古一世於公元前300年建成,並以其父之名為這座新建的城市命名。很快,安提俄克就發展成為亞洲地區的重要城市和塞琉古王國的都城。在羅馬帝國時期,安條克是地中海世界中的第三大城市,一度被稱作為眾城之後。對於基督徒而言,這座城市更加具有特殊的神聖意義。就在這裡,基督徒們第一次被冠以“基督徒”之名。而且,安條克也是聖彼得建立第一個主教轄區的地方。在公元6世紀,地震和波斯人的入侵降低了它在拜占庭帝國的地位,隨後的阿拉伯征服則直接造成了它的衰落,從中受益的是安提俄克的內陸競爭者——阿勒頗。969年10月28日,拜占庭帝國的優秀將領彼得·福卡斯和米哈伊爾·伯茲斯成功從阿拉伯人的手中奪回安條克。自此,帝國政府以安條克為中心設立安條克軍區,小心經營,使之成為馬其頓王朝時期拜占庭帝國在敘利亞地區最重要的城市和軍事要塞,在帝國與邊境穆斯林政權的攻防戰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1071年發生在拜占庭帝國與賽爾柱突厥蘇丹國之間的曼茲克特戰役,以拜占庭的全線潰敗告終。該戰以後,拜占庭帝國的核心領土——小亞細亞向兇猛的賽爾柱突厥人敞開了懷抱,加上隨之而來的統治階級內訌,自身難保的帝國再也無力保護遙遠的敘利亞地區的領土了。1085年,賽爾柱蘇丹蘇里曼攻占安條克,宣告帝國徹底喪失對敘利亞地區的控制權。
軍事貴族阿歷克塞·科穆寧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通過發動突然的軍事政變,於1081年復活節登上了這個千瘡百孔的拜占庭帝國的御座。在亞歷克修斯一世統治早年,帝國的國外形勢是極其嚴峻的。在原拜占庭小亞領土上建立起來的賽爾柱突厥人的羅姆蘇丹國依然嚴重威脅著帝國的生存。但是更迫切的威脅來至西方。
南義大利的諾曼人在其首領羅伯特·基斯卡的帶領下於1071年占領了拜占庭帝國在南義大利的重要城市巴里,並且從此出發,繼續入侵拜占庭帝國巴爾幹半島上的國土。阿歷克塞一世通過授予威尼斯人商業特權的方法將這個擁有強大海軍的商業共和國拉入到反諾曼人的戰爭中。1085年,羅伯特·基斯卡去世,使得拜占庭帝國在未來的若干年中擺脫了諾曼人的威脅。帝國很快又捲入到與佩切涅格人的危機之中,這個好戰的民族曾經在1090-1091年的冬天出兵圍困君士坦丁堡。阿歷克塞通過與庫蠻人人結盟的方法徹底擊敗了佩切涅格人這個危險的對手。其後,阿歷克塞又逐步解決了與塞爾維亞人的邊境問題和解除了前盟友庫蠻人所造成的威脅。
阿歷克塞一世憑藉個人的政治才能和高超的外交技巧,將拜占庭帝國從崩潰的邊緣拯救回來,對於皇帝來說,下一個目標是收復曼茲特克戰役後被賽爾柱突厥人占領的小亞和敘利亞領土。
1095年,阿歷克塞一世向烏爾班二世發出呼籲,希望西歐基督教國家能夠在拜占庭帝國對抗賽爾柱突厥人的戰爭中提供援助。阿歷克塞的原意是希望西歐能夠在這場戰爭中為帝國提供一支數量有限的受支配的僱傭軍,但是等待他的卻是大批的十字軍和若干各自為政、難以駕馭的西歐封建主。無疑,十字軍的到來為阿歷克塞的統治帶來了新的難題。但是皇帝還是設法讓帝國在這次意料之外的事件中獲利而實現他原來的計畫。阿歷克塞一世在君士坦丁堡設法讓除了土魯斯伯爵雷蒙德以外的十字軍領袖都向他宣誓效忠並且承諾將未來征服的領土歸還帝國。
拜占庭帝國和第一次十字軍之間的合作關係一直持續到十字軍攻陷安提俄克為止。十字軍領袖之一的博希蒙德欺騙了拜占庭將領泰提修斯,並使後者駐軍在西里西亞而停止不前。攻克安條克後,藉口拜占庭在安提俄克攻防戰最危急的時刻沒有發軍支援,背叛了十字軍事業,等於解除了他們當初在君士坦丁堡向皇帝許下的誓言。土魯斯伯爵雷蒙德、教皇代理人阿德赫馬、埃諾伯爵鮑德溫,怒不可遏,揭露了博希蒙德的欺騙,並堅持要按照將安條克歸還給拜占庭帝國。但博希蒙德得到了包括下諾曼第伯爵羅伯特、佛蘭德斯伯爵羅伯特等人的支持後,波希蒙德最終於1098年宣告建立以安條克為中心,包括重要港口聖西門及鄰近一些地區的獨立政權:安條克公國。
安條克公國的建立震驚了阿歷克塞一世,與大概同一時期建立的另外兩個十字軍政權:埃德薩伯國和耶路撒冷王國不同。耶路撒冷自7世紀失陷於阿拉伯人以後就一直脫離於帝國的領土之外。只要拉丁人的耶路撒冷王國政權能夠尊重耶路撒冷的希臘教長和東正教信徒們的權利,拜占庭帝國就準備像之前承認穆斯林對耶路撒冷的占領一樣,與耶路撒冷王國建立一種穩定的外交關係。雖然艾得撒之前一直由承認拜占庭帝國宗主權的亞美尼亞領主統治,但是帝國並未對埃德薩實行真正強有力的直接統治。埃德薩伯國的建立儘管與十字軍領袖們當初在君士坦丁堡對皇帝的承諾有所衝突,但是帝國政府也願意接受在遠離帝國核心領土的幼發拉底河區域存在一個積極抗擊穆斯林勢力的十字軍政權,作為帝國邊境的一道屏障。但是,安條克對拜占庭帝國而言,具有太重要的意義了。第一,作為傳統上敘利亞的首府,安條克是自馬其頓王朝以來拜占庭帝國統治北部敘利亞領土的核心城市。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勢,帝國都沒有忘記她對富庶的敘利亞領土的宣稱。對於拜占庭帝國而言,想牢固地立足於敘利亞地區,就必須牢固地控制安條克。第二,收復安條克,對科穆寧王朝而言,還具有特殊的意義。安提俄克是在阿歷克塞一世斯登基之後的第四年丟失的。雖然丟失安條克的責任完全不在於亞歷克修斯,但是對皇帝來說,收復安條克是他復興帝國事業中的一個重要目標。第三,安提俄克公國的建立者,是拜占庭宿敵羅伯特·基斯卡的兒子,波希蒙德繼承了父親征服拜占庭的野心。安條克公國建立後,波希蒙德馬上倒轉槍頭進攻帝國西里西亞領土的行為,充分證明了來至該公國的威脅是無法忽視的。
自此,科穆寧王朝諸帝,包括阿歷克塞一世、約翰二世和曼努埃爾一世三代拜占庭皇帝都為收復安條克作出了長期的奮鬥,安條克問題成為了1098年以後科穆寧王朝東方政策中最複雜,矛盾最為集中的一點。不但極大地影響著科穆寧王朝每一項東方政策的實施,並且與其東方政策最後所產生的災難性結果之間有著隱性但卻極為重要的關聯。
科穆寧王朝諸帝收復安提俄克的努力
1.亞歷克修斯一世在位後收復安條克的努力
在拜占庭帝國和安提俄克公國之間的角力中,首先採取攻勢的是後者。1100年,波希蒙德放逐了原安提俄克的希臘教長約翰,提拔了拉丁籍的隨軍教士瓦倫斯的伯爾納作為新任的安提俄克教長。1101年,波希蒙德的侄子,時任安提俄克攝政的坦克勒得(Tancred)出兵進攻西里西亞,連續占領了西里西亞的三座重要城市:馬米斯特拉、阿達納和塔蘇斯。1103年,坦克勒得又出兵占領了當時拜占庭在敘利亞所占有的最重要的港口城市拉塔基阿。
此時的亞歷克修斯一世,正忙於守衛帝國從第一次十字軍的契機中收復的小亞領土,沒有辦法抽出足夠的精力來應對安提俄克公國的進攻。事實上,如果拜占庭帝國沒有辦法打通一條從君士坦丁堡到安提俄克的陸上通道,並且保證這一通道不受突厥人的侵犯的話,帝國將無法對遠在敘利亞的安提俄克公國實行有效打擊。根據當時的形勢,最佳的路線將是沿小亞南岸的港口城市,依靠拜占庭海軍的保護,穿越西里西亞平原,越過托羅斯山口,小亞與敘利亞地區的重要分界線),然後進入敘利亞。
亞歷克修斯一世在等待打通這一路線的機會。1104年,安提俄克和艾得撒聯軍在哈蘭被突厥人打敗。亞歷克修斯一世趁機派出軍隊順利地收復了包括塔蘇斯、阿達納和馬米斯特拉在內的西里西亞地區,再次打通了首都與敘利亞的陸上通道,帝國軍隊還在海軍的配合下順利收復拉塔基阿港,打通了君士坦丁堡-賽普勒斯島-北部敘利亞的海上通道。
1105年,波希蒙德返回歐洲勸說教皇帕斯卡二世(Pope PaschalⅡ,1099-1118)支持他發動一場旨在打擊亞歷克修斯的“十字軍”,原因是皇帝已經成為“拉丁東方最大的敵人”。但是在1108年,波希蒙德率領的這支籌措達兩年之久的十字軍卻落得慘澹收場,連他自己也淪為亞歷克修斯的階下囚。根據波希蒙德與亞歷克修斯之間簽訂的迪伏爾條約,波希蒙德作為皇帝的附庸統治安提俄克及附近的領土(不包括西里西亞和拉塔基阿),為皇帝提供軍事服役,取締拉丁教長,恢復希臘教長的職位。條約還強調,波希蒙德有勒令其下屬包括坦克勒得等人遵守這一條約的義務。
亞歷克修斯準備通過這一條約,限制已經羽翼豐滿的安提俄克公國,這是對既成事實的一種讓步,但是由於條約只承認波希蒙德本人從帝國的賞賜中獲得安提俄克的統治權,並不承認波希蒙德對安提俄克擁有世襲權。非常明顯,亞歷克修斯準備在波希蒙德死後再次收回安提俄克,這才是皇帝的最終目的。
坦克勒得拒絕承認這一條約的行為是可以預料的,因此實際上這一條約的執行需要波希蒙德回到安提俄克後履行條約的義務。但是波希蒙德在1108年後就返回了家鄉阿普利亞,至死沒有返回安提俄克。相反,坦克勒得趁拜占庭主力返回歐洲迎擊波希蒙德時候趁機再次攻占了西里西亞地區和拉塔基阿。
亞歷克修斯收復安提俄克的第二個途徑是嘗試拉攏安提俄克公國周邊的政治勢力共同反對坦克勒得。早在1104年,皇帝就成功地與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一世在內的十字軍領袖建立了良好關係。但是鮑德溫拒絕就迪伏爾條約的相關內容向坦克雷德施壓。1111年,亞歷克修斯甚至向巴格達的哈里發派出使者希望能夠聯合哈里發的勢力對安提俄克公國施加壓力。
在亞歷克修斯統治的最後幾年,他已經沒有更多的精力再度發動反對這個難纏的諾曼公爵領了,皇帝將軍隊主力用於發動與仍然占據小亞中部的突厥人的戰爭。
我們注意到,亞歷克修斯一世的安提俄克政策主要有三個特點:
第一,被動性。由於當時占據小亞的兩個穆斯林政權,羅姆蘇丹國及羅姆蘇丹國解體後新興起的達尼什蒙德伊米爾國仍然對拜占庭新收復的小亞領土構成很大的威脅。不能排除這些穆斯林政權對帝國領土的威脅,帝國就沒有辦法保證連通敘利亞的陸上通道的安全,不能保障這一通道的安全,帝國就始終沒有辦法對安提俄克公國施加直接的軍事威脅。因此在亞歷克修斯時期,拜占庭帝國只能被動地應對來至安提俄克的難纏的騷擾和進犯。
第二,靈活性。與亞歷克修斯早年化解來至帝國西部的危機一樣,皇帝本人非常注重利用或者創造對帝國有利的國際形勢來幫助自己實現其政治目標。利用十字軍在1104年哈蘭的失敗,亞歷克修斯非常順利地收復了早年被坦克勒得侵占的領土,成功打擊了安提俄克公國的氣焰。在1107年擊敗波希蒙德以後利用有利形勢逼迫波希蒙德簽訂了迪伏爾條約,從法律和道義上獲得對安提俄克的宣稱。在迪伏爾條約難以順利實施的時候,亞歷克修斯則轉而從外部尋求合作對坦克勒得共同施加壓力。
第三,務實性。儘管亞歷克修斯一世一直將收復安提俄克視為政治目標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但是在安提俄克問題的處理上卻一直表現得非常克制。一方面,安提俄克公國雖然經常入侵帝國領土,但是,她也是十字軍陣營中抗擊穆斯林的先鋒。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打擊安提俄克公國的行為只會讓當時帝國在小亞的主要敵人之一達尼什蒙德伊米爾國獲利,這無疑是不利於帝國實現收復小亞領土的目標的。另一方面,亞歷克修斯明白,要收復安提俄克和帝國在敘利亞的舊領土,就必須保證帝國小亞領土的安全。因此,對亞歷克修斯而言,安提俄克問題是服從於他東方政策中的小亞政策的。
2.約翰二世在位時期收復安提俄克的努力
無論是同時代的人還是後人都對約翰二世的評價極高。對比其父親,約翰是一名更活躍的將領,但是同時也是一名負責任、高效率的政治家。他對帝國的定位超越其父親的期望,不但希望回復曼茲克特戰役以前的帝國疆域,甚至希望在此基礎上再次恢復古老帝國的宏大版圖。
在位早期,約翰二世主要忙於應對國內的政治動亂和巴爾幹地區的戰爭。從1030年開始,約翰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帝國的東部。在接著的5年內,約翰成功擊敗了拜占庭帝國在小亞的最主要對手達尼什蒙德伊米爾國。在保證了小亞領土的安全後,皇帝馬上著手進行收復安提俄克的戰爭。1137年初,約翰二世領軍突進西里西亞,擊敗亞美尼亞人在當地建立的小亞美尼亞王國政權,順利收復了塔蘇斯、阿達納和馬米斯特拉。同年4月,皇帝已經兵臨安提俄克城下。時任安提俄克公爵雷蒙德被迫向約翰二世宣誓效忠,給予帝國軍隊自由進出安提俄克城的權力。雷蒙德同意,如果約翰二世聯合安提俄克軍隊在接下來對穆斯林的征戰中奪得阿勒頗、賽撒、哈馬和胡姆斯等地的話,他將在新征服地區建立一個新的公爵領,而將安提俄克及聖西門等地歸還帝國。
在隨後對摩蘇爾的贊吉的戰鬥中,由於法蘭克人的離心離德,約翰只能滿足於與贊吉簽訂一個體面的和約。當約翰返回安提俄克的時候,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入城禮,安提俄克公爵雷蒙德和艾得撒伯爵約瑟林二世徒步跟隨於皇帝的馬後,帝國的旗幟在安提俄克的主城上高高飄揚。但是,約翰並未在敘利亞長久逗留。由於科尼亞的賽爾柱蘇丹在贊吉的挑動下準備入侵拜占庭新近奪回的西里西亞,因此約翰在要求雷蒙德和約瑟林二世再次向他本人宣誓效忠後就率領軍隊離開了。
1142年,在再次擊敗了科尼亞的賽爾柱蘇丹和達尼什蒙德的伊米爾後,約翰二世再次進軍安提俄克。他在西里西亞向雷蒙德發信要求雷蒙德提前將安提俄克交還帝國,帝國將於日後對穆斯林的征服中為他開闢一塊新的領地,在得到拒絕的答覆後,約翰決心不再拖延,以武力實現自1098年以來帝國收復安提俄克的目標。同時,他向耶路撒冷國王福克(Fulk)寫信,表示他將領軍前往耶路撒冷朝聖,並且與國王討論一起出征穆斯林的計畫。
毫無疑問,約翰不但準備一勞永逸地解決安提俄克問題,還準備將帝國的勢力範圍進一步伸展到更南部的巴勒斯坦地區,這一地區自從阿拉伯征服時期以後,就永遠脫離了帝國的控制。但是,1143年4月,皇帝因在一場狩獵中受到毒箭的暗算而去世。皇位繼承人曼努埃爾·科穆寧為了防止皇位落入旁人之手,帶領軍隊急速趕回君士坦丁堡。安提俄克和耶路撒冷的十字軍貴族們躲過了一次最嚴重的危機。
與亞歷克修斯一世的安提俄克政策相比,約翰二世的安提俄克政策最突出的特點是其主動性和進攻性。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還需要從約翰二世在位期間拜占庭帝國和安提俄克公國之間的實力變化中尋找。第一,約翰二世繼承了父親留下的殷實國庫、一支訓練有素的陸軍和重新建立起來的海軍,而約翰本身也是一位強有力的君主、將領和出色的管理者。帝國在約翰統治期間繼續復興,國力與1081年甚至是1098年時都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第二,安提俄克公國在坦克勒得去世後,則被十字軍政權之間的勾心鬥角和穆斯林的軍事打擊嚴重削弱,已經失去了主動出擊拜占庭領土的能力了。最後,約翰統治時期,國際環境對拜占庭而言比較有利。巴爾幹地區沒有發生嚴重的危機;與羅馬帝國皇帝康拉德三世和比薩人結盟很好地制約了西西里王國的敵對行動;更重要的是,由於科尼亞的賽爾柱蘇丹與達尼什蒙德的伊米爾之間的矛盾,不但給予了約翰將他們逐個擊破的機會,更加保障了帝國首都通往敘利亞的通道的安全。因此,約翰二世能夠將其主要精力用於解決其東方政策中的安提俄克問題。對於約翰而言,安提俄克問題,是其東方政策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其實現更宏偉目標的一步踏腳石。
3.曼努埃爾一世在位時期收復安提俄克的努力
曼努埃爾一世是十字軍時代一個具有典型時代特徵的拜占庭皇帝。一方面,他深信普世帝國權威理念的合法性,並且帶有拜占庭人熱衷於神學討論的特徵。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是“西化”的,他與西方公主的兩次婚姻,他把西方的生活習俗引入拜占庭宮廷,他舉辦並且親自參與騎士比武,他甚至大量提拔來至西方的外國人在政府中擔任高官。
同亞歷克修斯一世在位時候的情況相似,曼努埃爾一世時期帝國與安提俄克公國之間的嚴重衝突同樣發軔於後者。雷納德·沙拉提昂,一個輕率的冒險家和狂熱的十字軍,也是時任安提俄克公爵,於1156年毫無先兆地洗劫了帝國的賽普勒斯島。雷納德的行為甚至引起時任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三世的反感和厭惡.後者於1157年迎娶了曼努埃爾的侄女提奧多拉,兩者締結了盟約,鮑德溫三世默許曼努埃爾對安提俄克所採取的軍事行動。1158年,曼努埃爾率軍快速鎮壓了西里西亞的叛亂,大軍直抵安提俄克城下。皇帝的到來震驚了雷納德,但是拉塔基阿主教傑勒德告訴雷納德曼努埃爾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立威和要求臣服而不是徹底的征服。雷納德聽從主教的意見,身穿婦女的短襯褲,免冠光腳地來到皇帝的帳篷,在眾多外國使者的環視下表示臣服。曼努埃爾接受了雷納德的臣服和稍後從耶路撒冷趕來的鮑德溫三世的保護請求。1159年4月12日,曼努埃爾在安提俄克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儀式。鮑德溫免冠脫胄地遠遠跟隨於曼努埃爾的馬後,雷納德則步行為皇帝牽馬。
這真是一個關於權力等級的絕佳展示和生動圖例。通過將拉丁東方置於帝國的陣營和保護傘下,既避免了十字軍政權中的不安定分子對拜占庭帝國邊境的騷擾,又對敘利亞的穆斯林英雄努雷丁、科尼亞的賽爾柱蘇丹國和達尼什蒙德的伊米爾國產生了牽制和震懾的作用。
1162年,曼努埃爾成功擊敗了科尼亞的賽爾柱蘇丹,迫使蘇丹基利傑·阿斯蘭於同年夏天作為帝國的臣屬前往君士坦丁堡進行覲見。至此,科穆寧王朝的東方政策發展到它的最高點,帝國不但再次將她的影響力籠罩住整個安拉托利亞地區;而且困擾了兩代皇帝的安提俄克問題似乎也終於得到了完滿的解決,帝國於1159年所確立起來的對安提俄克的領主地位由於1161年曼努埃爾和安提俄克公爵的妹妹瑪利亞的婚姻而顯得更加牢固;甚至,帝國的保護傘已經張開到巴勒斯坦地區,約翰二世的未竟之業現在由於曼努埃爾的東方政策而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
對於曼努埃爾來說,安提俄克問題是他東方政策中一枚非常重要的棋子,通過解決安提俄克問題,既將帝國勢力擴張到敘利亞甚至巴勒斯坦地區,又牽制住小亞和敘利亞的穆斯林政權,以實現對帝國核心領土的恢復。但是,曼努埃爾的東方政策的成功不是建立在強有力的軍事征服上,而是建立在金錢和外交的基礎上的,帝國除了威名和普世帝國的夢幻以外沒有得到什麼實質的好處。很快,曼努埃爾就會發覺他的帝國由於保護安提俄克和耶路撒冷而掉落了一個多面受敵的泥沼中。
與父輩和祖輩的安提俄克政策比較,曼努埃爾的安提俄克政策具有如下兩個特點:
第一,庇護性。曼努埃爾對安提俄克問題的處理與其說是征服,不如說是庇護。從贊吉時期到努雷丁時期再到後來的薩拉丁時期,在日益強大的穆斯林對手面前,拉丁東方十字軍政權的生存已經越來越困難,對應地,安提俄克公國對拜占庭帝國的態度也日益轉變。許多安提俄克和耶路撒冷的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他們只有仰仗於強大的帝國才有繼續在利凡特地中海東部沿海地區)生存的機會。因此,當曼努埃爾率軍來到安提俄克城下的時候,幾乎沒有什麼困難就得到了安提俄克公爵的效忠,甚至是耶路撒冷國王的保護請求。但是,從此,拜占庭也確實陷入了為了保護這些脆弱的十字軍政權而多面受敵的困境。1159年和1164年,拜占庭帝國兩次與十字軍政權合作抗擊努雷丁,戰績都不理想。1169年,拜占庭帝國與十字軍政權合作遠征薩拉丁控制的埃及,結果鎩羽而歸。這些戰爭的對手都是遠離小亞的穆斯林政權,拜占庭由於這些沒有意義的戰爭而耗費了巨大的國力,削弱了她恢復對其生存息息相關的小亞領土的能力。
第二,虛幻性。正如上文所述,曼努埃爾的東方政策即使在最輝煌的時刻,帝國也絕少真正從中獲利。皇帝本人對舊帝國版圖的緬懷和對普世帝國的迷信決定了其以安提俄克政策為核心的東方政策具有虛幻性的特點。曼努埃爾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建立在耗費其祖輩和父輩積累的基礎上的,曼努埃爾時期表面上的輝煌,很快就演化成帝國的內政崩潰。並且當他的擴張越成功,他所受到的反衝擊也就越大。最終,耗盡了資源的拜占庭帝國在1176年的米里奧賽法龍戰役中被她曾經踩在腳下的小亞對手,科尼亞的賽爾柱蘇丹國所擊敗,曼努埃爾曾經極盡絢爛的東方政策好像大廈倒塌一樣失敗了。
安條克對科穆寧王朝東方政策的影響
米里奧賽法龍戰役對拜占庭帝國的打擊是沉重的,曼努埃爾本人就曾經將之比作一個世紀前的曼茲克特戰役。該戰宣告了拜占庭勢力徹底退出敘利亞地區及收復小亞的努力最終失敗,標誌著小亞土耳其化的進程不可逆轉。1180年曼努埃爾去世之後,拜占庭帝國陷入了新的內亂之中。1185年,伊薩克二世·安苴利登位,科穆寧王朝結束。自此,帝國徹底失去了繼續保護拉丁東方十字軍政權的能力。1187年哈庭戰役後,十字軍政權遭受毀滅性打擊,薩拉丁順利收復耶路撒冷。
科穆寧的三位君主亞歷克修斯一世、約翰二世和曼努埃爾一世都是同時代最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將領,他們在位期間經歷了拜占庭帝國的復興與輝煌,但是科穆寧王朝的崩潰也是極為迅速的,尤其是她在帝國東部所遭受的失敗是致命的。由於安提俄克問題在科穆寧王朝的東方政策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及安提俄克在敘利亞地區中對拜占庭帝國的特殊意義,我們有必要對安提俄克問題在科穆寧王朝的東方政策中所造成的影響及安提俄克問題在這一東方政策最後遭受徹底失敗的結局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1.二元的東方政策
曼茲克特戰役後,拜占庭帝國的東部領土全線崩潰,小亞和敘利亞的各個重要城市相繼失守。作為帝國復興者的亞歷克修斯一世和他的繼承者們,無不以收復帝國失去的領土為己任。但是在小亞和敘利亞的領土之間,究竟科穆寧王朝諸帝是如何看待兩者之間的關係的呢?
當亞歷克修斯絞盡腦汁要求第一次十字軍在君士坦丁堡向他宣誓效忠時,皇帝同時要求十字軍將今後從穆斯林手中奪回的屬於領土(原屬拜占庭領土)歸還帝國,其中自然包括小亞和敘利亞的領土。從亞歷克修斯對安提俄克公國與其他十字軍政權的態度上看,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儘管艾得撒伯國、的黎波里伯國和耶路撒冷王國都曾經是帝國領土的組成部分,但是亞歷克修斯已經能夠允許這些十字軍政權的存在並且與她們發展穩定的外交關係,唯獨安提俄克公國的存在使得皇帝寢食難安。這些都充分說明了亞歷克修斯對敘利亞領土的重視。
由於約翰二世過早的意外身亡,我們很難充分了解他的東方政策本來的全部面貌,但是對安提俄克的徹底征服毋庸置疑已經被納入到他的宏大計畫之中。考慮到約翰在小亞對達尼什蒙德伊米爾國的勝利僅僅滿足於打擊對方和限制對方的勢力範圍,而對安提俄克公國則採取徹底征服的態度,甚至對連遙遠的耶路撒冷王國領土都表示出濃厚的興趣。我們完全有理由推測,在約翰已經實現的東方政策中,敘利亞的征服才是關鍵的突破口,而之前收復小亞領土的戰爭只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而作的鋪墊。
曼努埃爾一世和他的父親一樣,懷念古老帝國的宏大版圖,但是與父輩和祖輩不同, 曼努埃爾在收復小亞和敘利亞的問題上滿足於一種類似於西歐封君與封臣關係的實現。即不但安提俄克的拉丁領主應該作為“羅馬人的附庸”,甚至連占據小亞中部的科尼亞的賽爾柱蘇丹也應位列此屬;作為回報,皇帝將“慷慨”地贈予他們土地,讓他們在承認拜占庭的宗主權的前提對這些原屬拜占庭的領土進行統治。曼努埃爾的東方政策最輝煌的時期,帝國的影響力確實覆蓋了幾乎整個小亞和敘利亞地區,甚至連耶路撒冷國王也納入了帝國的保護圈之中。誠然,曼努埃爾的東方政策輝煌於小亞的戰爭,也破滅於小亞的戰爭,但是帝國在東部的注意力和更多的資源卻是消費在敘利亞-巴勒斯坦一線。很難理清對曼努埃爾來說,究竟是小亞還是敘利亞更重要一些,但是無疑這兩者在曼努埃爾在東方政策中都非常關鍵。
亞歷克修斯一世、約翰二世和曼努埃爾一世本人都未曾留下關於小亞和敘利亞孰輕孰重的言論,這無疑給我們的判斷增加了難度。但是根據我們所觀察到的大量史實,我們可以明確地判斷出,在科穆寧王朝時期,收復敘利亞的領土即使不比收復小亞的領土更重要,兩者之間也是不相伯仲的,換而言之,科穆寧王朝的東方政策,是一種二元的政策。科穆寧王朝東方政策的最終失敗,正是由於這一政策的二元性所致。因為科穆寧王朝時期的拜占庭帝國,已經無法在她的東方政策中承擔一種二元性的重任。不能夠清楚地看清只有小亞才是二元中真正關乎帝國生死存亡的要點,就注定了其東方政策的悲劇下場無可避免。下面,我們就二元中敘利亞部分的無法實現性再作進一步的分析。
2.收復敘利亞的無法解決的三大難題
第一,資源短缺。
馬其頓王朝後期,軍區制瓦解的速度加快。軍區制是自席哈克略時代以來拜占庭帝國軍事制度的基礎,獲得小塊份地的農兵支撐起帝國兵源的主要基礎。隨著越來越多的小農轉化成為“普羅尼亞”依附農,帝國不但喪失了大量的稅戶,而且失去了可靠的兵源,不得不代之以缺乏戰鬥力和忠誠度的外國僱傭兵,帝國的軍事實力受到極大的損害。曼茲克特戰役以後,由於喪失了小亞這片軍區制體系比較完備、一直在為拜占庭提供優秀兵源的地區,軍隊數量更加萎縮。 拜占庭陸軍的數量在帝國盛時曾經達到12萬人,但是根據史提芬·努西曼的推算, 在亞歷克修斯一世時期,帝國的陸軍總數大約在7萬左右,其中絕大部分用於守衛其漫長的邊界線,皇帝真正能夠調動的軍隊數量大概只有2萬左右。儘管約翰二世和曼努埃爾一世統治期間注意利用戰俘補充軍隊的兵源,但是還是不能滿足科穆寧王朝時期急劇增長的軍事需求。
科穆寧王朝時期帝國的實力已經不能和馬其頓王朝時期相提並論了,與10世紀中後期帝國在安提俄克和敘利亞其他地區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相比,科穆寧王朝收復安提俄克和敘利亞的努力只是一種儘管值得敬佩,卻難以實現的夢幻,其中截然不同的差異是由帝國自身的實力變化所決定的。
第二,小亞地區形勢的改變
曼茲克特戰役,徹底打破了自席哈克略時代以來帝國東部領土在托羅斯山脈一線的堅固防線。帝國的核心領土-小亞一度幾乎徹底淪喪於被賽爾柱突厥人手中。從軍事態勢和地理形態上看,帝國要收復和維護她在敘利亞的領土,必然首先要恢復她從君士坦丁堡穿越小亞直到安提俄克之間的領土, 感謝第一次十字軍,從君士坦丁堡-尼西亞-阿塔利亞-西里西亞平原-安提俄克的通道終於從突厥人的手中奪了回來。但是,奪回這一通道不等於就能保證這一通道的安全,只要突厥人仍然牢牢占據著安拉托利亞中部,對這一通道的威脅就始終不可能完全解除。再加上西里西亞地區的亞美尼亞領主在安提俄克公國的支持下經常發動反拜占庭帝國的叛亂,這也是為什麼科穆寧王朝諸帝每次進軍安提俄克之前都需要先戰勝科尼亞的賽爾柱蘇丹及收復西里西亞地區的原因。
密列奧塞法隆戰役的失敗,注定了拜占庭再也無法打通首都到安提俄克之間的這條通道,因此帝國也就永遠喪失了對安提俄克和敘利亞地區的控制,但是正是由於帝國將本來有限的資源過多地耗費在安提俄克問題上,才直接導致了她在小亞地區的失敗,這是一個互為因果的悲劇。在曼茲克特戰役以前,當帝國還能固守托羅斯山脈的時候,安提俄克不失為帝國在東部邊境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重要城市,但是當帝國連她在核心領土-小亞的地位尚且岌岌可危的時候,任何試圖恢復和固守以安提俄克為中心的敘利亞領土的計畫都注定只能以悲劇收場。
第三,國際環境的掣肘。
科目寧王朝時期的拜占庭帝國,除了在約翰二世在位時曾經有過一段國際形勢相對輕鬆的時期,大部分時間面臨的是一個四面受敵的國際環境。帝國東部的形勢在曼茲克特戰役以後一直未發生根本性的好轉,收復小亞和敘利亞領土的工作始終不能徹底完成。但是對於帝國來說,更為紛繁複雜的威脅來至西方。佩切涅格人和庫蠻人困擾著帝國北疆,塞爾維亞人為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領土製造了不少麻煩,匈牙利人在多瑙河沿線所造成威脅幾乎從未解除。自格里高利七世以來,逐漸強大起來的羅馬教廷始終不忘實現在羅馬領導下的東西方教會統一,這與拜占庭宗教政策的矛盾就意味著羅馬教廷與帝國之間的衝突不可避免。義大利南部的諾曼人王國自羅伯特·基斯卡以來就沒有放棄過打擊拜占庭帝國的圖謀,1147年羅傑二世發動對拜占庭的戰爭,不但占領了科孚島、科林斯和提比斯,更加沉重打擊了帝國在這一地區的絲織產業。西部帝國皇帝康拉德三世的繼承人,腓特烈一世深受世界霸權理念的影響,他和他的兒子亨利六世後來成為了拜占庭帝國最危險的敵人。
所有這些來至西方的危機,意味著與安提俄克問題一起競爭帝國有限資源的不但有同屬東方政策中的小亞部分,還有一個更宏大,更耗費資源的西方政策。拜占庭不但奉行著一種二元的東方政策,而且在此之上還有一個更龐大的東西二元政策。這一危機在曼努埃爾時代表現得特別突出,當皇帝在東西兩個方向的擴張上取得越大成功的同時,來至不同方向的反作用力就越強:
1158年,拜占庭軍隊被徹底趕出義大利標誌著復興西部帝國的夢想破滅,1176年米里奧賽法龍戰役標誌著曼努埃爾東方政策的崩潰,1177年腓特烈一世與教皇亞歷山大三世簽訂的威尼斯協定則標誌著曼努埃爾在西部外交政策上的全盤失敗。這樣,我們能夠清楚看到,科穆寧王朝在安提俄克問題上的最終失敗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它不但發生於帝國東部二元政策失敗的背景之下,更加發生在帝國東西二元政策全盤失敗的大背景之下。
結語:古老帝國的幽靈
科穆寧王朝的復興是短暫而脆弱的,安提俄克問題作為該王朝東方政策的一扇最重要的視窗,反映出其最終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馬其頓王朝後期以來帝國實力的急劇下降,同時它又與科穆寧王朝諸帝腦海中深深植根的古老帝國的幽靈密不可分。自從羅馬帝國時代以來,世界性大帝國的觀念始終影響著自查士丁尼一世至席哈克略一世至瓦西里二世至科穆寧王朝諸帝甚至是科穆寧王朝以後很長時期以內的拜占庭皇帝們。正是由於這一古老帝國的幽靈作怪,決定了科穆寧王朝東方政策中具有無法擺脫的二元性特點,該二元性特點對帝國資源的要求超出了軍區制瓦解後任何一個拜占庭王朝所能滿足的極限,最終導致不但是在敘利亞地區,而且在小亞地區科穆寧王朝東方政策的全盤失敗。這些並不是某個或者某幾個傑出君主所能改變的,而是一種陳舊觀念與客觀現實不能相容的時代悲劇。
帝王世系
名字 | 在位 | 備註 |
阿歷克塞一世 (Αλέξιος Α' Κομνηνός) | 1081年4月4日 – 1118年8月15日 | 生於1048年,為伊薩克一世之侄,是一名傑出的將領。他推翻了尼基弗魯斯三世,並迎娶君士坦丁十世的侄孫女,在位將近37年。期間,帝國爆發了抵抗諾曼人、塞爾柱人的戰鬥,亦於1095年呼籲教皇發動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
約翰二世 (Ιωάννης Β' Κομνηνός) | 1118年8月15日– 1143年4月8日 | 阿歷克塞一世的長子,生於1087年9月13日。他的統治主要集中於與塞爾柱人的戰鬥,以收復帝國於曼齊刻爾特戰役所失之領地, |
曼努埃爾一世 (Μανουήλ Α' Κομνηνός) | 1143年– 1180年9月24日 | 生於1118年11月28日,為約翰二世的三子(最幼子),在他父親死前被選為皇帝。 |
阿歷克塞二世 (Αλέξιος B' Κομνηνός) | 1180年9月24日 – 1183年10月 | 生於1169年9月14日,為曼努埃爾一世的獨子。在1180-82年他受母親攝政。其母后來被安德洛尼卡一世推翻,並最終廢黜他。 |
安德羅尼卡一世 (Ανδρόνικος Α' Κομνηνός) | 1183年– 1185年9月11日 | 生於1118年,為約翰二世的外甥。他從他的外甥阿歷克塞二世取得皇位。由於他不得人心的施政終於令他在人民起義中被推翻和處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