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科普旅遊資源格局與遊客行為》可供地理科學、資源科學、城市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閱讀,也可供相關專業和領域的教師、研究和管理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科普旅遊的發展背景
1.1 我國對科學普及的重視
1.2 旅遊成為科學普及的重要方式
1.3 國外科普旅遊的發展
1.4 我國科普旅遊的興起
第2章 科普旅遊的理論框架
2.1 概念框架
2.2 科普旅遊的內涵與形式
2.3 研究方法
第3章 我國科普場館的空間格局
3.1 我國科普場館發展情況
3.2 我國科普場館的省域格局
3.3 我國各級科普場館(省級、地級、縣級)的省域分布
3.4 科普場館的相對比較優勢
3.5 小結
第4章 我國科普教育基地的空間格局
4.1 我國科普教育基地發展概況
4.2 我國科普教育基地的省域格局
4.3 我國各級科普教育基地(省級、地級、縣級)的省域分布
4.4 科普教育基地的相對比較優勢
4.5 小結
第5章 我國展覽類科普旅遊資源的空間格局
5.1 我國科普展覽發展概況
5.2 我國展覽類科普旅遊資源的空間格局
5.3 我國各級科普展覽(省級、地級、縣級、學會)的省域分布
5.4 展覽類科普旅遊資源的相對比較優勢
5.5 小結
第6章 我國講座類科普旅遊資源的空間格局
6.1 我國科普講座發展概況
6.2 我國講座類科普旅遊資源的空間格局
6.3 我國各級(省級、地級、縣級、學會)講座類科普旅遊資源的省域分布
6.4 講座類科普旅遊資源的相對比較優勢
6.5 小結
第7章 我國學術會議類科普旅遊資源的空間格局
7.1 我國學術會議類科普旅遊資源概況
7.2 我國學術會議類科普旅遊資源的空間格局
7.3 我國各級學術會議類科普旅遊資源的省域分布
7.4 學術會議類科普旅遊資源的相對比較優勢
7.5 小結
第8章 我國科普旅遊者決策行為研究
8.1 我國公眾對科普旅遊的態度
8.2 我國公眾對科普旅遊內容的偏好
8.3 影響科普旅遊者決策行為的主要因素
8.4 小結
第9章 我國科普旅遊者空間行為的省域差異
9.1 參加科普展覽的科普旅遊者空間行為
9.2 參加科普講座的科普旅遊者空間行為
9.3 參加學術會議的科普旅遊者空間行為
9.4 小結
第10章 我國科普旅遊者微觀行為
10.1 我國科普旅遊者的主要構成
10.2 我國科普旅遊者對科普旅遊場所的選擇
10.3 我國科普旅遊者對科普旅遊活動的選擇
10.4 我國科普旅遊者出遊時段的分布
10.5 我國科普旅遊者遊憩的時空特點
10.6 小結
第11章 結論與展望
11.1 主要結論
11.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文摘
著作權頁:
事實上,廣義的旅遊者(當然包括了科普旅遊者)行為是指與目的地有關的旅遊者決策、選擇行為,空間行為和感知行為。狹義的行為往往僅指空間行為(林嵐等,2007)。
國內外旅遊者行為研究主要集中於決策行為、空間行為。科普旅遊動機的產生當然與公眾對現代科學知識感興趣的程度密切相關(儘管沒有明確的研究能夠在態度與最終行為之間建立某種數量的聯繫),因為很難相信一個對現代科學知識完全不感興趣的人會主動參加科普旅遊活動。因此,科普旅遊者的行為研究應當以公眾對科學知識的基本態度(感興趣與否、感興趣的程度、對何種領域感興趣)為起點。
國外研究者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科普旅遊者的行為研究中。儘管科普旅遊行為絕不局限於室內,但由於針對遊客的戶外行為的實驗研究難以觀測和控制,因此,約束性較強的室內空間成為國外研究者的偏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往往以科技場館,特別是小體量的場館作為遊客行為的觀測和研究場所。
國外科普旅遊者行為研究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針對科技場館參觀者的相關研究於20世紀80年代起步(Feher,1990)。從那時候起,這個研究領域經歷了顯著的發展,儘管其成長期還僅僅是近20年的事。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由於對於博物館的積極體驗是未來博物館發展參觀者的重要因素,因此以參觀者學習和行為的多視角的研究和調查日漸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