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科技成果轉化的概念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當包括各類成果的套用,勞動者素質的提高,技能的加強,效率的增加等等。因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生產力包括人、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因此科學技術這種潛在的生產力要轉化為直接的生產力,最終是通過提高人的素質、改善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來實現的。從這種意義上講,廣義的科技成果轉化是指將科技成果從創造地轉移到使用地,使使用地勞動者的素質、技能或知識得到增加,勞動工具得到改善,勞動效率得到提高,經濟得到發展。狹義的科技成果轉化實際上僅指技術成果的轉化,即將具有創新性的技術成果從科研單位轉移到生產部門,使新產品增加,工藝改進,效益提高,最終經濟得到進步。我們通常所說的科技成果轉化大多指這種類型的轉化,所講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就是指技術成果的套用數與技術成果總數的比。
案例
美國“矽谷模式”
1951年史丹福大學建立了斯坦福工業園區,首創產學研合作的“矽谷模式”,融科學、技術、生產為一體,提高創新與產業化的速度和能力;以斯坦福、伯克利、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學為依託,以中小型高技術企業群為基礎,培育了思科、英特爾、惠普、朗訊、蘋果等世界知名企業;研究機構、大學的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和企業需求緊密結合,形成利益共同體;企業出資金、出題目,以較低成本獲得和使用先進技術;科研機構、大學出智力、出技術,科研成果更貼近市場需求。
英國劍橋企業運營模式
劍橋大學創立了“劍橋企業”,將技術轉移辦公、大學風險基金和劍橋創業者中心集成為一個新組織,作為智慧財產權產業化和商業化的孵化器。主要開展技術評估、保護和智慧財產權認證,為創建新公司提供諮詢和指導,提供“種子基金”並與有關基金組織建立聯繫,提供成本計算、契約協商、報價、保險和增值稅等專業化諮詢服務,提供展覽服務和社交網路服務。“劍橋企業”年均成功幫助建立5家企業,至今孵化300餘家企業。
中國科學院做法
以國家目標與市場需求引導和組織科技人員開展研發活動,與大企業建立多渠道、多樣化合作,促進企業技術升級,以成果轉移方式在企業形成生產力;與地方和企業共建研發機構、工程中心、轉移轉化中心和企業育成中心;加大科技設施、科技平台和科技資源開放共享的力度,鼓勵和支持科技人員走進企業;推進院所投資企業股權社會化改革,促進高技術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引入規範風險投資機制和企業孕育機制,促進高技術產業規模發展;鼓勵科技人員帶著成果與社會資源結合創辦企業,允許科技人員在企業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