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貫穿於科學發現和發明過程中的創新活動,如設計新的觀察和實驗,建立新的科學模型,提出新的概念、假說和研製新的產品等等。
基本信息
人類的創新能力是在歷史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創造活動過程的研究早已受人重視,從19世紀末以來,就有人開始調查、統計科學家的創造活動,作比較具體的研究,並注意到想像、直覺或靈感在科學創造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1924年英國學者G.華萊士(1858~1932)把人的創造過程概括為4個階段:
1、準備階段,包括確定研究主題、作物質和技術準備、進行試驗性的探索;
2、醞釀階段,即思想上的準備期;
3、明朗階段,指直覺或靈感的顯現;
4、驗證階段,即進行邏輯的和實驗的驗證。此後,思想上的孕育期和頓悟期通常被看作創造過程的精華,但由於直覺或靈感不能通過邏輯推理獲得,因而給人們造成一種印象,似乎創造過程僅僅是無意識的、非理性的,甚至把創造過程的特點片面地歸結為直覺。
辨析
科學創造是一個複雜的思維過程,它最能充分地體現出人的主觀能動作用。新思想、新方案的突然出現,即所謂直覺或靈感的來到,實際上是思維過程的飛躍,這種飛躍表面上看來似乎是在無意識狀態中發生的,但實際上卻是過去的思維過程的一種特殊的繼續,而且常常由某種偶然的類比、聯想所提供的信息作為觸發劑,造成原來邏輯思維的中斷,使頭腦中原有信息得到一種新的加工和改組,從而導致一種新穎的見解。新思想的出現會使人在心理上有豁然開朗之感,使認識獲得新的起點。然而,新思想一般是朦朧的、不清晰的,為了判斷這種直覺性的思想是否正確,認識必須沿著一種新的思路重新進入邏輯思維的軌道,並且進行實驗的驗證。歷史的事實表明,直覺雖然可導致重大的發明創造,但也常常導致種種沒有根據的或不合乎實際的、因而被淘汰的想法。從已有研究可以看出,創造性活動並非是無意識的和非理性的,它很可能是一種綜合邏輯和非邏輯的各種思維形式的最集中、最積極、最活躍的活動。它的機制和本質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探討。
科學創造活動並不局限於孤立的個人,它具有複雜的社會性。它總是在一定的科學背景以及社會的經濟、政治、思想條件下進行的。然而,科學創造不能只是適應這種背景,而往往要改造和突破這些背景的束縛,並為這種改造和突破付出相當的代價。科學創造這一課題需要多種學科對它進行綜合研究,科學學、社會學、生理學、心理學以及哲學等許多學科已把它作為自己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20世紀50年代以後還出現了創造學這樣的專門學科,從事研究發明創造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