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秋浦清溪雪夜對酒客有唱山鷓鴣者》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秋浦清溪雪夜對酒,客有唱山鷓鴣者⑴
披君貂襜褕⑵,對君白玉壺。
雪花酒上滅,頓覺夜寒無。
客有桂陽至⑶,能吟山鷓鴣。
清風動窗竹,越鳥起相呼⑷。
持此足為樂,何煩笙與竽。
注釋譯文
【注釋】
⑴秋浦,縣各,唐時隸池州。清溪在其北。《樂府詩集》:“《山鷓鴣》,羽調曲也。”
⑵君,一作“我”。張衡詩:“美人贈我貂襜褕。”顏師古《急就篇注》:“襜褕,直裾襜衣也。謂之襜褕者,取其襜襜而寬裕也。”
⑶桂陽,唐時郡名,即郴州也。隸江南西道。
⑷越鳥,即鷓鴣也。以越地最多,故謂之越鳥。
【譯文】
身上穿的貂皮短大衣是你送的,口中喝的美酒也是你用白玉壺拎來的。
雪花落在熱酒中馬上就融化了,頓時感覺冬夜毫無寒意。
座中有客從桂陽來,會唱《山鷓鴣》歌曲。
這歌聲如同清風搖動窗外的翠竹,連山鷓鴣都鳴叫相和。
有此就足以娛樂,何必要笙竽伴奏呢?
作品簡析
李白的《秋浦清溪雪夜對酒客有唱山鷓鴣者》選自《全唐詩》卷一七九。此詩當作於公元754年(天寶十三載)。當年李白五十四歲,與魏萬同游秦淮、金陵,別後復游宣城、南陵、秋浦等地。這首詩就是在秋浦與友人同飲時寫下的。詩的大意是雖是雪夜,但朋友間飲酒作樂,寒意全無。同時唱歌抒懷,加之以山林野趣,實在是人生大樂事。“雪花酒上滅,頓覺夜寒無”兩句,表明詩人觀察非常細緻。全詩體現了作者豪邁的氣概和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作者簡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