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晚翠圖

秋山晚翠圖

《秋山晚翠圖》是中國五代時期關仝創作的一幅絹本水墨淡設色畫,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畫描繪的是中國北方景色,深谷雲林,氣壯意長,從中可以看出北方山村的生活氣息。該圖用筆簡勁,線條粗細斷續有別,落墨漬染生動,是中國古代山水畫中上乘之作。

畫作內容

秋山晚翠圖 秋山晚翠圖

此圖正中畫峭拔的山峰,山間叢生寒林秋樹,澗水懸瀑曲折而下,氣勢壯偉。畫上無款,僅邊幅上有明代王鐸題語,指明為“關仝真筆”,並譽為“結撰深峭,骨蒼力垕”、“磅礴之氣,行於筆墨外”。然本圖章法似不夠完整,系通景巨幅山水中之一幅。

畫的收藏印中,有“紀察司印”的朱文半印“司印”,畫外一側又有明末清初人王鐸題跋:“此關仝真筆也。結撰深峭。骨蒼力厚,婉轉關生,又細又老,磅礴之氣行於筆墨外。荊、關、李、范,大開門壁,籠罩三極,然歟非歟?”

創作背景

關仝師法荊浩,並發展了荊浩的畫法,將北方全景式山水之格局傳給了北宋畫家。關仝很喜歡畫秋景,根據《宜和畫譜》著錄,御府所藏他的九十四件作品中,帶有“秋”字題名的就有四十四件,幾占半數,其中“秋山圖”就有二十二件,該畫作是關仝所畫眾多秋景山水畫的一幅。《秋山晚翠圖》畫於北宋之前,是其發展荊浩的畫法,讓其個人風格向更圓熟和更個性化發展的作品。

藝術鑑賞

構圖

《秋山晚翠圖》局部圖冊 《秋山晚翠圖》局部圖冊

《秋山晚翠圖》除遠峰巍峨聳立外,由中景斜出至前景水際的山脊,也帶有魄力。在這一大結構中,近景安排古樹數株,兩側有山峰及樹木相呼應。山坳里,三層瀑布飛瀉而下,磅礴之氣有五代到宋初山水畫的特色。《秋山晚翠圖》構圖氣勢宏闊,畫中石體堅凝,寫實性極強,使人覺得如對實景。作為中景的主峰占去整個畫近五分之二的空間,然後由右側作側線斜下,組成有動感的巨大山坡。 《秋山晚翠圖》全圖中未見人物,但作者並非意在表現此地的人煙罕至,而是由近景至遠景,依次安排了山路、小橋、瀑布、流水,讓觀者的視線最後停留在隱匿於畫面右上的廟塔上。

技巧

《秋山晚翠圖》的整幅畫面山石輪廓之落筆有粗細斷續之分,皴法以短側筆為主。所繪石體堅凝,皴染兼備,其皴斫用筆,既不同於斧劈皴,又不同於披麻皴。未見亭台樓閣與茅屋野店,唯中部右側山坡上有曲欄伸出畫外,給人以聯想的餘地。其旁塔形層次清楚的畫松,還有唐人的氣息。這種畫松法,在敦煌莫高窟唐代的山水襯景中見過。 通幅用筆蒼勁自然,無論是描繪陡峭的山壁,或者臨水岩石的數個塊面,直率而粗放的線條都傳達出山石雄偉、磅礴的氣勢。

名家點評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藝術管理系講師皮力:“從關仝的勁乾禿枝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李郭派“蟹爪樹”的影子。《秋山晚翠圖》軸畫於北宋以前,關仝的個人風格還在向更圓熟和個性化的方面繼續發展。”

重要展覽

2014年12月2日—2014年12月6日,武進博物館等主辦的“故宮書畫複製精品展”展出了日本二玄社捐贈的高保真版五代關仝《秋山晚翠圖》。

作者簡介

關仝(生卒年不詳),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主要藝術活動在五代時期(907—960年)。他師法荊浩,有“出藍”之譽。其山水以峭拔、雄奇、深遠見長,被後人稱為“關家山水”,與荊浩、董源、巨然,並稱五代、北宋四大畫家。創世作品有《溪山晚霽圖》《桃源圖》《秋山樓觀圖》《秋山寒林圖》《秋山漁樂圖》《四時山水圖》《秋山楓林圖》《秋山聳秀圖》《關山行旅圖》《山溪待渡圖》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