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揚州中學

私立揚州中學

從1927年開始,揚州城內一度並存著兩所相對完全獨立的揚州中學,一所是1927年由省五師與省八中合併而成的江蘇省立揚州中學(今江蘇省揚州中學的前身),另一所是1926年創設的私立揚州中學(今新華中學的前身)。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1937年揚州私揚中 二十六年春節運動大會優勝紀念章 1937年揚州私揚中 二十六年春節運動大會優勝紀念章

從1927年開始,揚州城內一度並存著兩所相對完全獨立的揚州中學,一所是1927年由省五師與省八中合併而成的江蘇省立揚州中學(今江蘇省揚州中學的前身),另一所是1926年創設的私立揚州中學(今新華中學的前身)。那么,私立揚州中學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呢? 1937年揚州私揚(楊)中(學)二十六年春節運動大會優勝紀念章 。

辦學24年---由王柏齡、戴天球等創設

私立揚州中學創辦者為揚州熱心教育事業的社會賢達王柏齡、戴天球、葉秀峰等人。王柏齡,江蘇江都人,出身名門,黃埔軍校創辦者之一,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與蔣介石過從甚密。私立揚州中學創辦後,王柏齡任校董會董事長。戴天球生於江都真武,東京大學法學專業畢業,回國後一度追隨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活動,後回到揚州,與丁光祖、胡顯伯齊名,稱為民國時期揚州法律界的“三傑”。葉秀峰,江蘇江都人,曾任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委員。其父葉惟善曾兩度出任同為揚州中學前身的兩淮師範學堂和江蘇省立第八中學的堂長、校長。

私立揚州中學起初借用揚州府署北面儒林坊的府學(今市政協所在地)為校址,後遷出,將皇宮鹽義倉改建為校舍(原新華中學所在地)。其辦學經費,除每年由江都縣撥款資助600元外,其餘皆取諸學費。

出任私立揚州中學校長的先後有周開衢、蔣太華、張冠丹、陳達、戴天球、朱馥青、唐壽和周敬卿等人。其中,周開衢為大律師,蔣太華為教育家,後來還與戴天球等人創辦了揚州國學專修學校,並出任校長;唐壽後在江蘇省立揚州中學任教,是吳征鎰的生物老師,對吳征鎰的影響很大。吳征鎰後來回憶說,“得唐壽(叔眉)先生的啟發,學會了採集製作標本和解剖花果的植物學入門技術。”

關於私立揚州中學的辦學規模情況,筆者特向私立揚州中學校友張南老先生請教。他介紹說,解放前夕他在學校就讀時,學校有初高中10個班,約500名學生。

私立揚州中學曾走過艱難的歷程。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12月,揚州淪陷,私立揚州中學師生在戴天球校長的率領下先後輾轉至江都樊川水陸寺、江都小紀竹墩,後又遷至高郵周山龍華寺,堅持辦學。在此期間,私立揚州中學在揚州的校舍閒置,汪偽江都縣財政科長張嘯虎創辦的私立競進中學便借用來辦學。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私立揚州中學在揚州皇宮鹽義倉原校址復校,私立競進中學被私立揚州中學接收。

1950年1月,私立揚州中學與私立集美中學合併,成立私立新華中學。1956年7月,市政府接收私立新華中學,改為公辦,並改校名為揚州市新華中學。因此,新華中學便以私立揚州中學為其肇始,2006年10月舉行活動,隆重慶祝建校80周年。

揚州愛國、民主運動大本營

據新華中學校史中介紹,戰爭年代,學校是揚州地區愛國、民主運動的大本營,學校前身──私立揚州中學師生在抗日民主鬥爭中貢獻之大、影響之深,在揚州地區屈指可數。關於這方面的史料,散見於親歷者及一些學者的文章。

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訊息傳到揚州,激起揚州人民的滿腔仇恨。9月20日,私立揚州中學首先罷課,要求抗日,反對不抵抗主義,隨即省立揚州中學等其他學校也宣布罷課。

抗日戰爭爆發後,在私立揚州中學教授歷史的陳素(陳德銘)一面教書,一面宣傳抗日,鼓勵學生們到前線去,為抗戰盡力。陳素原在日本留學,1937年春天回揚州度假,後決定不再去日本,而在私立揚州中學任教。陳素家實際上成為當時地下黨領導抗日救亡活動的中心。陳素的夫人李學賢回憶,陳素當時化了她的兩隻戒指,作為組織開展救亡活動的經費。受哥哥的影響,在私立揚州中學讀書的陳德鈞參加了讀書會、歌詠隊,刻印、張貼抗日宣傳品,幫助做些聯絡、交通及《抗敵》周刊的校對、繕寫、刻印等工作。

私立揚州中學在江都樊川辦學期間,組織成立了抗戰文藝宣傳隊。學校與駐守樊川、抗擊日寇侵犯的江蘇保全第三旅聯合演出許多抗日文藝節目,其中有歌頌東北軍繆征流部在昭關壩擊退日寇的節目,鼓舞為國殺敵的士兵,增強民眾抗日的信心。

解放戰爭中,私立揚州中學的學生積極投身於地下革命活動。1947年7月,張南、夏昌緒等學生參加了揚州進步學生歌詠會活動,在城西國小(後來的西門街國小)學唱《團結就是力量》、《山那邊呀好地方》等進步歌曲。張南還利用他半商半讀經營的書攤,提

供進步的《世界晨報》給讀者閱讀。

1947年11月,地下揚州學生聯合會正式成立。地下學聯成員有30多人,私立揚州中學學生董明玉、查景賢加入其中。同年年底至1948年3月,根據地下學聯的部署,董明玉等人辦了一個婦女識字班,對象為失學女青年和勞動婦女。識字班除教識字,還教唱進步歌曲,選講中外革命鬥爭中的女英雄和勞動婦女受苦受難悲慘遭遇的故事。

1949年1月23日深夜至24日凌晨,董明玉等人在地下黨員、中共華中二地委社會部聯絡情報科揚州特派員蔣建家中,連夜秘密刻印了三十幾份《杜乾全市長給電訊局職工的信》,24日上午交給陸勤直接領導的在電訊局工作的地下工作者陳有慶,陳有慶秘密分發到電訊局職工的手中。董明玉等人為“護局”、保護電訊機件和器材不被破壞做出了貢獻。查景賢等人則團結師生勝利完成了“護校”任務。1月25日,揚州解放,私立揚州中學及揚州其他中國小的師生代表與工人代表、工商界代表,手持彩旗,敲鑼打鼓,分頭前往南門和新北門,歡迎解放軍部隊進城。

名師薈萃---李伯通、厲志雲曾任教

張南老先生告訴筆者,他在學校就讀時,學校有20多位教師,還有外籍教師,另外還聘請了不少兼職教師,如江蘇省立揚州中學的厲志雲、萬彝香等。

私立揚州中學校長蔣貞金是一位教育家,一生從事教育事業,對地方教育尤有貢獻。他一生從未間斷過文學的研究與著述,曾耗費多年心血撰寫中國通史。書稿寫成後,發現肆上已有夏曾佑、章嵌等人的同類著作行世,為不作重複之勞動,毅然將書稿束之高閣,改弦更張,另選課題,起草《實用史學》一書。此書內容不同於歷來各種史學著作,著重探討歷代王朝興亡之道,實用性很強。

在私立揚州中學任教的教師,不乏佼佼者,李伯通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教授國文,他曾任江都縣視學、教育會會長,《新江蘇報》編輯,曾參與續修江都、甘泉兩縣縣誌。他還是冶春後社的詩人,又是一位學者和作家。他著有《叢菊淚》(又名《邗水春秋》),是繼《廣陵潮》之後又一部反映揚州社會現實的長篇小說。

我國著名翻譯家、教育家厲志雲,外文辭書譯著的奠基人之一,系江蘇省立揚州中學的英文教師,曾一度兼任私立揚州中學的老師。厲志雲曾主編過英漢詞典,全國聞名。他講授英文時,把語法關係、文章結構分析得非常清楚,講課有聲有色。

優秀校友

私立揚州中學辦學24年,走出了眾多優秀校友,汪曾祺、李蘇、楊祖彤等都曾就讀於私立揚州中學。

著名作家、高郵人汪曾祺1935年秋國中畢業考入江陰縣(今江蘇江陰市)南菁中學讀高中。讀高二時,日本人占領了江南,江北告急,汪曾祺不得不告別南菁中學,在不到一年時間內,輾轉就讀於淮安中學、私立揚州中學以及江蘇省立第二臨時中學(在鹽城),勉強讀完中學。汪曾祺在私立揚州中學讀書,正好是學校遷至高郵龍華寺辦學時。

李蘇是化工專家,我國化學工業組織領導者之一,在領導化學工業科學技術與教育工作、組建化工科研機構和部屬第一個高等化工院校,創建國防化工新型材料工業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他1927年考取私立揚州中學國中,由於學習努力,成績優異,後轉入江蘇省立揚州中學。

楊祖彤1932年考取私立揚州中學高中部,揚州解放後,1949年5月至1952年10月,任揚州市市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