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峰塔[安徽省東至縣東流雙塔之一]

秀峰塔與天然塔相對,位於靖節祠(又名陶公祠)側。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塔5層6方,高10餘丈,磚石砌成,似彩筆插天。 據《東流縣誌》載,建塔是為“增補文樞,更增秀氣”。

天然塔坐落東流江濱回龍山上,始建於清乾隆十年(1745年)春三月,三載而成。塔5層6方,磚木結構,高11丈,周長6丈6尺,方方有門,塔體飛檐,內畫棟。因建塔時萬事順利,時人認為“天然趣事”,故名天然塔。

簡介

天然塔

登塔俯瞰,大江東去,孤帆遠影,長江落日盡收眼底。

東流鎮南北兩面,屹立著兩座寶塔,北曰“天然塔”,南名“秀峰塔”。

天然塔始建於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春三月,歷時三載而成。由東流知事萬皋倡議,東流邑人周士信夫人陳氏資助建修。塔五層六方,磚木結構。高十一丈,有六門。塔體外飛檐,內畫棟。塔前有天然書院,旁有真武行祠,有屋宇二十六間。《東流縣誌》載:度地這日有生成的建設基地,備料之日有神工巧匠李師付玉,落成之日賢收李蔭余舉於鄉,人以為天然盛事,因名其塔曰“天然塔”。清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六月周士信之裔孫周振柱等兄弟三人又捐款予以重修,即為現存之塔。

詩詞

天然塔建成後,登覽者行蹤不絕。登塔俯瞰,大江東去,浪遏飛舟,漁火點點,盡收眼底。清人史明義賦詩讚曰:

“春潮帶雨晚江風,登臨天然塔半空。

絕頂牽裙飛鳥似,片帆逐浪浴鷗同。

皖公城下余開府,羅剎磯頭黃倚中。

弔古幾番看不盡,昭明樓在鬥牛東。”

秀峰塔與天然塔南北相峙,在陶公祠北側。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刑部司獄金城買麗山門外山城建造。金城認為:“縣學之脈,發自歷山,少聳拔之勢。雖東有畫龍寺,北有天然塔,柳堤外接湖亭,內寺控引有情。若南關當學宮之巽,再峙一塔,塔補文樞,更增秀氣。”於是修了此塔,以秀氣名這。塔高十餘丈,五層六方,以磚石砌成,似彩筆插天。塔與陶公祠相連,人們瞻謁陶公祠後,必登塔遠眺。七里湖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眼底風光美不勝收。

1983年東至縣人民政府將天然塔和秀峰塔列為縣級重點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