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腦脊髓炎

禽腦脊髓炎

禽腦脊髓炎是主要侵害幼雞的一種病毒病,以運動失調和頭頸部震顫為特徵。產蛋雞可出現一時性產蛋急劇下降。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病雞病雞

禽腦脊髓炎又稱流行性震顫,是一種主要侵害雛雞的病毒性傳染病,其特徵是運動失調和頭頸震顫,成年雞產蛋量下降。

病原

該病毒屬微核糖核酸病毒科腸道病毒屬,對氯仿、酸、胰酶胃酶去氧核酸酶有抵抗力。病毒能在無免疫性母雞所產的卵的雞胚腦部和卵黃囊中增殖,也可在神經膠質細胞、雞胚腎細胞、雞胚成纖維細胞和雞胚胰細胞等細胞培養物上生長繁殖。

疾病特點

禽腦脊髓炎是主要侵害雛雞的病毒性傳染病,傳播方式以卵傳為主,但也可由病禽水平傳播給易感健康家禽。
成年種雞感染後症狀不明顯,但呈現一過性的產蛋下降,但所產種蛋帶有病毒,這些種蛋孵化時出現死胚,孵出的雛雞在1~20日齡內發病死亡。
帶毒種蛋孵出的雛雞潛伏期為1~7天,死亡高峰在l~2周齡,有明顯的死亡高峰,神經症狀(共濟失調、震顫等)較為常見。無明顯病變,腦部可能充血、出血。
1月齡以上雞隻無明顯臨床症狀,但血清抗體可轉陽。

流行病學

雞、雉雞、火雞鵪鶉等均可自然感染。
各種年齡的雞都可被感染,但出現明顯症狀的多見於3周齡以下的雛雞。
病禽通過糞便排出病原,污染飼料、飲水、用具、人員,發生水平傳播。病原在外界環境中存活時間較長。另一重要的傳播方式是垂直傳播,感染後的產蛋母雞,大多數在為期3周內所產的蛋中含有病毒,用這些帶毒種蛋孵化時,一部分雞胚在孵化中死亡,另一些雞胚可孵出,出殼雛雞可在1~20日齡之間發病和死亡,造成本病的流行,引起較大的損失。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以發生,多種日齡的雞均可感染,蛋雛禽和產蛋雞群才有明顯的臨床症狀。此病發生於1~4周齡的雛雞,有成雞感染後一般不表現臨床症狀。近年來我國禽腦脊髓炎發病有增加的趨勢。
本病的主要傳播方式是垂直傳播和消化道水平傳播。感染雞通過消化道排毒。其排毒時間為4~5天,感染日齡越小,排毒時間越長;產蛋雞感染後4周內所有的蛋帶有病毒。
病雞耐性過後,生長發育遲緩有些病雞在後期或康復後出現一側或雙側的眼球的晶狀體渾濁或褪色,內有絮狀物,瞳孔反射,眼球增大失明!
產蛋雞群感染後,採食、飲水、死淘率等與正常雞群無明顯的差異,只表現為產蛋下降,出殼雛雞出現典型的腦炎的症狀。感染後不同時期的種蛋進行孵化,孵出的雛雞出現臨床症狀的天數不同。

臨床症狀

經雞胚感染的雛雞潛伏期為1~7天,經接觸經口感染的潛伏期為10~30天,通常是在1~3周齡發病。
病初雛雞精神稍差,眼神呆鈍不願走動,驅動時行走不協調、搖晃,逐漸運動共濟失調,以跗關節或脛部行走。後見雛雞精神沉鬱,運動嚴重失調逐漸麻痹和衰竭,頭頸震顫,手扶時更明顯。由於共濟失調不能走動,攝食、飲水不足最後衰竭死亡。
部分病雛可見一側或兩側眼睛的晶狀體混濁,變成蘭色而失明。
雛雞群可迅速全部感染,但發病率通常為4%~50%,有時可達60%。死亡率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10%~70%之間,平均25%。
成年雞感染無明顯的臨床症狀,可出現短時間(1~2周)產蛋下降,下降幅度在5%~15%之間,其後可逐漸恢復。
經垂直傳播而感染的小雞潛伏期1-7天,經水平傳播感染的小雞,其潛伏期為11天以上(12-30天)。
此病主要發生於3周齡以內的雛雞,在自然暴發的病例中,雛雞出殼後就陸續發病,病雛最初表現為遲鈍,精神沉鬱,小雞不願走動或走幾步就蹲下來,常以跗關節著地,繼而出現共濟失調,走路蹣跚,步態不穩,驅趕時勉強用跗關節走路並拍動翅膀。病雛一般在發病3天后出現麻痹而倒地側臥,頭頸部震顫一般在發病5天后逐漸出現,一般呈陣發性音叉式的震顫;人工刺激如給水加料、驅趕、倒提時可激發。有些病雞趾關節捲曲、運動障礙、羽毛不整和發育受阻,平均體重明顯低於正常水平。

發病早期小雞食慾尚好,但因運動障礙,病雞難以接近食槽和水槽而饑渴衰竭死亡。在大群飼養條件下,雞隻也會互相踐踏或繼發細菌性感染而死亡。中成雞感染除出現血清學陽性反應外,無明顯的臨診症狀及肉眼可見的病理變化。產蛋雞感染後產蛋下降16%-43%,產蛋下降後1-2周恢復正常。孵化率可下降10%-35%,蛋重減少,除畸形蛋稍多外,蛋殼顏色基本正常。

病理變化

無特徵性肉眼病理變化,仔細檢查僅可在胃的肌層中出現灰白色區。

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需進行病毒的分離和血清學試驗。

防制

①本病尚無藥物治療,主要是做好預防工作,不到發病雞場引進種蛋或種雞,平時做好消毒及環境衛生工作。
②進行免疫接種,弱毒苗可飲水、滴鼻或點眼,在8~10周齡及產前4周進行接種;滅活油乳劑苗在開產前一個月肌肉注射,也可在10~12周齡接種弱毒苗,在開產前一個月再接種滅活苗,均具有很好的防制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