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五十年代參加工作,在鄭州國營照相館、器材廠發明“萬次閃光燈”曾受毛主席親切接見!
六十年代在鄭州廣州酒家執廚;並參加鄭州市青工紅案比賽,榮獲“鄭州市青工技術標兵”稱號。
七十年代參加河南省首屆廚師考核,成績優異,被評為“特二級廚師”,有“廚師之秀”美稱;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他的專輯《廚師之秀禹建海》在全國放映;
八十年代調入河南省技工學校,創辦烹飪專業,晉升特一級烹調師,任全省烹飪專業教研組組長,河南省烹飪協會常務理事,鄭州市烹協常務理事,省廚師考評審,高級實習指導教師,並任白雲酒家總經理等職,編寫出版《烹飪技術豫萊實習教材》,全省通用,並編導演示了電視教學片《原料加工技術》。積累烹飪書刊及資料五百多冊,攥寫二百多萬字教學教案,多次在報刊發表文章,拍攝創新菜餚照片二百多幅;
九十年代擔任河南職業技術學院餐旅系主任,先後為全省培養二千多名青年廚師及廚師長、經理。被評為鄭州市勞動模範和省先進教師;
2000年成為飯店與餐飲國家一級評審,獲中國烹飪大師,省豫菜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省烹飪培訓主任,省大賽評審主任兼評判長,餐飲文化雜誌顧問,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會酒店服務中心主任。從八十年代起先後被聘為國際飯店、田園大酒店、麗晶大廈、格林蘭大酒店、杜康大酒店、花園酒店顧問。為商丘、信陽、駐馬店、林州、登封、開封、新鄉市等地三十多家酒店策劃經營,並擔任顧問。對酒店經營管理有獨到之處,有酒店“財神”之稱。
2001年退休以後,禹大師依然為餐飲行業的發展默默奉獻,為20多個弟子選址創業開店,定位,並企業創造很高的效益,脫貧致富,同時組隊到各地豫菜基地、企業傳經送寶,交流學習,研究編著十八地市新派豫菜,並組織多次大賽並擔任總裁判長,為“新派豫菜”威震華夏、香飄海外立下汗馬功勞。禹大師以弘揚華夏飲食文化、讓豫菜走向世界為己任,正在為“新派豫菜”的發展壯大出謀獻策,他說,成立IFBA國際餐飲協會河南分會的目的正是將河南餐飲推向世界,讓更多的人了解河南餐飲,在全球的餐飲文化傳播和引領全球低碳餐飲事業做出貢獻。
他十八歲學徒,初入攝影行業。五年後,嶄露頭角,卻突然轉攻餐飲業。幾十年來,他在餐飲界取得的各種榮譽及稱號數不勝數,以他為主題的電影《廚師之秀禹建海》在全國熱播,經他挽救的酒店四十餘家。如今,年過古稀的他仍然為振興豫菜四處奔波。他就是——
人物成就
萬次閃光燈的研製者
如果把國家級烹飪大師跟“萬次閃光燈”的研製者聯繫起來,你肯定會覺得不可思議,但這是千真萬確的:中國烹飪大師禹建海在五十年代中期曾研製了“萬次閃光燈”,並且因此項研製還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在他身上的傳奇經歷還不只這些……
1938年7月,禹建海出生在駐馬店泌陽縣的一個農民家庭。
1956年,禹建海在鄭州市飲食服務公司下屬的一家國營照相館做學徒。對於沒有任何背景的農村孩子禹建海來說,他非常珍惜這份穩定的工作。勤懇愛崗的他幾乎是用很短的時間,就掌握了照相、沖洗底片、沖印照片、修剪等照相的十多個工種。由於業績突出,禹建海很快被提拔為鄭州市照相館的團總支書記兼鄭州市照相中心人事幹事。
那期間,禹建海主要偏重於技術操作,不僅學會了內照和外照,還到離單位不遠的照相器材廠學習修理。通過修理國外的照相機,參照原理,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設計成圖紙,禹建海和老師一起研製出了咱中國自己發明的萬次閃光燈。1962年,這項研製在河南大型工業展覽館展出,並接受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說起當時的情況,禹建海說:“對於別的科技創新,主席都是走著看的,而到我這邊呆了十幾分鐘。主席親切地問我研製的相關情況,還用帶萬次閃光燈的相機和我合了影。”在禹建海心中,這段往事的一些場景及相關細節,他依然記得十分清楚。從他不時發出的爽朗笑聲里,我們能感受到此刻他激動和自豪的心情。展覽後,上海一廠家把“萬次閃光燈”投入生產。
之後,禹建海又轉向畫碳像和磁像。工作之餘,一直非常熱愛學習的他,用六年時間在夜校完成了國小三年級到高中期間的學業。用禹建海的話來說是“連蹦帶跳完成了高中學業,同時也學習了其它藝術課”。讀夜校,即使他文化水平得到提高,又汲取了藝術營養。
外患內災年代,為解決溫飽,禹建海帶領22名照相師闖入了餐飲行業。誰也沒有想到,這個當年闖入餐飲行業的小青年,竟成為一個在中國餐飲界極具影響力的人物。
剛到餐飲部的禹建海,先從最底層的刷碗工做起。單位的廚師大多是廣東人。為早日學到烹飪技能,禹建海每天早早到單位,為師傅泡好茶,下班再給師傅洗工作服。趁師傅炒菜時,他悄悄在一旁觀看,然後記在心上,回到家偷偷練習。為省出錢研究新菜品,他從未買過衣服,一件從老家拿來的棉襖,補了又補穿了十幾年,為學藝,生活過得艱辛而刻苦。
在單位,他勤快麻利,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單位灶台大師傅王林是廣東人,家屬不在身邊。生病後沒人照顧,禹建海白天抽時間為他送飯,晚上護理,奔波在醫院和單位之間。王林深受感動,康復後,有什麼技術性的活兒就讓禹建海試做,還專門傳授他幾道菜品的做法,特意講了關鍵點。還有一位師傅家住著自留地,平常禹建海閒了就幫著拔草、澆水和施肥。師傅楊超喜歡小狗,他就趁休息連夜坐火車回老家,從親戚家抱回一隻剛滿月的小狗。為帶小狗上火車,還多買了張車票。楊超深為感動,收他為徒。禹建海的細心和勤快感動著廣東師傅們,漸漸地得到了廣東師傅們的信任。
師傅做菜時,他都在旁邊用心認真觀看,漸漸地,一些廣州菜也能做得有滋有味。師傅見他有做廚師的資質和潛力,就時不時地教他一些多年做菜的心得和拿手菜。他都會牢記在心,不斷練習,很快熟練地掌握了每道菜的烹調技法。在這期間,他從刷碗到初加工宰殺、紅案、涼案,再到掌勺,完成了一系列的各項工種的技術操作,成為會做粵菜的河南人,為粵菜在河南的傳播奠定了根基,也為從廚事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譽滿中原
機會往往垂青於有準備的人。三灶廚師因為一些事情要調離,這樣就面臨著缺人手的問題,禹建海平時的努力和勤快,老師們都看在眼裡,極力推薦他。經過六個月苦練基本功,他參加了鄭州市青年紅旗手比賽,憑 “大良炒牛奶”和“脆皮大腸”兩道廣州菜,贏得了第一名。對一個初學者來說,這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但在名利面前,禹建海戒驕戒躁,轉而投向更廣闊的菜系領域。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從《人民日報》上看到了北京豐澤園飯店的陳愛武師傅獻給周總理夫婦賀歲作品——雕刻食品“鶴荷延年”。為向他學習,禹建海連續寫了六封書信,最終打動了師傅,得以到北京學習食品雕刻藝術。後來,他成為最先把食品雕刻藝術引入河南的第一人。
我們在飯店裡吃飯時會經常見到一些精美的菜式拼盤,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些正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禹建海最早引進河南的。為學習冷拼造型,他經常把造型畫和圖紙反覆琢磨,看到好的冷拼也會用相機拍下來作為參照。由於基本功紮實,他很快學會了冷拼技術,並多次在省級比賽考試中取得第一名,成為最先把冷拼造型藝術引入河南的第一人。
在這期間,河南省內組織的烹飪比賽,禹建海屢屢獲獎。媒體的宣傳及領導的接見,使他的名氣譽滿中原,成為廚師們學習的榜樣,各地市慕名向他學習的人也越來越多。
桃李滿天下
文革過後,國家提出恢復職稱制後,禹建海在河南廚師晉級考核中,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晉級為“特二級”廚師。1979年11月12日,《河南日報》公布了晉級名單。
1983年,河南省技工學校開始籌建烹飪專業。由於禹建海在餐飲界的影響,他被調入學校任教研組長。當時,學校教學材料缺乏,嚴重製約著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改變現狀,禹建海放棄自己的節假日,掏自己腰包走訪全國各地的烹飪名校。每次歸來,他都背回兩大摞幾十斤重的相關書籍資料。由於交通方面的限制,每趟回來,他的肩頭都有被勒出的一道道血印。他認真研究這些“經”書,整合各地資料,編寫了河南省第一本廚界教材《烹調技術實習教材》。這本教材填補了河南烹飪書籍的空白,很快在省內得到推廣,受到廣大師生的好評和專家的肯定。
烹飪不像別的專業,它必須理論聯繫實際,要有實際的操練才行。當時,學校缺乏資金,沒有食材可供學生實際操作,更沒有實習場所。這一切,身為教研組組長的禹建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經多方論證,他提出“以培養教”的方式:學校和省旅遊局及省政府等多個部門進行委託培訓廚師,收取一定費用。再用這些費用,為學生購買與實踐相關的食材,這樣不僅和外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而且也解決了學生的實踐問題。在他的建議下,學校建立了實習餐廳:由在校學生掌廚,老師現場教學的模式對外經營。一方面解決了學生的實習問題,使教學和實踐緊密聯繫,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實驗餐廳的有效推行,帶動學校相關專業的發展。烹飪專業也因此成為學校的“明星專業”。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禹建海提出了“三三”制教學:即新生入校後,一年理論知識課,一年基本功訓練和實踐操作相結合,一年到賓館、飯店實習。通過三年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操作水平。他還為學生“量身打造”,畢業後獲得“雙證”(專業畢業證書和廚師技術等級證書)。凡他的學生,上崗後都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廚師,並作出突出成績。學生們畢業前已經早早被“預訂”,學校的烹飪專業也如日中天。因烹飪專業的推動作用,學校也由河南省技工學校升格為河南職業技術學院,而禹建海也被評為省“先進教師”、鄭州市勞動模範;並獲多種榮譽稱號。
對學生,作為烹飪系主任的禹建海不僅幫他們聯繫實習單位和推薦就業單位,還為他們創業制定計畫。說到此處,禹建海驕傲地說起當年的一位學生。這名學生是幹部子弟,文化素質較高,待人接物都比較有涵養。畢業留校後,禹建海讓他負責幾個班的輔導員工作。當時,他心存膽怯不敢接受。禹建海找他談話,做思想工作,最終,這名學生接受了任命。在以後的幾年裡,得到很好的鍛鍊,成為學院的系主任。後來,這名學生成為四星級賓館的黨委書記。
諸如此類的事例還很多。禹建海告訴記者:傳授知識和幫助他人成功是自己最大的快樂。他常這樣教育弟子:做人要有目標,要有計畫,要朝著自己的目標和計畫付諸行動。只有這樣,才能進步。他的弟子也表示,能做禹大師的徒弟是自己一生的驕傲,禹大師不僅教會了他們做菜,更教會了他們許多做人的道理。
從教期間,他不但編輯出版了全省通用的《烹調技術實習教材》,編導演示了電視教學片《原料加工技術》,還積累了烹飪書刊及資料五百多冊,並攥寫二百多萬字教學教案,多次在報刊發表文章,拍攝創新菜餚照片二百多幅。這些資料對當下的豫菜發展和餐飲界來說,都是很大的貢獻。
貢獻及榮譽
他曾研製“萬次閃光燈”,受毛主席親切接見;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曾為他拍攝專輯《廚師之秀禹建海》,在全國熱播;他曾編寫出版河南省通用的《烹調技術實習教材》;多年來,他多次在報刊發表文章,拍攝創新菜餚照片兩百多幅;他曾被評為鄭州市勞動模範、省先進教師;榮獲中國烹飪大師的稱號,曾任飯店與餐飲業國家一級評審、省烹飪培訓中心主任、《餐飲視界》報刊、河南餐飲網和《餐飲文化》三家媒體的顧問,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會酒店服務中心主任。他曾為全省四十多家酒店策劃經營,並擔任顧問,有酒店“財神”之稱,受到業界同仁的尊崇。
人物生活
退休後的禹建海依然以弘揚華夏飲食文化、讓豫菜走向全國為己任,為“新派豫菜”的發展壯大出謀獻策。他說,成立IFBA國際餐飲協會河南分會的目的,是將河南餐飲推向世界,讓更多的人了解河南餐飲文化,為全球的餐飲文化傳播和引領全球低碳餐飲事業做出貢獻。
1998年6月,河南省委省政府成立了河南省振興豫菜工程委員會辦公室,禹建海是首屆籌建的常務理事。2000年3月成立了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會,禹建海大師任副會長。
為振興豫菜,禹建海主要做了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策劃出版了《餐飲文化》雜誌,並在全省公開發行,使河南餐飲業和廚師有了行業宣傳平台。
二是建立了各地市豫菜文化研究會的分會,其中有很多骨幹是他的徒弟。
三是依託分會成立了各地市豫菜示範基地,共十六個,如鄭州金河酒樓、河南食府、河南賓館和鐵路花園酒店等。
四是由禹建海牽頭,組成專家團隊,由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會任命了首批有資歷的廚師為豫菜大師。並且,由他帶頭組織和每個豫菜基地抽調的兩名廚師,一起到各豫菜基地巡迴傳經送寶。
五是成功舉辦了六次全省的豫菜大賽。通過比賽和交流,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青年廚師。
六是出版了《豫菜大師列傳》。
七是帶領豫菜大師參加國際交流活動和賽事。通過和國際大師的接觸,提高了豫菜廚師們的水平,促進了豫菜文化知識的交流和傳播。
在今後振興豫菜方面,禹建海大師希望他的弟子們能很好地傳承下去,為振興豫菜奉獻力量。退休後的十五年里,禹建海開始幫助弟子脫貧致富,輔助一些弟子開店創業。從飯店的選址、制定計畫、投資項目、經營定位及回收投資成本,他都親自策劃。最小的徒弟禹昌,當年才25歲,他經營的是阿昌佳人煲仔飯,有八個直營店,十六個連鎖店。以前,他家裡窮得就一座破草房,後來在城裡買了房子,有了自己的私家汽車,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禹建海的另一個徒弟肖勇,他經營的阿勇美食,截止目前,有三個直營店,省內外幾十個加盟店,成為省內知名的餐飲品牌。禹建海說,在河南,如果要吃物有所值的豫菜,要到阿勇那裡去,他做的豫菜味道最濃厚、最地道。現如今,禹建海大師早已桃李滿天下,且徒弟們基本上都是廚師長、餐飲總監或者總廚等業界精英,有的還是廳級幹部和處級幹部。很多人說,禹大師培養了一批餐飲界的領導人。
禹建海不僅幫弟子們創業,而且還幫多家酒店企業扭虧為盈。一些虧損的酒店或者企業,只要經他指點,很快就能反虧為盈,很多酒店都把他視為“救星”,譽為“酒店財神”。鄭州市區的國際飯店、田園大酒店、麗晶大廈、格林蘭大酒店、杜康大酒店、花園酒店等,都曾得到過他的幫助。省內有很多地市甚至省外的一些虧損酒店,也常常會來請教他。像商丘市的國際莊園大酒店經營出現困境,經禹建海實地考查後,很快就提出了整改意見和方案,並根據實際情況,幫助這家酒店反虧為盈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這只是些個別案例,此類案例枚不勝舉。至今,仍有很多酒店負責人親自登門拜訪禹建海大師,請他前去指導。很多餐飲經理說,聽禹大師的意見能少走很多彎路,他就是餐飲經營的代表人物,他就是餐飲界的權威,聽他的,準沒錯。而對於這一說法,禹建海大師總是很謙虛。
做這些實事,禹建海不圖名,不貪財。截止目前,他表示要實現老有所樂、量力而為、健康第一和快樂生活的目標,就是要多為需要幫助的人辦好事。不管他走到哪裡,對接待,他都有嚴格的標準:一菜一湯。他說,做飯是一種最大的勞動,不能浪費。河南省豫菜工程委員會人員也深受他影響,吃飯也是這樣要求。對禹建海大師來說,用自己的經驗,為社會服務,為企業服務,為需要幫助的人服務,是一種快樂。他樂在其中。
今年是禹建海從廚的第50年,已二十多年沒有收過徒的他,經強烈要求,在鄭州舉行了授徒儀式。他表示,今後,將會把一些活動和資源,交給弟子們去做,自己做好顧問。他近期目標主要是寫寫毛筆字,幫助弟子們開店創業,豐富自己的老年生活。他說,弟子們及他輔助的企業都將是振興豫菜的中堅力量,他們將堅守陣地,為振興豫菜做出貢獻。
對河南科技報民生周刊《振興豫菜》的策劃,他表示肯定。他說,早在七八十年代,科技報曾多次報導他,為振興豫菜,他樂意為出謀劃策。他建議,要圍繞振興豫菜多策劃些活動,做出名堂,不能半途而廢。河南廚師有七十多萬人,是個很大的市場。振興豫菜,媒體要做的是圍繞策劃,抓好報紙質量,做好相關欄目,找一些願意投資的企業家,共同辦好振興豫菜的事宜。只有把職業當事業做,才能成功。
從照相館的學徒到“萬次閃光燈”的研製者、從廚房的洗碗工到中國烹飪大師、從國小肄業生到大學系主任,禹建海憑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功地完成了多個不同角色間的轉變和提升。他的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淡泊名利,艱苦奮鬥的精神時刻提醒著我們:年輕人,不管你身處多么卑微的位置、不管你現在的工作環境有多么惡劣,只要你勤崗愛業,肯用心,肯吃苦,肯鑽研,把職業當事業做,就一定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從廚五十載,喜授眾高徒
11月23日晚,中國豫菜大師禹建海在河南豫糧大酒店喜授“新徒”,舉行一次儀式。河南省豫菜工程委員會副主任段明華、國賓館釣魚台廚師長田玉斌、中國烹飪大師呂長海、陳進長等餐飲界知名人士出席了此次儀式。說是授新徒,但其實這些“新徒”很早都跟著禹建海大師學習廚藝,有的已經三十多年,最少的也有三四年了,現在做出一定成績,有了自己的餐飲企業,為表示對老師敬意而舉辦了這次儀式。
在一派喜氣洋洋的祝福聲中,授徒儀式正式開始,豫糧大酒店餐飲總監崔志海代表五十位“新徒”行拜師禮,接受禹建海老師的授貼儀式,並跟隨禹建海老師誦讀“弟子銘記”熟記師規。之後,崔志海代表所有弟子向老師行禮,表達餐飲界晚輩的敬意。
儀式結束後,餐飲界一知名廚師向記者說道:“此次拜師儀式極具傳統和特殊意義。這不但讓禹建海大師的高超廚藝、高尚的品德得到傳承,也給廣大廚藝愛好者提供一個與名家學習的平台。豫菜要想發展,就必須要打破門派、門戶自立的模式。積極交流學習並注重創新,才能更好地推動豫菜的發展。” 而禹建海大師的另一位徒弟說道:“跟隨禹大師學廚多年,我們不但學到了精湛高端的廚藝,更是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禹大師一直教導我們‘要做菜先做好人’。這次授徒儀式,不僅是對我們廚藝的一種肯定,也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洗禮。相信在禹大師的指導下,自己的廚藝也會有一定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