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禪寺

福海禪寺

初名景福院,又名福海院、福海寺。位於青陽縣朱備鎮東橋村僧家山下石門口。唐景福二年(893)僧道鑒創建。宋治平初(約1064)賜額“福海院”。 周圍風光奇麗,清乾隆李唪《九華山志》載:福海寺,“托九子之平麓,挹雙峰之上流。遠而睇之,峰橫黛色,溪涌碧瀾,山與水交勝矣。”清道光陳蔚《九華紀勝》卷十一載:福海寺,“寺門前舊有唐僧手植松。寺右宋雙峰居士程侍制九萬墓。寺前臥牛石,寺東花窗石,狀若綺疏。寺西七布泉,夏秋間瀑分七道注下,亦奇觀也。”民國時寺尚存。1965年尚住僧人。1967年易為民宅。1999年住持尼寂雲,善資收回佛地,發願重建禪門。現有殿宇坐北朝南,民居式,長12米、寬7.5米,建築面積90平方米。殿內供西方三聖、觀音菩薩、地藏菩薩塑像。正在新建999平方米的大雄寶殿。

基本信息

簡介

初名景福院,又名福海院、福海寺。位於青陽縣朱備鎮東橋村僧家山下石門口。唐景福二年(893)僧道鑒創建。宋治平初(約1064)賜額“福海院”。周圍風光奇麗,清乾隆李唪《九華山志》

載:福海寺,“托九子之平麓,挹雙峰之上流。遠而睇之,峰橫黛色,溪涌碧瀾,山與水交勝矣。”清道光陳蔚《九華紀勝》卷十一載:福海寺,“寺門前舊有唐僧手植松。寺右宋雙峰居士程侍制九萬墓。寺前臥牛石,寺東花窗石,狀若綺疏。寺西七布泉,夏秋間瀑分七道注下,亦奇觀也。”民國時寺尚存。1965年尚住僧人。1967年易為民宅。1999年住持尼寂雲,善資收回佛地,發願重建禪門。現有殿宇坐北朝南,民居式,長12米、寬7.5米,建築面積90平方米。殿內供西方三聖、觀音菩薩、地藏菩薩塑像。正在新建999平方米的大雄寶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