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團校

福建省團校是全省唯一的一所共青團組第培養領導幹部的學校(地、市級團委沒有團校),是全省共青團幹部、青年幹部的培訓教育中心和青少年工作理論的研究中心。

基本信息

歷史

福建省團校創建於1950年2月。1949年7月,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青委和團福建省工委決定,1950年2月1日在福州市舉辦第一期全省青年工作幹部培訓班,福建省團校於同日正式成立,新成立的團校校址在福州市倉山區積興里。

1986年夏,經中共福建省委、團省委和省婦委研究,決定福建省團校與省婦幹校合併為一所事業乾枝,定名省團婦幹校,校址在福州市鼓樓區道山路。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團婦乾較停辦,教職工被遣散四處,校舍被工廠占用,校內財產設備圖書資料全部散失。到團校恢復時,人無一個,房無一間,書無一冊。

1978年,中共福建省委作出了重新恢復省團校的決定,恢復後的福建省團餃,由團省委主管,暫批編制16人。

1979年3月,省團校借用邵武市原省五七幹校校舍舉辦了恢復建校後的第一期(總第26期)團乾輪訓班。

1981年,省委批覆投資新建團校校舍。團校在積極選址、征地、籌建校舍的同時,先後借用大專院校校舍、工廠、招待所連續舉辦了七期輪訓班,培訓團幹部1584人。

學校設施

1985年9月,新校舍在福州市倉山區上山路的文化教育區內落成,占地面積12畝,建築面積8000平方,來,擁有圖書電化教學樓、學員宿舍樓、教職工宿舍樓、禮堂、食堂、鍋爐房、浴室等。校園布局緊湊、建築風格新穎,綴以假山魚池,花徑綠茵,景色秀雨,環境優美。校內各種教學、生活設備器材齊全,圖書館藏書兩萬冊,各種期刊100多種,辦學規模300人。至此,因校結束了流動辦學的歷史,開始了正規化教育的新時期。

培訓工作

團校的團乾培訓工作,始終堅持為基層服務、為共青團工作服務、為全省團幹部服務,努為探索,全面提高我省團幹部的政治業務素質。1990年代以來,平均每年度舉辦各類團幹部培訓班約15期,年均培訓全省各級各系統團幹部和青年幹部上千名。其中,有面向全省團縣委書記的學習班;面向全省各中國小校的少先隊輔導員和少先隊工作者的少乾培訓班;面向全省鄉鎮、大專院校、廠礦、機關等企事業單位的團幹部培訓班;同時也為各地、市、縣團委和中央駐閩單位團委舉辦培訓班。

1983年開始,團校先後與福建師大、福建教育學院、廈門大學,分別採用聯合和委託辦學等方式,開辦過8屆兩年制團乾大專難、2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社會管理專業研究生課程進修班,校內的中國青年政治學函授站招收過3屆青年思想教育和少年兒童教宵兩種專業班。

1993年6月,經省教委批准,我校又創辦了福建省青年職業中專學校,開設公關文秘、對外經貿、市場行銷和土地管理房地產開發等專業,面向全省招收應屆國中畢業生,學制三年,畢業生享受中專待遇,至今已招收9屆。

1996年6月,經團中央和國家教委批准,在校內成立了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培訓站,考試站成為福州市最大的四個站點之一。團校的辦學體制已由單純團幹部崗位短訓發展成為長短結合,崗位短圳、專業證書培訓和學歷教育三者互補並舉的新格局。

近年來發展

以團校為秘書處的省青少年研究會,自1990年成立以來,在團省委常委會的領導下,以會(校)刊為陣地,開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青少年犯罪文題,青少年情商培養等專題的研究,配合全省共青團工作和省社科界的科研工作,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自1993年以來,省團校提出了“深化教草、擴大辦學”的工作指導思想,對學校的機構設定、幹部人事和制度管理進行了較大的改革,實行校中層幹部(含中層中部)以下的聘任制,實行部分單元責任包乾、單獨核算制,充分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建立起了全新的管理模式和辦學機制。

1999年7月在團省委常委會和全省團幹部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我校組織了學術骨幹教師編寫了《跨世紀共青團幹部工作指南》一書。該書作為我省實施“團幹部32l培訓計畫”的教材,深入淺出,實用性強,受到廣大共青團幹部的歡迎同時,學校自籌資金對學員培訓樓進行改造裝修,建成標準客房42間,具備了適應新形勢下培訓工作需要的硬體設施。

省團校定偏40人,現有教職工總數36人,教師50人,其中副教授2人,講師8人,助教5人,兼職客座教師2O多人。學校現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是陳傳松同志。

1994年和1996年省團校兩次被評上省直文明單位。近五年內校黨支部先後3次被評為團省委系統先進支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