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醫藥研究院基礎研究所

福建省中醫藥研究院基礎研究所組建於1964年,先後承擔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及多項省、廳級中醫藥科研課題。在國內外各級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數百篇的論文、綜述和研究報告,其中多篇論文被國外資料庫及各中文資料庫收錄。曾獲得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並多次榮獲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福建省衛生科技進步獎、福建省醫藥衛生科技推廣套用獎以及各類專業委員會頒發的優秀論文獎。

1987年榮獲福建省總工會授予的“先進單位“稱號,吳瑞榮研究員榮獲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研究所的葛振華研究員編寫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組織化學》一書,陳玉春等參與了2冊書籍免疫學部分編撰,數位資深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數十年來,研究所曾參與經絡的攻關研究,開展了中藥抗衰老機理、抗腫瘤機理研究;中藥補益方劑免疫藥效機理研究;三尖杉酯類生物鹼提取、慢支肺心病、針刺機理等諸多方面。還參與烏龍茶、白茶、烏龍茶、綠茶和保健茶、軟脈靈、地奧心血康、真菌類藥物的藥理研究、中西醫結合活血化瘀藥物研究、遠紅外圖像技術臨床套用等研究。
研究所從自由基學說、抗氧化學說以及細胞因子測定方法等方面對中醫益腎健脾方劑延緩衰老、中醫的補益方劑進行機理探討;成功地建立了以烏拉坦、二乙基亞硝胺誘發小鼠肺癌的動物模型;研究了福建的不同茶類的抗衰老作用及對肺癌動物模型的影響;建立了心血管病危險因子血清高半胱氨酸的高效液相測定方法並探討其與阻塞性心腦血管病的關係;進行了慢性胃炎的中醫分型的一系列細胞免疫等指標的研究;採用多種抗體,運用單重或雙重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研究淋巴細胞發育及分化;開展針刺影響機體臟器生機能和相關生化效應的研究。
研究所的血液流變學檢測為我省第一家從事血液流變學研究的實驗室,也是全國最早從事該實驗研究的少數幾家實驗室之一。研究所建立了多種生化、免疫、組化檢測技術和指標,是中醫研究工作的基礎,也為臨床診治服務。
目前研究所科研人員15人,科研梯隊結構合理,專業種類豐富。實驗研究技術涉及動物行為學、生理學、生化學、免疫組化、分子生物學檢測、微量細胞培養和放射性同位素測定技術等多項技術手段。
研究所將立足於傳統的中醫藥理論,從現代基礎醫學的角度研究和探討中醫藥辨證治療機理及中醫針刺療法的機理,充分開發和利用祖國醫學的寶貴資源,勇於進取,敢於創新,以紮實求真的科研態度為中醫藥的現代化研究作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