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洲基督徒聚會處是中國第一處地方教會——福州教會所建最大的一個聚會所,1948年,福州教會發生大復興,信徒人數大量增加,於是倪柝聲將中洲島中東巷24號祖產奉獻出來改建成福州教會第二個聚會所,面積600平方米,可容納1000人聚會,規模大於津門路聚會所。後期由鄭證光長老負責。1949年-1951年間,為中洲聚會所的鼎盛時期,聚會的信徒約有1400多人。1952年倪柝聲被捕後,參加聚會的信徒逐漸減少,1956年1月,在肅反運動中又有一批地方教會領袖被捕,聚會處信徒減至100多人。
1966年文革中被關閉。會所被船民占用。1980年恢復聚會,但此時聚會所內仍住著三十二戶居民,信徒還無法使用。到1990年才搬走聚會所內的居民,收回中洲聚會處。1993年,中洲島改建為公園,八百多戶居民遷出,只保留中洲聚會處,並配合公園修建得更美觀。1994年有信徒2000人。現名中洲基督教堂。2000年—2002年,港商張禮星開發中洲島,該教堂由東側移位到西側 占地面積減少一半,重建完畢後,根據“榕民宗[2003]57號”檔案,信徒們終於依法搬進新堂聚會。教會的負責弟兄是葉祖德長老。
教堂簡介
福州市中洲基督教堂座落於美麗的中洲島西側,在島上歐式建築群烘托下,教堂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中洲島被譽為福州的“盆景”。經修繕後的萬壽古橋(解放大橋)北牽台江,南握倉山,如一道彩虹從島上橫貫而過,平添無盡壯麗景象。而中洲島西迎閩江百里波,盡顯博大胸懷;東送滄海萬頃水,悄化繞指溫柔。每逢落霞隨夕陽,常勾勒出半江瑟瑟半江紅;時而斜風伴細雨,總能渲染出宏偉壯觀的教堂景觀。夕陽、柔風、小島,古橋、流水、教堂,無論陰晴,盡顯無限風光。得天獨厚的條件使中洲教堂成了倉山的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
本堂歷史
中洲基督教堂前身為中洲基督徒聚會處。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到1900年初期,中國各地教會陷入極複雜的狀態。教會受到外國母會控制,並且宗派林立,背離了聖經真道。早在1922年,倪柝聲弟兄從聖經里看見了宗派的錯誤。開始主張脫離外國基督教宗派,建立各地方獨立自主的基督徒奉主名的聚會。聚會的地點房屋不拘形式,或用人家住房,或建會所,看人數需要而定(聚會的場所後被稱為基督徒聚會處)。這種主張後來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922年後,此主張由福州傳播至國內外,以各城鎮人口分別聚居的地方為單位,產生了數千個奉主名的聚會(所在教會後來簡稱地方教會)。到1949年在中洲島上建立了一個地方教會性質的基督徒聚會處。1993年後改稱為中洲基督教堂,以示與福州各堂會信徒不分宗派,合而為一。因地方教會的信仰觀點是各城鎮的基督徒在本城鎮建立合一的教會,與別地的教會互不隸屬,行政獨立自主,不干涉別地教會內政,不受國內外各種教派的控制,持守聖經信仰,實行自治、自傳、自養的原則,而在真道上可以互相交通、彼此相助、互相尊重。在十年動亂中,中洲教堂也無例外地停止活動。後來政府撥亂反正,落實宗教政策,特別是在1980年恢復了教堂的宗教生活。只是此時中洲教堂仍住著三十二戶居民,信徒一時還不能回到中洲教堂聚會。1990—1992年,宗教局依法落實了宗教政策,房管局將中洲房產歸還教會,三十二家住戶順利遷出。經過三次改建,中洲教堂成為一座美觀實用的教堂。
1993年,中洲島全面拆遷,改建公園,八百多戶居民遷出,只保留教堂,並配合公園修建得更美觀,在國內外基督教界產生相當的影響,這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的人權有保障,宗教信仰也受到保護。
1996年春,聚會所臨江一側的牆傾斜,同時聚會所內木屋為白蟻所蛀,柱頂被白蟻蛀空,二樓房子搖搖欲墜,聚會所已成危房,直接威脅信徒們的安全。教會決定徹底修造會所,信徒們親手勞動。到了1996年10月1日,工程順利完工。
1998年,港商開發中洲島。在市政府、宗教局及有關部門領導的關心下,經協商同意將本堂遷建至中洲島之西端。2000年下半年,中洲島開始了全面的建設,教會暫時搬至煙山園聚會。2002年年底,新堂完工。至此一座具歐式風格、雄偉壯觀的教堂屹立在中洲島西首。它那極富陽剛之力的造型、七級抗震的根基、明亮寬敞的聚會廳及功能齊全的工作區與生活區,無不使信徒、來賓讚嘆不已。每逢
葡萄成熟,堂側花園綠蔭滿棚,流紅滴翠。經閩江過濾後的空氣被習習涼風帶來,實在叫人心曠神怡。2003年,根據“榕民宗[2003]57號”檔案,信徒們終於依法搬回新堂聚會。在這碧波環繞的中洲教堂里,在良好的宗教政策下,信徒們平安自由地過著自傳、自治、自養的教會生活。
自1980年落實宗教政策以來,中洲教堂經歷了收回房產、從小到大、從矮到高、從簡陋到雄偉的建造史。今教堂已成為一座功能齊全、美觀寬敞、相當理想的宗教活動場所,並且多次接待了國內外來賓,成為了福州的一個文化交流的視窗。
當中洲教堂取得教會內外建設的成就時,並沒有忘記愛國、愛教及服務社會。僅從2001—2003年以來,本堂支援其他及外地的教堂建設多達人民幣柒拾余萬元。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每年向福利院傳送救濟物資、向養老院捐資、支援獻血兩次、支援貧窮病痛者(含堂內外)、支援災區難民、支援殘疾兒童、支援社區建設、支援社區治安巡邏隊、支援派出所建設等,三年來為以上活動捐資計人民幣20餘萬元。這些款項都是本堂信徒奉獻,不依靠外堂、外來力量。即使是本堂工作人員也都是義工,不拿工資,完全無私奉獻時間、身體力量,甚至財物。愛國家、愛教會,無私奉獻、服務教會、服務社會,這些都是中洲教堂所提倡的一個基督徒的本分。
自改革開放以來,宗教政策落實得越來越好,也使教堂的內外建設也越來越好,中洲教堂也將成為越來越榮神益人的地方。
金山培訓中心學校簡介
福州中洲基督教堂金山培訓中心位於景色秀麗、環境優美的南江濱畔,緊鄰榕城廣場、金山體育場、金山公交總站,交通便捷。本中心占地面積兩千多平方米,於2005年5月購置,耗資一百五十萬元。當時教會只約有一萬多元的資金,並無更多儲備,但神感動大批弟兄姐妹前來奉獻,在短短的二十天之內就籌足了第一期的款項七十萬;半年後,神又預備了另外的七十萬,使購房款能如期交付。主給這個地方,我們看見了神奇妙的作為。2006年3月,這裡開始裝修、建造,弟兄姐妹齊心協力,親手做工,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中洲教堂金山聚會點、金山培訓中心裝修完成!“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培訓中心現有兩間教室,可容納近六十人的學生宿舍,另有辦公室、食堂、餐廳、圖書室、電腦室、兵乓球區,弟兄姐妹們還在頂樓的露天陽台親手種下葡萄、無花果、羅漢果等各樣花草果樹,綠蔭一片,儼然是一個小小的花園。
2007年9月13日,培訓中心迎來了第一批學員的報名、入學。這裡實行兩年制全寄宿學習,另外有招收選修生,現已經是第四期、第五期的學員在這裡培訓學習。我們已經開設的課程有《天國福音》《摩西五經》《真理課程》《教會行政管理》《信徒造就》《羅馬書》《監獄書信》《大先知書》《約翰福音》《智慧書》《舊約神學》《教牧學》《正常的基督徒生活》《主工人的性格》《王國分裂時期》《慕道學》《講道學》《音樂》.......
2011年12月28、29日,教會決定召集歷屆畢業生重返校園,對他們學習之後回到家鄉服侍的經歷有一些交通、分享,並且正式成立“金山培訓中心畢業生聯誼會”,為了能更好地了解、聯絡學員們在各地的服侍情況,並給予各方面的幫助。
六年間,光陰荏苒,辦學四年的沉澱,回首間多了一份感恩,沉甸甸地,驅使我們不忘記還需向前。在這裡,求主記念有多少在為金山培訓中心代禱的弟兄姐妹,還有默默用經濟支持奉獻的肢體們,感謝主的恩典,也謝謝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