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和圍

陽春三月,伴隨著幾縷春風,明媚的陽光,順著新築的水泥路,來到了修葺一新的福和圍。 如今,新農村建設的春風,給古老的福和圍披了盛裝。 走出福和圍的後門,眼見一片艷如紅霞的桃樹林,微風徐來,碎花如雨,花瓣攜帶著久蓄的期待,如花間的精靈翻飛起舞,留下輕盈的美麗。

福和圍位於龍南縣關西鎮關西村楊屋屋場,與關西新圍一河之隔,依山傍水,建築風格獨具特色,屬關西圩鎮境內圍屋群中的一座小圍。先前,楊姓居於此,新以稱楊屋屋場。楊姓外遷後,徐姓遷入,曾居30多戶,170餘人,歷經20餘代。
福和圍建於清嘉慶年至道光年間,由關西名坤徐紹禧所建。占地近1600平米,長寬均為39米,牆高9米,厚1米,牆體用青磚砌築外,四周均用毛石精工細砌。祠堂和廂房相對獨立,建築格局沒講究中軸對稱性,四周二樓有走馬樓可來回運動,地面檐階相連。
陽春三月,伴隨著幾縷春風,明媚的陽光,順著新築的水泥路,來到了修葺一新的福和圍。東風似剪,翠竹如林;細柳似煙,桃紅如雲。凝望福和圍,宛如一個打扮得杏羞李慚,鶯嬌燕妒的藍袖翠巾的客家婦女,又仿佛是一個披著蓋頭的新娘。走近福和圍,只見圍屋隨獅形山勢而建,略呈正方形。
從正門地入福和圍,就像回到了童年時光,有一種熟悉而陌生之感在兒時的記憶里,圍屋歷經風雨,多處坍塌受損,斑駁陸離,但裡面非常乾淨整潔,四通八達的巷道,成了與小夥伴們捉迷藏的好去處。如今,新農村建設的春風,給古老的福和圍披了盛裝。圍屋大門裝飾一新,兩旁鑲嵌的對聯格外醒目:“甲第更新恢祖德,文明重啟振家聲”;為了充實客家文化,2007年開設的“農家書屋”、“客家民俗展覽館”,成了人們學習參觀的新場所;修築的游步道、休閒亭、觀景台,成了遊人休閒漫步的新景觀。
走出福和圍的後門,眼見一片艷如紅霞的桃樹林,微風徐來,碎花如雨,花瓣攜帶著久蓄的期待,如花間的精靈翻飛起舞,留下輕盈的美麗。“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桃花優美的姿容,妍麗的色彩,勃勃的生機,引來天南地北的遊人。“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目閉,構花繞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面對盛開的桃花,淋浴著和煦的春風漫步,仿佛到了《桃花源記》里的仙境一般:“紅樹青山斜陽古道,桃花流水福天洞地”。置身於醉人的琅苑仙葩,愉悅著塵世煩心,不覺心胸坦蕩,超凡若仙。
此圍於民國時期創辦過書院,土改期間曾作過全村人學習的場所和娛樂活動中心,保存完好。大門左側炮樓天面有損。圍屋不僅具有防禦功能,而且依風水原理,集家、祠、堡為一體,還增強了生活、娛樂、休閒功能。院落、階檐均用鵝卵石鋪就地面,至今保存完好。院內非常整潔,院內及屋內十分講究採光、通風、排水,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