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保行政村

福保行政村

福保行政村1949年有耕地1234.19畝,其中1110.77畝水田,86畝秧田,旱地123.42畝,人均耕地1.26畝。 福保行政村現有農戶1047戶,共鄉村人口2728人,其中農業人口2728人,勞動力1952人。 農民是農村文化的主角,新農村建設需要有文化的新型農民。

基本信息

鄉村概況

福保行政村位於昆明城南,六甲鄉人民政府轄區南部,坐落於昆明壩子西南滇池之濱,系寶象河支流六甲河
福保行政村概況
下游,三面環水,半島型。北距市區12.5公里,距六甲鄉政府4.8公里。柏油馬路縱橫,村北有官南大道穿廣福公路直達本村,市區公共汽車32路終點站在村委會西,交通便利,四通八達。

自然資源

福保行政村1949年有耕地1234.19畝,其中1110.77畝水田,86畝秧田,旱地123.42畝,人均耕地1.26畝。直至於1960年基礎保持不變,但人口增加,人均耕地降為0.91畝,因歷年圍海灘乃至“文化大革命”中的圍海造田及後來的土地有償轉讓,故而本村耕地逐年增加。1969年耕地面積達1321畝,人均0.79畝;1975年1537畝,人均0.7畝。1984年,福保塘按股份分入幾百畝,耕地面積增加到1992畝,人均耕地0.78畝。鄧小平南巡講話發表以後,區委、區政府加大了改革力度,大力發展村辦企業,占用了一批土地,至2000年,實有耕地總面積1035畝,人均耕地 0.39 畝。主要種植韭黃、花卉等作物。

基礎設施

福保行政村截止2008年底,福保村已實現通即: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1921戶通自來水,有1921戶通電,有192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921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92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921戶。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 203輛,機車 413 輛。
到2008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 792 戶;村農戶住房有93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鄉村人口

福保行政村現有農戶1047戶,共鄉村人口2728人,其中農業人口2728人,勞動力195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
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28人,參合率10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30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8 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3 公里。
文化教育
教育優先,增強發展後勁。農民的知識化是新農村建設的前提,為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提升福保文化底蘊,我們先後投資35萬元建成了福保國小電腦室、語音室,改善了福保國小的教學設施;利用福保已有教學設施把具有60多年歷史的昆明市第九中學整合搬遷到福保辦學。同時,我們還制定了村民教育培訓目標,對全村青年進行學歷和職業培訓;與省委黨校合辦了經濟管理函授大專和中志班,並選送村辦企業的廠長、經理到中央2中央培訓學習,培養了一批經營管理人才。村里制定了學習激勵制度,每年對考上中專以上學校的學生獎勵3000至11000元。目前,福保村已初步形成幼稚園、中國小教育、成人職業技術教育為一體的教育布局,為全村經濟社會發展增強了後勁。
文化凝聚力,構建和諧新農村。農民是農村文化的主角,新農村建設需要有文化的新型農民。村里非常重視民眾文化設施的建設,投資興建了圖書室、報刊室、文化活動中心等文化設施。我們堅持開展各種文化活動,滿足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成立了老年之家、婦女之家、青年之家、職工之家、福保文化藝術團、秧歌隊、女子龍燈隊等民眾團體,形成了"月月有演出、節日有活動、人人都參與、無處不歡樂"的生動場景,切實豐富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營造了健康向上的農村文化氛圍。 
村務公開
該村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以建設"滇池旅遊文化生態村"為目標,以發展文化產業和休閒娛樂為重點,以科學的發展觀,加大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在總結過去村鎮建設中的得與失,以新的村鎮建設發展理念,以打造具有生命力和具有歷史價值的傳統建築與現代建築融為一體的精品住宅,推進實施村鎮建設,拉動福保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新的村鎮建設,將圍繞舊村改造,突出老昆明建築風格特色,體現小橋流水、青磚灰瓦、古渡漁燈,使農業生態化,工業高科技化,村鎮綠化、美化城市化,積極創建融生態、文化、教育為一體的生態示範村,使之成為昆明乃至全省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