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符塔

祥符塔

祥符塔,在廣東汕頭市潮南區峽山鎮的龜山上,該塔始建於北宋宣和二年(1120),幾經修毀。

基本信息

簡介

祥符塔祥符塔

祥符塔高21.06米,位處廣東省汕頭市潮南海拔83.8米的龜山之顛。據傳,因光折射,祥符塔影曾映照於附近江河及水井,乃至人家的水盆之中,成正立或倒立影像,蔚為奇觀,常為民間所樂道。周光鎬在其《明農山堂集》(為館藏文物)中有詩讚之。可見,祥符塔在民間人們心目中影響之大。

結構

穿越茂林曲徑,再拾級登上龜山山頂,一目就可以看見山頂原來有一個平坦的可容納數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塔為七層八面,實心,塔基周長21.2米。塔尖遭雷擊損毀,但卻長出“青發”(小樹),給人一種“鶴髮童顏”的聯想。

歷史傳說

傳說明朝嘉靖年間,洋內人柯良縉從朝廷告老回鄉,鄉人對他十分敬重,請他主理大事。一次,柯良縉聽知鄉里連年出現兇殺案,便對人情世俗,地理風水進行查訪觀察。一日,良縉立於寨門外遙望龜山,覺得龜山的形狀像倒著的死人屍體,橫臥於寨前,便將此凶煞之象告訴鄉人。鄉人以為找到"倒屍案"的根源,請求他出主意。良縉不辭,上山察看地形,決定在龜山頂峰建塔,以改變"倒屍"的狀態。
於是,柯良縉擇定吉日動土興工。在挖掘塔基時,發現一個古瓷瓶,瓶內有一個銅錢。良縉如得寶物,將瓶子傾倒過去,銅錢卻取不出。他借著陽光往瓶里看,看出銅錢上鑄有"祥符通寶"四個字。後來,便以"祥符"命為塔名。
經幾度春秋,祥符塔即將建成。誰知建塔尖時,狂風大作,暴雨飄潑,塔尖磚石被打得天花亂墜。風雨過後,動工重建,磚石又崩散下來。柯良縉命人在山上搭起神棚,大備物品,祭土神,然後繼續重修。
不久,塔尖又倒塌了……
事隔幾十年,圖詩(今桃溪)人周光鎬再次興工,重修塔尖。傳說周光鎬小時,一日跟隨家中女侍婢上山看建塔。當時,柯良縉正在大祭土神,山上熱鬧非常。良縉發現人群中一個女人攜帶著一個乖巧的小孩,十分可愛,便向女人問明小孩的姓名及身世,並隨手拿起盤中一塊餅送與,光鎬搖頭不受。再拿一塊給他,還是不受。良縉索性拿起全盤餅給他選擇,光鎬伸手將最頂的一塊餅拿起來吃了。後人便把周光鎬小時吃盤頂餅與晚年成全塔尖牽強附會起來。
萬曆年間,周光鎬辭官隱居玉峽,見祥符塔崩塌殘破,便召集鄰近鄉紳商議修塔事宜。
重建塔尖並非易事,單是運來的磚條就堆積如小山,加上時值臘月寒冬,施工更加艱難。周光鎬見此情景,又預感到雨季將至,尋思著趕工的良策。他吩咐用人四處聲揚,說某日某時飛磚上塔尖,屆時注意觀看。訊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遍鄰近鄉里。
日期一到,來自各鄉里的人如潮水般向龜山而來。周光鎬交代用人站於路口,向眾人聲明:周都爺有約,凡觀看飛磚者,須從山下帶二塊磚上山。眾人聽後紛紛跑到磚條堆,爭先恐後地拿走磚條。
剎時間,成千上萬的人登上龜山頂峰。時辰到了,毫無動靜,大家東張西望。這時,周光鎬闊步走到人群中間,談笑風生,對眾人說:"飛磚來了。"大家目瞪口呆,面面相觀。光鎬指著山上的磚條說:"這些磚條早間在山下,不是飛上來了嗎?"眾人恍然大悟,方知周都爺計巧。
事後,加緊施工,塔尖終於在春前建成。周光鎬親手為祥符塔題了碑文。祥符塔建成以後,有關塔影的傳說甚多。
傳說塔影很奇妙,在附近的小河或較遠的練江之中,有出現過正立的,也有倒的,有時大如花筒,有時模糊成一長幅,有時清楚可數層。在水井裡,甚至人家的水盆中,也曾出現過塔影。
還傳說祥符塔是"塔王",塔影聚會時,祥符塔影不到,其他塔影就不散開。
這些傳說,有的可以從祥符塔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海市蜃樓形成的道理去解釋,更多的是出於人們的美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