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優勢
資源優勢明顯,主要蘊藏有煤炭、石英砂、青石岩、粘土等。名勝古蹟有二郎山、凱歌樓、祖師廟、呂祖洞、杏花灘等。
建設發展
近年來,神木鎮積極發揮區位優勢,充分挖掘資源優勢,發展煤炭業、商業、運輸業和文化飲食服務業,形成了商業、煤炭加工兩大支柱產業。同時,積極發展優質高效農業,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生態農業,擴大蔬菜、瓜果種植面積,發展中小型養牛、養羊、養雞專業戶。2004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8.7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850萬元,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362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00元。
科教文衛
科教文衛等各項社會事業快速發展,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雙豐收。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鎮”,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文明鎮”,鎮司法所被法務部命名為“人民滿意的司法所”,鎮婦聯被國家命名為“不讓毒品進我家先進集體”,被省農業廳命名為“百萬農民健身先進鎮”。
農村建設
神木鎮地處神木縣城中心,有著良好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作為神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排頭兵”,神木鎮按照縣委、縣政府實
施“城鄉一體化”戰略,建設神木區域中心城市的思路,具體從四個方面著手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以發展農業為主導,著力打造“實力神木鎮”。按照“城區抓蔬菜、川道抓瓜果、山區抓草畜”的產業結構調整思路,大力發展蔬菜、瓜果、雜糧、畜牧四大主導產業,建設以呼台、前坡等村為主的蔬菜生產基地、以李家陰灣、前王家畔等村為主的瓜果基地、以高家塔、郭家塔等村為主的畜牧業基地和以劉伙廟、前應則等村為主的雜糧生產基地,為農民增收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加快推進城郊型農業向都市型農業轉變,積極發展綠色、環保、休閒、觀光等都市農業,努力培植農村新的經濟成長點。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探索“公司+基地+農戶+科技”的有效合作機制,穩步提升農業效益。到“十一五”末,全鎮農業總產值實現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元。
二是以發展經濟為主題,著力打造“活力神木鎮”。城區各村要充分利用地處縣城區位優勢,盤活城區土地資源,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和增加村民收入為目標,以建設專業市場和臨街商業設施為重點,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現代商業服務業,每村要建有一幢綜合商業樓或專業市場,每戶要擁有兩間沿街商業門店,初步形成“村村有商產、戶戶有項目、人人能受益”的經濟發展格局。川道村組要依託神盤公路、縣城過境公路優勢,實施交通帶動戰略,大力發展修理、加工、餐飲等服務業及交通運輸業。山區要充分利用粘土、青石資源,新建一批機磚廠、石料加工廠,就地轉化勞動力,穩步增加農民收入。三種區域經濟共同發展,“三駕馬車”並駕齊驅,為鎮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大活力。
三是以城鎮建設為主線,著力打造“魅力神木鎮”。按照實施“城鄉一體化”戰略和建設神木區域中心城市的要求,以建設現代商務商貿商住新區為切入點,以沙渠、南關一村、前坡、李家陰灣4村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將21個城市規劃村納入縣城總體建設規劃,按城市發展需要和建設要求推進新農村建設,與縣城溶為一體,同步發展。對27個城市規劃外村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治理,不斷加快城市化進程,並積極實施老城區改造,不斷完善城市功能,進一步增強城市人口的集聚度,到2010年,我鎮城區人口總數要達到25萬,並將我鎮城區建設成晉陝蒙接壤區中心城市和陝西省最 具魅力的城鎮。
四是以文明建設為主旨,著力打造“和諧神木鎮”。全面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穩步推進新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合作醫療,全鎮合作醫療參保率要達到95%以上。進一步建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對全鎮農村人均純收入625元以下、城鎮人均純收入360元以下的所有困難民眾全部實行最低生活保障,做到應保盡保。加強鎮村文化站(室)建設,積極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不斷提高鎮域的文化底蘊和民眾的文化品味。要對村容村貌進行專項整治,實施“四改”(改水、改廁、改灶、改圈),治理“五亂”(垃圾亂倒、髒水亂潑、柴草亂堆、畜禽亂跑、糞土亂撒),實現“五化”(美化、硬化、淨化、綠化、亮化)。廣泛開展“八榮八辱”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和“五好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創評活動,不斷鞏固“全國文明村鎮”創建成果。加強村級組織建設,全面推進村務、財務、政務公開,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切實維護農民的民主權利。繼續推進城區治安“格線化”防控體系建設,進一步深化“安全小區”、“平安村居”等創建工作,全力打造“和諧神木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