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常見的曆法書有兩種:一種是推算節令時間的,其中列有很多表格,把很多年曆書的主要內容都排列在上面;另一種是年曆。傣歷和公曆紀元相差638年,即公曆的639年為傣歷的元年。傣歷以六月為歲首,至第二年六月為一周年,由於閏年和閏月,年節在六月的哪一天不固定,有時也可能延至七月。傣歷年節要過三天或四天,第一天為除夕,是即將過去的一年的最後一天,第三天或第四天為新的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其餘的一天或兩天既不屬舊的一年,也不屬新的一年。傣歷有閏年,也有閏月,平年十二個月,單數月為大月,每月三十天;雙數月為小月,每月二十九天,一年共三百五十四天。每隔三至六年閏年一次,固定在八月,這年八月為三十天。閏月是兩年或三年一閏,十九年七閏,固定閏九月,是三十天,這一年又稱雙九月。傣歷的一月稱登景,二月稱登甘。傣歷是按月亮的圓缺周期為一個月的。因此,每個月的日序和漢族農曆的日序基本一致。傣歷還把每個月的上半月的每天依次叫做月上一日,月上二日……;把下半月的每天依次叫做月下一日、月下二日……。十五日月亮圓稱登柄,月末一日稱登達。傣族一月為四周,每周有七天或八天的計日法。傣歷和農曆一樣,用乾支紀年和紀日;不過傣族十二地支所代表的對象和漢族不完全相同,如“子”不以表鼠而代表大象,“辰”不代表龍,而代表蛟或大蛇。
相關條目
傣族根據當地氣溫特點,把一年分為三個季節,傣歷一至四月為冷季,五至八月為熱季,九至十二月為雨季。實際上一年明顯地只分旱季和雨季。德宏、耿馬、新平、元江等地,主要使用漢族的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