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陽木偶戲

祁陽木偶戲

清嘉慶、道光年間,祁陽木偶戲已很盛行,遍布於文明鋪和潘家埠一帶。 民國時期,祁陽有半職業、職業木偶劇團108個,藝人500餘人。 1954年,祁陽“仁和班”被邵陽文工團接走,成立邵陽木偶劇團。

木偶戲源於漢代,盛於唐宋。在祁陽一帶,元、明時期已有木偶戲演出。清嘉慶、道光年間,祁陽木偶戲已很盛行,遍布於文明鋪和潘家埠一帶。到了鹹豐年間,有名木偶劇團首推祁陽文明鋪李陶兒家的“仁和班”。民國時期,祁陽有半職業、職業木偶劇團108個,藝人500餘人。著名藝人有劉光奎、王連生、唐耀、劉玉生等人。
新中國成立後,王連生等人被邀至北京傳授木偶藝術兩個多月。1954年,祁陽“仁和班”被邵陽文工團接走,成立邵陽木偶劇團。1956年,邵陽木偶劇團與長沙皮影劇團合併,成立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劇團,曾到蘇聯、蒙古等國家訪問。1958年赴京演出,劉玉生飾《追魚記》中的鯉魚精,毛澤東觀看後,與演員合影。同年12月在漢口演出,受到陳毅副總理和高棉西哈努克親王稱讚,並被上海美術電影製版廠拍成電影。1961年至“文化大革命”,祁陽縣創辦木偶劇團1個,接收民間藝人18人,青年學徒7人,“文化大革命”中被解散。
祁陽木偶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