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醫學(第3版)

社會醫學(第3版)

《 社會醫學(第3版)》,作者李魯,由人民衛生出版社於2007年7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社會醫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同時也從更高層次上對社會醫學的教學和科研提出了新的要求。2006年4月,全國高等學校預防醫學專業第六輪規劃教材主編人會議決定,編寫第3版《社會醫學》教材。

本書堅持貫徹“三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五陛”(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適用性)、“三特定”(特定目標、特定對象、特定限制)原則。在前兩版教材的基礎上,努力吸收社會醫學學科發展的新成就,反映社會醫學領域的新理論、新知識和新技術。增添了醫療保健制度、健康管理、弱勢人群衛生服務、家庭保健、國際衛生組織與衛生項目等章節。採用最新的資料和研究成果,反映社會醫學學科的前沿動態。本書已人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本書的結構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總論,系統闡述社會醫學的學科內涵、性質、任務及其基本理論,突出學科的基本範式是在“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下探討社會因素對人群健康的作用及其規律,包括概論、醫學模式、社會因素與健康、行為心理因素與健康等4章;第二部分是方法論,系統介紹社會醫學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術,尤其是一些具有社會醫學學科特色的評估理論和評價技術,包括社會醫學研究方法、生命質量評價、健康管理、衛生服務研究等4章;第三部分是各論,結合當前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焦點難題,論述了社會醫學學科重點關注的領域,包括社會衛生狀況與衛生策略、醫療保健制度、社區衛生服務、弱勢人群衛生服務、社會病防治、慢性病的社會醫學防治、家庭保健等7章;第四部分是國際交流,介紹主要國際衛生組織以及國際衛生合作項目,包括國際衛生組織與衛生項目1章。

本書課程開設60學時左右,主要適用於預防醫學專業、衛生管理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公共管理碩士(MPA)和公共衛生碩士(MPt),也可作為醫學院校臨床醫學類等專業的課程教材,以及各級各類衛生管理人員的職業化培訓教材和公共衛生、公共管理等各級各類管理和科研工作者的參考用書。

目錄

第一章概論

第一節社會醫學的性質與任務

第二節社會醫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

第三節社會醫學的發展

一、社會醫學的萌芽

二、西方國家社會醫學的創立與發展

三、我國社會醫學的發展

第四節社會醫學的基本理論

一、衛生事業與社會協調發展

二、健康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雙向作用

三、生理、心理、社會積極健康的觀點_

四、關注高危險人群和高危因素

五、疾病防治中社會因素的主導作用

六、衛生工作要求全社會參與

第五節社會醫學的相關學科

一、社區醫學

二、醫學社會學

三、衛生管理學

四、預防醫學

五、醫學心理學

第二章醫學模式

第一節醫學模式的概念

第二節醫學模式的演變

一、神靈主義醫學模式

二、自然哲學醫學模式

三、機械論醫學模式

四、生物醫學模式

第三節現代醫學模式

一、現代醫學模式產生的背景

二、現代醫學模式的內容

第四節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的健康觀

一、消極健康觀

二、積極健康觀

三、健康與疾病概念的擴展

第三章 社會因素與健康

第一節 概述

一、社會因素的內涵

二、社會因素影響健康的基本規律和特

三、社會因素影響健康的機制

第二節 社會經濟因素與健康

一、經濟發展水平與健康

二、社會階層與健康

三、社會營養與健康

第三節 社會發展因素與健康

一、社會制度與健康

二、社會關係與健康

三、人口發展與健康

四、衛生事業發展與健康

五、科技進步與健康

六、城市化與健康

第四節 社會文化因素與健康

一、文化的內涵

二、文化影響健康的特點

三、文化諸現象對健康的影響

第四章 行為心理因素與健康

第一節 心理因素與健康

一、人格與健康

二、認知因素與健康

三、心理壓力與健康

第二節 行為生活方式與健康

一、行為和健康行為

二、行為因素與健康

三、健康行為的觀點與理論

第三節 行為和心理問題的干預

一、個體干預

二、社會工程干預

三、各種場所的干預

第五章 社會醫學研究方法

第六章 生命質量評價

第七章 健康管理

第八章 衛生服務研究

第九章 社會衛生狀況與衛生策略

第十章 醫療保健制度

第十一章 社區衛生服務

第十二章 弱勢人群衛生服務

第十三章 社會病防治

第十四章 慢性病的社會醫學防治

第十五章 家庭保健

第十六章 國際衛生組織與衛生項目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1 英文辭彙對照表

附錄2 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2004年基本衛生指標

附錄3 社會醫學常用調查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