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月1日)
外文書名: Society & Culture: Principle of scarcity and solidarity
叢書名: 當代學術稜鏡譯叢·文化社會學系列
平裝: 29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301147955
條形碼: 9787301147955
尺寸: 22.6 x 15.2 x 1.6 cm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布萊恩·S.特納(Bryail S.Tumer),英國著名社會學家,曾為劍橋大學社會學教授,Journal of Classical Sociology的創刊主編,現就任於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著作還包括《身體與社會》(The Body and Society)等。
克里斯·瑞傑克(chris Rojek),倫敦布魯內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社會與文化系主任、教授。
譯者簡介:
吳凱,美國錫拉丘茲大學社會學博士,信息資源管理學碩士,南京大學中美文化中心結業。2005年進入南京大學社會學系,從事人口學教學和科研工作。
內容簡介
《社會與文化:稀缺和團結的原則》作者認為,社會學研究的一個正確的物質基礎應該是身體。從身體的脆弱性、自然環境的脆弱性到社會中的所屬和衝突,書中提出了一整套普遍性問題,使社會學討論重新煥發生機。
目錄
《當代學術稜鏡譯叢》總序
致謝
前言
第一章 學科
知識分子和政治
後現代的後學科性
學科性
夥伴關係和麵包
作為學科的社會學
後現代主義和文化顛覆
全球化
後學科的大學
結論
第二章 有機體
社會學作為對夥伴關係的研究
稀缺
稀缺和危險
結論
第三章 失序
社會學和失序
後現代主義、民族方法學和失序
勞動、工作和行為
適當的失序
歐內斯特·蓋爾納:理性的基本教義重新占優勢了嗎?
犯罪學與民眾
犯罪學的專門化
犯罪學與現代性
結論:新資本主義的失序
第四章 團結
社會學解釋的三個傳統
帕森斯主義(共享文化的力量)
莫斯主義經濟行為力量
對於一個理論的前提性規範說明
結論
第五章 稀缺性
社會理論中的功利主義困境
稀缺性作為一種剩餘類型
在《社會行動的結構》中的稀缺性
社會學所處的位置
社會與文化——性與愛
結論:聖愛(agape)vs.情慾(eros)
第六章 規範
福柯和權力理論
福柯和身體社會學
風險社會和當代政治:評價福柯
第七章 權利
身體和權力
分配和整合問題
馬克斯·韋伯,價值中立和社會學傳統
邁向人權社會學
脆弱和從屬
結論:相對如何變得更加相對主義?
第八章 親密
愛的理論的重要性
當代社會學分析
重要註解
結論:愛情、年老和具體化
第九章 選擇
次級傳統
結構化理論
對結構化理論的批判
結論
第十章 解決方案
網路社會和資訊時代
生活政治和後工作社會
生活政治和純粹關係
愛茲額尼和社群主義
結論
第十一章 結論:社會學和世界性美德
全球化的自相矛盾和社會學
克爾凱廓爾和當今時代
社會理論和社會公民身份
有效的授權
人權和後國家公民身份
全球化與勞動
後笛卡兒的資本主義
冷淡的公民權與薄弱的社會整合
世界主義美德
結論:親密抑或懷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