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心靈是文化的主脈。文化深深地鐫刻著人們心靈的脈絡,生動抒發人們的情感,描述人們的心境,展現人們的追求,振奮人們的精神。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人,文化從心靈深處塑造人。
目錄
統籌謀劃篇
中原文化與中原崛起
從中原興衰圓夢的歷史和現實看文化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充分發揮文化在經濟困難時期的獨特作用
加快文化建設需要把握的幾個問題
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是重大戰略問題
形象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快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
關於建設文化強省的若干思考
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變文化優勢為發展優勢
統籌謀劃文化強省建設
加強文化建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著力解決好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的突出問題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謀劃文化發展新跨越
文藝工作要為文化強省建設作貢獻
道德建設篇
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幹部民眾
努力形成全社會人人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良好局面
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為中原崛起提供強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
和諧文化是引領社會和諧的燈塔
弘揚聖賢文化
黨員幹部要成為懿德茂行者
繁榮發展篇
讓中原文化走向世界
積極推進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建設
向文化強省跨越要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加強亮度
做大做強做優做久出版業
切實做好影視產業發展這篇大文章
開發好利用好黃帝故里
演藝業是生機勃勃的文化產業增長點
創新:破解文化發展難題的關鍵
文博事業發展潛力巨大
要把豫劇全力打造成河南的著名文化品牌
《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打造河南文化產業和旅遊
產業發展的亮點
傾力打造河南文化“名片”
譜寫農村文化產業發展新篇章
切實提高農民閱讀水平
最是書香能致遠
輿論宣傳篇
築牢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意識形態防線
鼓勁、引導、幫助、監督為實現中原崛起創造良好輿論環境
做好新聞宣傳工作要念好“三”字經
把握正確導向提高引導水平做大做強新聞事業
新聞媒體要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強大動力
新聞媒體要在應對挑戰促進發展中發揮作用
正確認識網路,發展和管理好網路
附錄:新聞連結
2006河南省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異彩紛呈”
“亮點頻仍”
2007河南文化大事巡禮
2008河南文化強省建設活力進發
2009我們的文化重頭戲——走向世界的河南文化名片
省委書記徐光春諍言直指河南文化體制弊病
“文化跨越”激發“創造活力——河南文化強省建設帶來文化產業振興”
河南以文化加速崛起
河南:山水與文化交相輝映
好一手“文化牌”
新河南:奏響和諧春之聲——一個走在中部崛起大勢前列,更加開放、現代、時尚的新河南形象凸顯在世人面前
文頂中原:河南文化產業質變之路
文化鑄魂——兼論陳少峰先生新作《文化的力量》
作者系北大縱橫管理諮詢集團高級合伙人品牌委主委孫連才博士
厚德載物,文化為魂,以哲學思辨的思想深入探討文化回歸到人性魅力的表達:關注人性,進而從產業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產業化”對經濟發展的雙輪驅動作用研討文化,就是《文化的力量》所要表達的其中的兩個主題,在這裡我們看到一個學者對文化的深層解讀、對文化深邃的思考。
文化啟智,文化為魂,文化是一個組織、一個國家的靈魂,也是他們的軟實力的體現。豐富文化的內涵,提升文化的品位,要從每一個人的素質抓起。開啟民智,啟迪思想,以文化的方式思考經濟成長和產業轉型,《文化的力量》前瞻性的思考如同航標,在喧囂浮躁年代告誡每一個人要獨守內心的平靜,一份份堅守和執著也許是中華民族復興之夢的肇始。
創意為形,文化為魂,文化創意的規律,創意的終極目標是做到產業的高度,文化產業是“無中生有”,不是將已有的文化拿來產業化,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借鑑文化元素、創意故事和藝術表現形式產生出新的產品和設計等,一個好創意或者一個好產品的四種要素組合:娛樂性、體驗性、互動性和時尚性。創意的力量已經深入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領域,無時無刻創意不再改變我們的生活,而文化的烙印讓我們的民族更具東方的儒雅、中庸和平和,這也體現在我們的產品設計理念裡面,在汲取外來影響的同時,文化是我們最不可能割捨的,《文化的力量》娓娓道來,讓我們更多的人對文化的膜拜在潛意識中慢慢回歸自我。
管理為脈,文化是魂,文化領導力的戰略性思維會決定一個企業的使命願景,文化的制度層次設計會使戰略的落地成為必然,文化讓制度擁有靈魂,讓讀者會更深深理解我們不僅是“經濟人”,而更是“社會人”,規則的制定與完善會決定企業能健康的存活時間,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如何生存與發展。很多人說管理既是科學,也是藝術,其實不然,管理就是科學,不同的管理層面會用不同的方法、模型和工具,管理只有涉及到人的時候才是藝術,因為人性最難測量,面對人性變化的不確定性,我們只能是藝術的管理,更多的時候用文化的方式進行管理,更能觸及人性,作者的學者身份思考與管理實踐考察更是讓讀者能思考更多。
商道是根,文化是魂,文化產業的產品和服務主要分為三個子領域:創意產品、創意產品的媒介和平台以及創意的延伸產品。文化產業的跨界經營是必然的發展趨勢,作者在其他相關著作和文章中對文化產業以內容和平台的三層面分類是目前國內僅有的文化產業分類方法,清晰而獨到;在文化企業的管理與文化企業商業模式設計中作者也有深深的思考,商以載道,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這是每一個企業家和學者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特色為根,文化為魂,華流文化體系的打造和提出是未來一段時間之內文化產業必須關注的,華流文化也許就是未來中國特色文化產業的代名詞,也許就是我們在進行跨文化交流或文化研究時繞不過去的門檻,我相信,作者會在後續的研究中更加系統和深入提出其理論體系,讓我們是拭目以待。
《文化的力量》嚴格意義上來說有點像文化散文或文化隨筆,作為理論研究也許體系還不算完美,特別是有很多的概念界定的不是特別嚴謹,很多的觀點無法測度,更沒有實證研究,這一點在將來的研究體系中相信作者會有所側重。
作為對中國文化深入思考和觀點思想交流的研究成果,這本書還是近幾年難得的一本文化思想集,相信讀者也會有自己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