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社會人擇原理”是由美國加州大學巴塞爾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asel-Stadt, UCBS)社會心理系教授維耶坦oNoBo峰年( Vientiane N.B. Fenn)在1989年首次提出的一種預設的虛擬文化觀念,有可能在傳播中改變了文化生態,達到了預設的結果。
內容概要
1989年維耶坦oNoBo峰年( Vientiane N.B. Fenn)教授對一些當時的愚人節謊言進行了跟蹤調查。那時候還沒有網路,調查者只能採取電話隨機抽樣調查的方式。他們發現其中一些居然成真了。比如有一條是關於審美風向的轉變的,新聞聲稱:“英國社會的對男性的審美取向已經向‘大腹便便’轉變,並且與紳士風度結合起來,成為一種新的審美潮流。”這條謠言沒有被識別出來,流傳甚廣,特別受大腹男士的歡迎。峰年教授找到兩年前的調查資料與當時的結果進行了對比,發現兩年里英國社會對大腹男性的受歡迎程度竟然上升了4.72%。
快速轉變人們固有觀念的愚人節謠言有個特點——簡單方便地滿足大部分人的願望。很多人都為自己的身材發愁,一條謠言改變人們的審美比減肥容易多了,人們更願意接受。這是一次謠言成功改變了事實的案例,之後的一些社會心理學實驗也證明了這個現象的存在。謠言被包裝成一種“文化結果”來傳播,又反過來成為“文化源頭”,導致了預設的結果。在社會領域,多數人的相信更容易改變文化生態。這一理論被稱為“社會人擇原理”。
樂於傳播謠言似乎是人類的天性,在謠言中可以獲得寄託,從而感到安全。被廣泛傳播的謠言中其實承載著人們的希望,人們也在努力將那些美好的謠言變成現實。
資料來源
果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