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強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建設的重要性
社區是老年人的生活家園,社區居家養老讓老年人在原有的居住環境和社會關係中安享晚年,老人的情感需求能夠得到滿足,也方便子女在閒暇時照顧老人。不斷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實現社區老年人就近養老願望的有效支撐。總體來看,上海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資源供給有限,特別是社區各類為老服務資源分散,整合利用效率不夠,老年人辦事也不夠方便。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是老年宜居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2016年上海市政府將建設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列入重點工作。
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已經在社區建設的大潮中成長並日益壯大起來,作為社區服務提供主體之一,它是整合社區資源與外部資源對接的重要踞點,是開發社區居民潛能的使能者。
二、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四個功能”
(一)合理配置服務內容,實現“一站式綜合服務”
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重點發展以下服務,並依託中心設施向社區輻射。一是社區托養服務。依託綜合體內的日間照護機構或長者照護之家,為區域內失能、高齡獨居以及其他需要臨時短期托養的老年人提供就近日托、全托以及上門服務。與社區內其他社區托養機構資源共享,作為其合作機構,統籌提供服務。二是醫養結合。與周邊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護理等機構合作,引入社區衛生服務站(點、室)、護理站、其他康復服務,或與已有的醫療服務機構綜合設定,加強在社區層面的醫養結合。提供基本醫療護理服務、康復護理專業指導、健康監測和指導、用藥提醒和指導、陪同就診、取藥等服務。三是生活服務。提供助餐、助浴等服務及場所設施,並提供上門服務。提供文體娛樂活動、教育學習活動及場所設施。提供法律維權、心理疏導、情緒管理指導及場所設施。四是家庭支持服務。提供喘息服務,為長期照料老人的家庭提供短期託管服務。
(二)整合各類為老服務資源,實現“一體化資源統籌”
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具有作為綜合體公共服務平台的樞紐作用,統籌行政資源、社會資源、市場資源等,實現服務效益最大化。一是行政資源方面,根據社區老年人需求,協調區域內各政府部門的行政資源,配置基本公共服務,促進職能部門合作與資源共享,建立部門間協同管理機制。二是社會資源方面,依託社會組織提供服務,培育孵化為老服務社會組織和隊伍,組建為老服務專業團隊,組織專業服務技能培訓。發展社區志願服務組織,培育一批社區志願服務隊伍。三是市場資源方面,引入各類商業便民服務資源,發揮市場服務主體的積極性,發展各類社區共建單位,提供質優價廉的供應主體,提高服務供給效率。
(三)建立科技助老平台,實現“一網覆蓋的信息管理”
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建設以信息技術作為支撐,其信息化建設工作要在“兩級平台”(市、區縣兩級平台)、“三級網路”(市、區縣、街鎮三級網路)的總體框架下推進。一是市級平台,上海建成統一的為老服務網路門戶和為老服務決策資料庫,為跨部門、跨區縣的服務管理提供支持。二是區級平台,區級平台是三級網路中的重點,本區域建有統一的網路門戶和資料庫,實施統一需求評估、審核,各類為老服務受理、服務分派,行業監管等。三是街鎮信息網路,作為區級平台功能的延伸,實現諮詢、受理、社區層面資源調配、服務質量監管、需求調查等以及各類為老服務的具體組織實施。政府信息平台是公共管理服務平台,主要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同時鼓勵市場化信息平台承接市場化服務,兩者互為補充有機結合。區級平台與市級平台對接,實現互聯互通,同時要與社區生活服務、社區自治、救助幫困等相關信息平台統籌考慮,實現綜合利用、統籌開發,避免成為信息孤島。
(四)方便民眾辦事,實現“一門式的辦事視窗”
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一門式”提供為老基本公共服務、社會化、市場化的各類為老服務,為老年人和家屬獲取信息和辦事提供方便。綜合體內設立服務引導和受理區域,明確標識,成為一門式為老服務的辦事視窗,方便為老服務諮詢、申請、評估信息反饋、服務質量投訴與建議等。結合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工作推進,受理區域設有受理統一需求評估申請的渠道,並注重各部門之間的工作銜接。
三、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頂層設計
上海將多措並舉,做好頂層設計,不斷完善以居家為基礎、以社區為依託、以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針對社區養老服務尚存資源分散、整合利用效率還有提升空間的現狀,上海將著力在街鎮層面打造社區綜合為老服務平台,以期相對集中各類為老服務設施,並依託信息化管理系統,統籌為老服務資源、提供多樣化服務。具體而言,街鎮社區綜合為老服務平台將做到“四合”,即“設施組合”,構建“一站多點”的設施網路,形成10-15分鐘的社區服務圈;“服務統合”,根據不同老人的有效需求,促進各類養老服務的融合;“管理整合”,加強對社區內各類資源進行管理和配置;“虛實結合”,將依託實體設施和服務,建立科技助老信息平台和“虛擬社區”,建設“沒有圍牆的養老院”。最終在社區實現養老服務的四大功能,即“一站式綜合服務”、“一體化資源統籌”、“一網覆蓋的信息管理”、“一門式的受理評估”。據介紹,上海已計畫至2017年底,建設100個這樣的社區綜合為老服務平台。而到了2020年底,該數字將上升至250家,實現全市街鎮與基本管理單元全覆蓋。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加強頂層設計,構建以人口戰略、生育政策、就業制度、養老服務、社保體系、健康保障、人才培養、環境支持、社會參與等為支撐的人口老齡化應對體系。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十三五”時期及未來社會養老服務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上海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也要求建成街道(鄉鎮)綜合服務圈,全市在街道(鄉鎮)層面建設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200家以上,將社區內各類為老服務設施相對集中設定,並依託信息化管理平台,統籌為老服務資源,提供“一站式”服務,方便民眾辦事。
四、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實踐案例
案例一:
陸家嘴長者綜合照護家園位於乳山路130弄,是浦東首家集24小時中短期住養、日間托養、居家服務、家庭援助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型、嵌入式社區托養機構。其中“長者照護之家”主要為周邊10-15分鐘半徑內的失能或失智長者提供靈活變通的“一站式”綜合照護服務。家園於2016年11月落地,一個月左右,申請入住且參加統一需求照護評估的長者有25人。
市民政局老齡工作處處長陳躍斌介紹,近年來,上海以需求導向、實踐導向為原則,探索符合特大型城市特點的養老服務供給新模式。從2013年開始,上海推動街鎮建設“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打造一個樞紐式的為老服務綜合體,為社區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緊急援助等方便可及的“一站式”服務,目前全市已建成30多家,到2020年將實現全市各街鎮基本全覆蓋。在中心城區則重點推廣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長者照護之家”。2014年下半年起試點,建成嵌入式、多功能、小型化社區養老設施,為老人提供就近、便利、綜合的養老服務。目前全市已建成73家,到2017年底,將實現中心城區和郊區城市化地區的街鎮全覆蓋。
案例二:
臨汾路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位於陽曲路391弄16號,建築面積2240平方米,可以為社區老年人提供24小時托養、日間照護、居家護理、助餐、助浴、助發、康復訓練等“一站式”服務。剛一走進中心,鵝黃色和嫩綠色的軟裝色調,讓人感到舒適溫馨。明亮的走廊兩邊,閱覽室、活動室、娛樂房等日常休閒設施一應俱全。三位正在喝茶聊天的老人告訴記者,她們都是獨居老人,白天在中心和朋友們呆在一起,既熱鬧又愉快,心裡很滿足。“家門口就有這樣完美的為老服務中心,生活在臨汾真是太幸福了。”四樓露台不僅布置了綠意盎然的盆栽,還辟出一塊“空中菜園”,讓老人在輕鬆的園藝勞作中健身怡情。據介紹,除了為老人提供安全舒適的日間托養環境外,中心還將開展多元化的主題活動以及康復護理服務,適應不同老人的需求。
中心的長者照護之家目前擁有37個床位,按面積大小設有兩人間、三人間和五人間,每個床位都配備了先進的智慧型床。通過操作遙控器,老人自己就可以輕鬆升降床鋪、抬起頭部或腳部。智慧型床還能對老人的各項生理指標進行監控,如果發生意外,照料人員能第一時間收到警報,及時為老人提供救護。據了解,這些房間主要用於短期寄養服務,需要進行康復的輕中度失能失智老人,或生活無法自理卻又臨時無法得到家屬看護的老人都可以申請床位。寄養期間,老人的餐食、洗浴、理髮都有專門服務。針對在康復醫療上有特別需求的人群,中心還配置有專業康復器械,開設康復室、中醫保健室等。
午餐時間,中心內的助餐點人頭攢動,有不少老夫妻一同前來用餐。“這裡吃飯乾淨衛生,價格實惠,有葷有素只要十幾塊錢,味道也很好,比自己在家做飯省事多了。”徐老伯對助餐點的一伙食讚不絕口。據臨汾路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只要具有臨汾路街道戶籍並年滿60周歲的老人均可申辦一張特製的充值卡,憑卡可以在食堂就餐或選擇餐食外送服務。”據介紹,助餐點的食譜都是由高級營養師精心配製,不僅能滿足老年人的日常營養所需,還迎合了老人們喜歡少油少鹽的清淡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