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自從社交媒體流行以來,感覺朋友遍天下。微博、微信、推特、臉書、WhatsAPP、Instagram上面的聯繫人越來越多,面對看不完的好友訊息,偶爾會發出累覺不愛的感嘆。
未回的郵件、必須回復的簡訊、越積越多的臉書訊息、那些不斷發出提示音的小小紅色通知和提醒圖示······我們總是欠著誰至少一個回復。不過這些需要回復的東西是不是太多了?當你發現自己有成百上千個“好友”時,維持這些“好友”關係可能讓你覺得是個負擔。或許是時候宣布“社交破產”了。
重啟進程
義務 vs. 自由
這一社交生活重啟進程中貫穿了幾個主題。其中一個便包括清除社交義務和期待,並用自由選擇替換它們。
線上 vs. 線下
第二種轉變就是去做更多能使我感到心滿意足,並做更少無法讓我心滿意足的事情。
不兼容 vs. 兼容
第三種轉變涉及日常交往的各類人群。
作為宣布社交破產的一部分內容,我覺得關閉這類交往的網際網路大門是個明智決定,這樣我便可創造出一些空間,在沒有如此多分心干擾的情況下重新評估個人社交生活。
保留
自由
能保持自由與靈活的生活方式,對自己日程安排擁有完全掌控的人士(我難以和那些身不由己的人們交往)
自足
能夠很好照顧自己的高能人士(沒有索求、依附或者難伺候的問題)
幸福快樂
對自己生活整體上感到幸福快樂和心滿意足的人士
成長
視成長價值在安全感之上的人士(抱持安全感思維的人們很無聊乏味)
勇氣
尋求辨清和面對自身恐懼的人士;勇敢追隨“忠於內心的道路”的人士
另類
可能被他人打上奇異、古怪或與眾不同標籤的人士(我喜歡社交叛逆者;那些隨大流的社會人士看起來並不特別心智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