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礦山可行性研究指在開採資源以及利用礦山資源時對其進行一個可行性的分析、調研工作術語。另外,礦山指的是國際通稱的非煤硬岩礦山(Noncoalhardrockmines),包括:黑色、有色、化工、黃金等礦種。
評估礦山可行性研究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由於礦山項目投資大、建設工期長、效益低,所以礦山可行性研究的評估,就顯得十分必要。另外,礦山的開採對象是地質資源。而地質資源在進行可研時,還是一個未完全掌握的變數,其不確定因素較多。還有市場經濟的影響,設計部門必須按照業主的意志辦事,而業主迫切要求項目快上,這就使報批的可研有傾向性。所以評估工作愈顯得重要和艱巨。
近十年來,通過參加十餘個大中型礦山的評估工作,深感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市場問題。市場問題是礦山建設的首要問題。目前,國內市場國際化的趨勢日益顯著。伴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臨近,國際市場的供需關係和價格走勢,與我國礦山建設的關係日益密切。我國鐵、銅、錳、鉻依靠進口和鉛、鋅出口的格局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改變。在分析礦山建設的必要性時,除考慮國際市場供需關係外,還要著重分析我國冶煉廠的原料供需平衡問題。
二、設計規模問題。礦山開發是以地質儲量為基礎的。我國現行地質儲量報告是將資源按可靠程度劃分為A、B、C、D4級。其中D級儲量大體上類似於前蘇聯的C:級或歐美的推斷儲量(InferredResources)。
按設計規範,在考慮礦山規模時,一般D級儲量不應參加計算,但可用來延長礦山服務年限。結合礦體地質條件,D級儲量經再進一步探礦後,畢竟可以升級一部分。所以在有的設計中,近D級儲量的30%-50%參加計算。
如果在設計規模中,考慮了D級儲量,將來探礦後,D級儲量升級達不到預想那么多,那就將導致規模落空,礦山無法達產。因此,在可研評估中,要詳細研究地質資料,特別是各級儲量分布的空間部位。要注意開採初期(10年內)上部中段礦量的分布。從時間和空間的要求上,論證礦山規模的保證程度和持續時間。
三、開採工藝和設備問題。可研報告中,有的推薦用先進的採礦和出礦設備來實現高強度的出礦,以達到推薦的規模。但應結合我國實際運用的情況來對比。
根據市場經濟的趨動,在礦山可研中要密切注意設計的採礦強度過大,以致設計規模偏高的傾向。
四、開拓系統問題。推薦的開拓系統要從基建時間和礦量銜接上來分析其合理性。
如內蒙古某鉛鋅礦。該礦擴建後規模為1500t/d。在可研中,推薦先打1條缶籠井,待過5年後露天採區結束前再打1條箕斗井的方案。從節省投資來講,這一方案尚屬可行。但考慮到豎井施工不會那么理想,第1條缶籠井打完以後,馬上就要掘第2條箕斗井。經可研評估,一致認為乾脆打1條混合井,可徹底解決全部提升問題。實踐證明是完全正確的。
五、基建時間問題。礦山的基建時間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井巷工程的施工速度。如果把豎井掘砌速度預計的過於理想是不現實的。如我國目前施工的北洛河鐵礦和白音諾爾鋅礦儘管都曾創造過月進尺近百米的記錄,但其平均進度只有40M/月左右。這2個礦山都是由煤炭直屬的建井隊伍施工的。且在其他礦山均創造過月進尺百米以上的輝煌記錄。
因此,在基建進度計畫中,要充分考慮豎井施工準備、掘砌、豎井各中段的馬頭門拙進,豎井到底後改換臨時提升容器,掘砌大型同室及安裝提升機等多種工序所占用的時間。切不可把基建時間預計的過於理想,造成計畫落空、經濟效益無法實現的後果。
六、投資問題。礦山建設中的井巷工程建設費用問題,目前存在著是按照國家定額計算還是考慮實際招標可能包下來的單價計算的問題。我認為,對於關鍵性的控制工程如豎井、大型峒室、車場等一般是外圍施工,應按照國家定額計算。對於平巷工程和采準切割工程如果現場自行施工或委託地方民工隊伍施工,其施工單價要低些。因此,在可研評估時,要明確施工隊伍級別和確定相應的單價定額。
七、礦石成本問題。可以參照類似規模和相近工藝、設備的實際生產礦山的礦石成本來對比。在可研報告中推薦的礦石成本可以考慮將來採用新模式辦礦的因素和適當消除某些企業辦社會的不利因素影響。但也不可能構想礦山投產後即迅速達到設計規模和國際先進水平(如平均出礦效率等)。因此,要比較切合實際地預測礦石成本。
八、經濟效益問題。只有在上述7個問題比較接近達到的實際水平基礎上,經濟效益的計算才是較為現實的。這樣,才能對礦山如何進行建設,資金配置如何,貸款能否償還等進行正確評價,最終得出該項目是否可行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