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琉璃杯

碧琉璃杯

此碧琉璃杯是195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貴縣出土的一件東漢時期的玻璃容器,淡綠色,表面經風化變烏,腰部有三道凸起弦紋裝飾。經分析,此杯為一般的鈉鈣玻璃,與羅馬玻璃成分相符,應為羅馬傳入我國的玻璃器。這是自西漢羅馬玻璃器傳入對我國玻璃器器型及成型技術改進的又一重要例證。

碧琉璃杯

名稱

碧琉璃杯

製造年代

東漢

材料

玻璃

規格

高3.4厘米,口徑5.9厘米
碧琉璃杯以模鑄成型,後又經過拋光處理。模鑄法又稱為范鑄法,是借鑑青銅器的鑄造技術而形成的。先用陶土將需要的器形製成模具,或用其它材料製造模具,然後將玻璃熔液灌注其中,再經過冷卻、剝模等程式,成型的玻璃器具就此形成。雖然我國古代玻璃製品較早已經採用了這一方法,但限於我國早期鉛鋇玻璃為主,雖色彩繁多但易碎的特點,較少製做玻璃容器,後來西方鈉鈣玻璃的傳入推動了中國古代玻璃工藝的改進,為以後的發展、創新打下了基礎。而那些羅馬玻璃器也就成為了漢朝與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最好歷史見證,其本身不僅因製作精細而深具收藏價值,且更為重要的是其上所負載的歷史信息及歷史價值,使其成為真正的無價之寶。這樣的玻璃器皿在市場上極少發現,屬於國家級的重點文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