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主
宮主是通天教主,出自小說《封神演義》 ,道教名“靈寶天尊”,別稱“神洲大宗師”。師父是鴻鈞道人,在鴻鈞門下排行第三。與大師兄太清太上老君、二師兄玉清元始天尊乃是同根手足。三清立教之時,通天教主在東海仙島紫芝崖碧游宮開創截教道場,光大鴻鈞玄門。
截教道場
通天教尊道場所在仙島不明,只知位於東海,一般有金鰲島、蓬萊島兩種說法。
碧游宮金鰲說
金鰲島說法出自《佛本是道》;
蓬萊島說法出處不明,但也不準確,封神中提到居住在蓬萊的有金靈門下余元、散仙羽翼仙、頭陀法戒,是截教三代弟子和散仙居住之所,在加上蓬萊島自古就是諸多雜亂散仙居住之所,《西遊記》里有福祿壽三星,《鏡花緣》有百花仙子,傳說中的八仙等等,作為教主道場即使已經荒廢,也不可能被群仙居住。
《封神演義》~第七十五回~土行孫盜騎陷身
且說余元入於北海之中,鐵櫃亦是五金之物,況又丟在水中,此乃金水相生,反助了他一臂之力。余元借水遁走了,逕往碧游宮紫芝崖下來。余元被捆仙繩捆住,不得見截教門人傳與掌教師尊。忽聽得一個道童,唱道情而來,詞曰:
“山遙水遙,隔斷紅塵道。粗袍敝袍,袖裡乾坤倒。日月肩挑,乾坤懷抱。常自把煙霞嘯傲,天地逍遙。龍降虎伏道自高,紫霧護新巢,白雲做故交。長生不老,只在壺中一覺。”
話說余元大呼曰:“那一位師兄,來救我之殘喘!”水火童兒見紫芝崖下一道者,青面紅髮,巨口獠牙,捆在那裡,童兒問曰:“你是何人,今受此厄?”余元曰:“我乃是金靈聖母門下,蓬萊島一氣仙余元是也;今被姜子牙將我沉於北海,幸天不絕我,得借水遁,方能到得此間。望師兄與我通報一聲。”水火童兒徑來見金靈聖母備言余元一事。金靈聖母聞言大怒,急至崖前。不見還可,越見越怒。金靈聖母徑進宮內,見通天教主行禮畢,言曰:“弟子一事啟老師:人言崑崙門下欺滅吾教,俱是耳聽;今將一氣仙余元,他得何罪,竟用鐵櫃沉於北海;幸不絕生,借水遁逃至於紫芝崖。望老師大發慈悲,救弟子等體面。”通天教主曰:“如今在那裡?”金靈聖母曰:“在紫芝崖。”通天教主分付:“抬將來。”少時,將余元抬至宮前。碧游宮多少截教門人,看見余元,無不動氣。只見金鐘聲響,玉磬齊鳴,掌教師尊來至,到了宮前,一見諸大弟子,齊言:“闡教門人欺吾教太甚!”教主看見余元這等光景,教主也覺得難堪,先將一道符印對余元身上,教主用手一彈,只見捆仙繩吊下來。古語云:“聖人怒發不上臉。”隨命余元:“跟吾進宮。”教主取一物與余元,曰:“你去把懼留孫拿來見我,不許你傷他。”余元曰:“弟子知道。”正是:
聖人賜與穿心鎖,只恐皇天不肯從。
碧游宮蓬萊說
金鰲島說法出自《佛本是道》,有人反對,指出聞仲上金鰲島,為什麼不參拜通天、金靈;而且縱觀《封神演義》一書。並沒有說金鰲島是通天教主的道場!而是十天君的道場!
原著《封神演義·四十三回:聞太師西岐大戰》:
話說聞太師到了金鰲島,下了墨麒麟,看了一回,各處洞門緊閉,並無一人,不知往那裡去了,
靜悄悄的。聞太師沉吟半晌,自思:“不如往別處去罷。”上了墨麒麟,方出島來,後有人叫曰:
“聞道兄!往那裡去?”聞太師回顧,見來者乃菡芝仙也。忙上前稽首曰:“道友往那裡去?”菡
芝仙答曰:“特來會你。金鰲島眾道友為你往白鹿島去練陣圖。前日申公豹來請俺們往西岐助你。
我如今在八封爐中煉一物,功尚未成,若是完了,隨即就至。眾道友至白鹿島;道兄,你可速去。”
聞太師聽說大喜,遂辭了菡芝仙,逕往白鹿島來,霎時而至。只見眾道人:或帶一字巾、九揚巾,
或魚尾金冠、碧玉冠,或挽雙抓髻,或陀頭打扮,俱在山坡前閒說,不在一處。聞太師看見,大呼
曰:“列位道友,好自在也!”眾道人回頭,見是聞太師,俱起身相迎。內有秦天君曰:聞得道兄
征伐西岐,前日申公豹在此相邀助你,吾等在此練十陣圖,方得完備。適道兄到臨,真是萬千之幸!”
聞太師問曰:“道兄練的那十陣?”秦天君曰:“吾等這十陣,各有妙用。明日至西岐擺下,其中
變化無窮。”聞太師看罷,曰:“為何只有九位,卻少一位?”秦天君曰:“金光聖母往白雲島去
練他的金光陣,其玄妙大不相同,因此少他一位。”董天君曰:“列位陣圖可曾完么?”眾道人曰:
“俱完了。”“既完了,我們先往西岐。聞兄耗此等金光聖母同來。你意下如何?”聞太師曰:“既
蒙列位道兄雅愛,聞仲感戴榮光萬萬矣。此是極妙之事。”九位道人辭了聞太師,借水遁先往西岐
而來。
大家請看,如果說金鰲島真的是通天教主的道場!聞太師為什麼不直接進碧游宮找通天教主,或者去找他的師尊金靈聖母。文中有言:金鰲島眾道友都跑到白鹿島去練陣圖了,那么聞太師去白鹿島的時候怎么不去拜謁多寶道人等截教上仙。而且聞太師一眼就發現十個人中少了一人,就更可以看出來金鰲島乃是十天君的道場。
在封神大戰之前,通天截教乃是鴻鈞玄門第一大教。享有“諸佛參拜,萬仙來朝”之美譽。闡教的道場在崑崙山,那么與之齊名的截教的道場豈會是尋常之地!眾所周知,在神話傳說中。海島只有蓬萊才能與崑崙山比肩,而且蓬萊島身處東海、又是以靈藥仙草聞名洪荒。這點正好與碧游宮乃是在海島之上的場景吻合。
《封神演義第七十五回:土行孫盜騎陷身》:
且說余元入於北海之中,鐵櫃亦是五金之物,況又丟在水中,此乃金水相生,反助了他一臂之
力。余元借水遁走了,逕往碧游宮紫芝崖下來。余元被捆仙繩捆住,不得見截教門人傳與掌教師尊。
忽聽得一個道童,唱道情而來,詞曰:“山遙水遙,隔斷紅塵道。粗袍敝袍,袖裡乾坤倒。日月肩挑,
乾坤懷抱。常自把煙霞嘯傲,天地逍遙。龍降虎伏道自高,紫霧護新巢,白雲做故交。長生不老,
只在壺中一覺。”話說余元大呼曰:“那一位師兄,來救我之殘喘!”水火童兒見紫芝崖下一道者,
青面紅髮,巨口獠牙,捆在那裡,童兒問曰:“你是何人,今受此厄?”余元曰:“我乃是金靈聖母
門下,蓬萊島一氣仙余元是也;今被姜子牙將我沉於北海,幸天不絕我,得借水遁,方能到得此間。
望師兄與我通報一聲。”水火童兒徑來見金靈聖母備言余元一事。金靈聖母聞言大怒,急至崖前。不
見還可,越見越怒。金靈聖母徑進宮內,見通天教主行禮畢,言曰:“弟子一事啟老師:人言崑崙
門下欺滅吾教,俱是耳聽;今將一氣仙余元,他得何罪,竟用鐵櫃沉於北海;幸不絕生,借水遁逃
至於紫芝崖。望老師大發慈悲,救弟子等體面。”通天教主曰:“如今在那裡?”金靈聖母曰:“在
紫芝崖。”通天教主分付:“抬將來。”少時,將余元抬至宮前。碧游宮多少截教門人,看見余元,
無不動氣。只見金鐘聲響,玉磬齊鳴,掌教師尊來至,到了宮前,一見諸大弟子,齊言:“闡教門人
欺吾教太甚!”教主看見余元這等光景,教主也覺得難堪,先將一道符印對余元身上,教主用手一彈,
只見捆仙繩吊下來。古語云:“聖人怒發不上臉。”隨命余元:“跟吾進宮。”教主取一物與余元,
曰:“你去把懼留孫拿來見我,不許你傷他。”余元曰:“弟子知道。”正是:聖人賜與穿心鎖,
只恐皇天不肯從。
可見碧游宮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弟子眾多,而聞太師上金鰲島時卻是洞府緊閉,而且聞太師並未上里走,可見金鰲島所住修士不多。另外前面說菡芝仙是在聞太師離開金鰲島後叫住的他,說明菡芝仙並不住在金鰲島,就算菡芝仙也住在金鰲島,那也不過住了十一位神仙罷了。
至於為什麼蓬萊島散修出名,是因為通天教主因封神之戰戰敗欲要重煉洪荒,被鴻鈞關了禁閉。截教沒了聖人坐鎮,退出了洪荒頂級勢力。
現實中的金鰲島,台灣省台北市的龜山島,是一個面積三平方公里的無人島,《封神演義》是許仲琳於明朝中後期創作的作品,寫金鰲島時應該參考過龜山島。住的是十天君那怕加上菡芝仙(被封助風神,就是《西遊記》中的風婆婆)這樣的少數仙人組合才合理。
截教的主要宗教原型之一的羅教發源於山東青島嶗山下的即墨,所以截教更貼近蓬萊神話體系。
有人點出《封神演義》中截教二代弟子都各有道場,蓬萊島大多住的是截教三代弟子,所以認為蓬萊島不是截教大本營。可是不要忘了當時分封制度已經進入成熟期,所以截教培養完一代弟子後就會讓弟子出去建立道場傳教,而大本營繼續培養新一代人才,可以把《封神演義》中的截教二代弟子及散修比作基督三教(天主教、東正教、新教派)的大主教一類的教區管理高層。所以金鰲島說的這個論據經不起分封制的推敲。
蓬萊島以上洞八仙出名,可八仙渡海取藥並定居蓬萊島是在唐玄宗時期甚至以後,是在封神之後一千七八百年之後才上島的,而且截教的八仙(烏雲仙、羽翼仙、毗蘆仙、金箍仙、金光仙。虬首仙、靈牙仙、定光仙)似乎也可對應為前上洞八仙。並且當時儒釋道三家都在高速發展,八仙定居蓬萊可以看做是太上老君與截教結盟的表現,八仙就是老君黨駐截教大使,相當於外國駐華大使,大使館就是蓬萊閣。
另外一點,截教是從聖人道場崑崙山搬出去的,而崑崙山的勢力大體分東西兩部分,東部崑崙山是闡教地帶,而西崑侖是天庭西王母、天庭女仙與散修們的勢力,崑崙山出名的非闡教神仙就有妖聖白澤、西崑侖太平宮(又稱北海魚鯪島)陸壓道君、西崑侖九頂鐵剎山八寶雲光洞度厄真人、中崑崙玉虛峰玉帝之妹玉虛神女、黃帝手下的妖聖陸吾與妖聖英招(《山海經》)、太子長琴;同理,蓬萊島也應該分東西兩大格局,面向大陸的蓬萊西海岸以八仙等勢力聞名於世,面向太平洋的東部才是截教正統。所以以蓬萊島以散修出名而否定碧游宮蓬萊說的言論是經不起推敲的。
還有一點十分重要,那就是古典小說有些事總是似乎交代了卻有似乎沒交代,最著名的就是《三國演義》的兩不明,關公來歷不明(關公是個殺人犯,會對剛見面的劉備、關於說真話嗎?所以關羽是不是姓關都有待考究),貂蟬去向不明(關公月下斬貂蟬純屬戲文胡謅,也可能歸了曹操)。而《封神演義》中就似乎交代碧游宮所在島嶼與崑崙山地位齊平,卻又沒有交代,因為已經交代了兩教的地位是對等的,不需要重複說明。所以不能膚淺的說碧游宮在金鰲島,畢竟碧游宮金鰲島說的起源《佛本是道》(2006)只是作者想寫書,就寫了。
另外,截教萬仙陣戰敗之後,金木二吒前去遊魂關幫助東伯侯姜文煥,這一節將截教與蓬萊島練氣士聯繫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