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硒化錫
英文別名:Stannous selenide; Tin selenide; Tin selenide (SnSe); selenoxostannane; selenoxo-lambda~2~-stannane
EINECS號:215-257-6
分子量:197.67
鋼灰色晶體物質,菱形晶結構。密度6.18g/cm 。熔點861℃。真空中於650~700℃揮發,可溶於鹼金屬硫化物和硒化物中,易溶於硝酸和王水中。
由硒和錫直接反應或錫鹽和硒化氫作用製取。
為半導體材料。
計算化學數據
1.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2.氫鍵供體數量:0
3.氫鍵受體數量:0
4.可旋轉化學鍵數量:0
5.共價鍵單元數量:1
6.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0
7.重原子數量:2
8.表面電荷:0
9.複雜度:2
10.同位素原子數量:0
11.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2.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3.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性質與穩定性
如果遵照規格使用和儲存則不會分解,未有已知危險反應。不溶於水,溶於王水。
貯存方法
保持貯藏器密封、儲存在陰涼、乾燥的地方,確保工作間有良好的通風或排氣裝置。
合成方法
分別稱取化學計量的高純硒和錫,放入一潔淨的石英安瓿中,在高真空(約10-5Pa)下密封。將安瓿放在冷的熔爐中,慢慢升溫(約50℃/h),當達到490℃停止升溫,加熱72h。關閉熔爐,安瓿慢慢冷卻(近10h)至室溫,得到高純SnSe。
在常規的製法中,加熱溫度要高於化合物的熔點,達到900~950℃,才能製得高純SnSe。
SnSe還可由SnS和ZnSe或CdSe在高溫下複分解製得;將HSe氣通入SnCl的酸性水溶液中也可析出深棕色SnSe沉澱。
安全信息
符號:GHS06GHS08GHS09
信號詞:危險
危害聲明:H301 + H331; H373; H410
警示性聲明:P260; P304 + P340 + P312; P403 + P233
包裝等級:III
危險類別:6.1(b)
危險品運輸編碼:UN 3288
研究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催化與原位表征研究組(503組)李燦院士、張文華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太陽能電池新材料硒化錫(SnSe)的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硒化錫是一種重要的IV-VI族半導體,其體相材料的間接帶隙為0.90 eV,直接帶隙為1.30 eV,可以吸收太陽光譜的絕大部分;作為一種含量豐富、環境友好且化學穩定的半導體材料,硒化錫是新型太陽能電池潛在候選材料之一,因此其納米材料的合成受到人們的關注。本工作利用溶液化學的優勢,採用晶種誘導的方法首次生長了直徑約20nm的SnSe單晶納米線,長度從數百納米到數十微米可調。光譜表征表明,硒化錫單晶納米線顯示明顯的量子限域效應:其間接和直接帶隙分別達到1.12 eV和1.55 eV, 分別與太陽能電池材料Si和CdTe的帯隙非常接近,顯示出該材料在發展新型太陽能電池方面的潛力。
同時,研究小組還與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的劉星元研究員合作,組裝了基於P3HT和SnSe納米線的雜化太陽能電池,初步考察了硒化錫單晶納米線的光電性能。
目前,該製備方法已經申報國家發明專利,該項研究成果以通訊的形式線上發表在《德國套用化學》上。
危險性概述
緊急情況概述:吞咽會中毒。吸入會中毒。長期或反覆接觸可能對器官造成傷害。
GHS危險性類別:
急性經口毒性 類別 3
急性吸入毒性 類別 3
特異性靶器官毒性 反覆接觸 類別 2
危害水生環境 ——急性危險 類別 1
危害水生環境 ——長期危險 類別 1
警示詞:危險
危險性說明:
H301 吞咽會中毒。
H331 吸入會中毒。
H373 長期或反覆接觸可能對器官造成傷害。
H410 對水生生物毒性極大並具有長期持續影響。
防範說明:
預防措施:
P264 作業後徹底清洗。
P270 使用本產品時不要進食、飲 水或吸菸。
P261 避免吸入粉塵/煙/氣體/煙霧/蒸氣/噴霧。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風良好處使 用。
P260 不要吸入粉塵/煙/氣體/煙霧/蒸氣/噴霧。
P273 避免釋放到環境中。
事故回響:
P301+P310 如誤吞咽: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醫生。
P330 漱口。
P304+P340 如誤吸入: 將人轉移到空氣新鮮處,保持 呼吸舒適體位。
P311 呼叫解毒中心/醫生
P314 如感覺不適,須求醫/就診。
P391 收集溢出物。
安全儲存:
P405 存放處須加鎖。
P403+P233 存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保 持容器密閉。
廢棄處置:P501 按當地法規處置內裝物/容器。
健康危害:吞咽會中毒。吸入會中毒。長期或反覆接觸可能對器官造成傷害。
環境危害:對水生生物毒性極大並具有長期持續影響。
急救措施
急救:
吸入:如果吸入,請將患者移到新鮮空氣處。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如有不適感,就醫。
眼晴接觸:分開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立即就醫。
食入: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醫。
對保護施救者的忠告:將患者轉移到安全的場所。諮詢醫生。出示此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給到現場的醫生看。
消防措施
滅火劑:用水霧、乾粉、泡沫或二氧化碳滅火劑滅火。避免使用直流水滅火,直流水可能導致可燃性液體的飛濺,使火勢擴散。
滅火注意事項及防護措施:消防人員須佩戴攜氣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儘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發出聲音,必須馬上撤離。隔離事故現場,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收容和處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環境。
泄露應急處理
作業人員防護措施、防護裝備和應急處置程式: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攜氣式呼吸器,穿防靜電服,戴橡膠耐油手套。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物。作業時使用的所有設備應接地。儘可能切斷泄漏源。消除所有點火源。根據液體流動、蒸汽或粉塵擴散的影響區域劃定警戒區,無關人員從側風、上風向撤離至安全區。
環境保護措施:收容泄漏物,避免污染環境。防止泄漏物進入下水道、地表水和地下水。
泄漏化學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處置材料:
小量泄漏:儘可能將泄漏液體收集在可密閉的容器中。用沙土、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並轉移至安全場所。禁止沖入下水道。
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封閉排水管道。用泡沫覆蓋,抑制蒸發。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操作人員應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操作處置應在具備局部通風或全面通風換氣設施的場所進行。避免眼和皮膚的接觸,避免吸入蒸汽。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菸。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如需罐裝,應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裝置,防止靜電積聚。避免與氧化劑等禁配物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使用後洗手,禁止在工作場所進飲食。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庫溫不宜超過37°C。應與氧化劑、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保持容器密封。遠離火種、熱源。庫房必須安裝避雷設備。排風系統應設有導除靜電的接地裝置。採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定。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