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
破鏡詩
鏡與人俱去,
鏡歸人未歸。
無復姮娥影,
空留明月輝。
故事
破鏡重圓”的故事出自唐人孟棨所著《本事詩·情感第一》:南朝最末的一位皇帝陳後主陳叔寶是一位風流天子。他在南京雖然身為皇帝,卻不太管理國家大事,整天醉生夢死地在宮中喝酒吟詩,過著荒唐的生活。陳叔寶有一個妹妹,被封為樂昌公主,她生得幽妍清倩且文

當時楊堅已建立隋朝,隨時有可能南下滅陳。而陳國日益衰微,古時亡國之君及其親族都被遷徙京城,以防死灰復燃。一天徐德言對妻子說:“一旦國破家亡,憑著你的才氣容貌,一定會被擄入權貴豪門,夫妻恩愛一場,竟成永訣。倘若情緣未斷,還望有相見之日,應該有信物為憑。”公主聽罷,淚流滿面,便從妝奩中拿出一面鏡子,徐德言於是將一面銅鏡破為兩半,自己留一半,另一半給妻子,作為日後重見的憑證,並與妻子約定,萬一兩人失散,就用破鏡來互相尋找,鏡子重圓日,就是夫妻團圓時。徐德言說:“你以後每年正月十五那天在市上賣這半面鏡子,如果我還活著,我也在這天來找你。”
不久後,隋文帝派遣次子楊廣和大將楊素率軍滅了南陳。民眾親離四散,樂昌公主和徐德言果然在戰亂中失散。樂昌公主被掠入了隋朝大臣越公楊素家裡,成為他的寵姬。但樂昌公主鬱鬱寡歡,日日夜夜都在思念著徐德言。每到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樂昌公主便私下命老僕拿著自己一直珍藏在身邊的半塊銅鏡

徐德言流離顛沛,生活困苦不堪,心情也極度失落,但揣著懷裡的半面鏡子,又一次次鼓起勇氣去尋找不知流落到何處的妻子。光陰易過,愛妻無蹤。幾年後他慢慢地流浪到隋朝的京城長安。又逢正月十五這天,他來到集市上,看到有人正在高價叫賣半面鏡子,徐德言將那人領到住處,不由地一番打聽。徐德言拿出自己保存的半邊鏡子,兩下一合,果然破鏡重圓。一問之下,才知道妻子已淪為權傾朝野的越國公的愛妾,徐德言的心不禁冷了半截,但他還不死心,便在鏡面上寫了一首五言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未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
老僕回去後訴說了事情經過,樂昌公主知是徐德言,待看到詩後,心中無限悲痛,淚水整天

楊素更是感動不已,索性好人做到底,第二天,便送樂昌公主回到丈夫身邊,還贈送了一大筆錢財。後來徐德言與樂昌公主回到了江南,二人白頭相守偕老。
樂昌公主若在楊素家裡,一定比回到丈夫身邊的日子過得好,因為南陳已亡,公主早

習俗
西漢東方朔的《神異經》載,從前有夫婦相別,把一面鏡子一分為二,各執一半。後來其一與人私奔,那半面鏡子變為一隻烏鵲,飛到丈夫面前。甲骨文和金文里沒有“鏡”字,最初稱得真正意義上的鏡子是青銅鏡,至於用玻璃製造的鏡子直到清代才出現。我國古代的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經雙方家長同意後,就下聘禮,聘禮中就有銅鏡和鏡台。且有夫妻雙鏡成對使用的習俗,傳說自漢以後,常用銅鏡作為男女相愛的信物,生前相互贈送,作為紀念,死後隨葬。考古中也有破鏡重圓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