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粒病毒科
正文
在病毒粒內含砂粒狀類核糖體顆粒的1科。本科病毒僅有砂粒病毒屬1屬,包括10種同具特殊形態和理化特性的單鏈RNA病毒,最早發現的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ICM)病毒為代表種。20世紀50年代相繼發現塔卡里伯、胡寧、馬丘波、Amapari、Latino、Parana、Pichinde和Tamiami等8種病毒,因它們在血清學上有密切關係,所以又合稱塔卡里伯複合群。拉沙熱病毒發現最晚。除塔卡里伯病毒外,所有其他病毒在自然界感染單一的或一定種類的齧齒動物,造成持續性感染。動物不發病,也不產生抗體,但長期排毒。人是偶發的宿主,常因接觸受染動物而感染。與人類疾病有關的有LCM(引起人的腦膜腦炎) 、胡寧(引起阿根廷出血熱)、馬丘波(引起玻利維亞出血熱)和拉沙熱4種病毒,其中拉沙熱可由人傳人,病死率達30~60%。
本科病毒病毒粒呈球形、卵圓形或多形性,直徑50~300納米,外有帶突起的雙層脂質包膜。病毒粒內含幾個直徑20~25納米的顆粒,已證明是來自宿主細胞的核糖體。基因組為負鏈RNA,分4個大的和1~3個小的節段,總分子量 (3.2~8)×106 。複製時由病毒自身的依賴於RNA的 RNA多聚酶轉錄成互補RNA(cRNA)才起mRNA的作用。病毒粒經細胞質膜芽生成熟,在感染細胞中常可見細胞質內包含體。
嚴格控制與野鼠、實驗動物接觸是有效的預防措施。實驗診斷主要用補體結合和間接免疫螢光試驗。
除LCM外,中國至今還無由上述病毒引起疾病的報導。
參考書目
C.H.Andrewes et al.,Arenaviridae,Viruses of vertebra-tes,4th cd.,Bailliere Tindall,London,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