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介紹
由來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時任安徽省委書記曾希聖要求找一個“夏天喝稀飯不淌汗的地方”作為夏季辦公的地點。經多方尋覓,省委選擇此地建設夏季辦公場所,時稱“省委招待所”,於1958年前後陸續建成了南天別墅、拂雲樓、霞光閣、湖濱樓等蘇式建築。曾希聖、黃岩等省委領導於1959至1961年夏天曾在此居住和辦公。
六十年代初,由於戰備需要,安徽省委將此處移交華東“大三線”指揮部建永達機械廠,從事尖端雷達的研製。該廠在院內新增建了大大小小的車間、倉庫、電影院等,院外還建了一些職工宿舍、國小校、幼稚園等生活設施。當時,廠區內外戒備森嚴,各項設施齊全,員工和家屬最多時多達2400人。
1971年在當時備戰備荒的年代,華東“大三線”指揮部歷時三年,於1974年建成華東地區戰備檔案庫。1985年,安徽省委作為向第一個“教師節”的獻禮,將此地交省教育廳作為教師療養院。
由於此地夏季涼爽宜人,九十年代初,省優秀運動隊有部分項目隊開始租用教師療養院內山洞和廢棄的廠房設施進行夏訓,2001年此地正式移交給省體育局。省體育局已投入了3000多萬元,對原有接待設施進行全面維修改造,將原來的工廠車間改建成了綜合訓練房,新建了綜合訓練館、手球訓練館、舉重訓練館和室內小游泳館、身體訓練房、運動員餐廳、小田徑場等設施,新征土地建設了室外籃球場、網球場等。同時,基地大院也進一步得到了綠化、美化和亮化。另外,還有一條700M體能訓練山道。現在,基地可供舉重、摔跤、柔道、拳擊、散打、跆拳道、武術、手球、擊劍等項目進行訓練。省體育局每年安排省優秀運動隊訓練500多人次,收到了良好效果。
特點
基地以其獨特的天然氣候,優美的自然環境,優越的封閉條件,初具規模的訓練生活設施,引起了國家運動隊的關注。2003年,國家舉重隊開始到基地進行夏季轉訓,收效明顯。2004年,為備戰雅典奧運會,國家摔跤隊、舉重隊、柔道隊180多人在這裡進行了為期5個月的賽前封閉訓練,為我國在奧運會上奪得了5枚金牌、2枚銀牌。石關基地被國家隊譽為“幸運福地”,名揚國內外。2008年5月,該基地正式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安徽石關國家體育訓練基地。 2017年8月,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優秀“國家綜合體育訓練基地”。
設施
基地建有國內一流的健身設施,有足球場、網球場、籃球場、登山道及6個健身館和游泳館,國家運動隊每年都來此訓練,自2003年以來,先後誕生了張國政、廖輝等14位奧運會冠軍和20多位世界冠軍,我國著名舉重運動員張國政、石智勇、劉春紅、陳艷青、廖輝、張湘祥等都曾多次來此訓練,8年來,基地接待了18個省區運動隊來此轉訓,日本、韓國、越南、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都曾來此交流和訓練,基地被運動員們親切的稱之為“奧運福地”。基地周邊的風光秀麗多姿,近三年來,共接待11萬人次瀏覽和健身,並多次組織青少年飄流、攀岩等野外夏令營活動。2006年,基地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2008年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安徽石關國家體育訓練基地”,在省內外聞名遐邇。近年來,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中國體育報、安徽日報等媒體多次宣傳報導基地的風光和基地的服務,並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讚譽。2008年10月,基地被國家體育總局、中國奧委會授予“北京奧運會突出貢獻集體”,2009年9月,基地被國家人保部、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體育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與革命的關係
基地地處巍巍大別山腹地的革命老區,紅色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這裡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並創建了紅28軍,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重要戰場,鄧小平、劉伯承、徐向前、徐海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裡指揮戰鬥,有力的牽制了國民黨劉峙集團,保證了豫西戰場、西北戰場和蘇中、山東戰場的勝利,徹底粉碎了蔣介石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如今這些保存完好的戰爭年代遺蹟、遺址,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數十萬人次來此瞻仰,基地距省會合肥160公里,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從合肥到基地遊覽僅需2個小時的車程。目前,基地的發展日新月異,度假觀光、休閒健身的旅遊特色進一步突現,這裡正成為景色宜人,快樂健身的花園,與奧運冠軍同場同練的樂園,服務溫馨、舒適便利的家園,安徽石關國家體育訓練基地,熱烈歡迎四海賓朋,來此休閒度假,觀光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