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由來
石聚堂大石累累,爭奇競秀,故山名為石聚。中心高處有堂,一為許真君祠,一為玉泉禪寺,故俗通稱為石聚堂。 該風景名勝區以奇岩、幽洞、碧湖、宗教文化見勝,分為石聚天成、玉泉洞天、太寶觀日三個部分。自然景觀有單人巷、一線天、金龜馱子、九節龍、濟公帽、蛤蟆岩、合掌岩等;人文景觀有紫雲道觀、玉清道觀、玉泉禪寺、觀音閣等。
地理氣候
石聚堂在浦亭鄉的白石坑山與魚池山之間,西接玉蒼山,北接南雁盪山,東連鳳池鄉岩下寺(紫雲道觀),南距縣城4公里。石聚堂大石壘壘,石縫中雜樹競出,松篁交翠。中心高處平坦,有玉泉寺和玉真道觀,都坐北向南。這裡的氣候和地理條件十分優越,有利於植被綠化和野生動植物的生存和繁衍。目前已發現有國家級和省級規定的保護動物如水獺、九頭鷹、四聲杜鵑和重點保護植物竹柏等20餘種。
景觀介紹
石聚天成
堂前庭院百米處,有巨石匍匐起伏,號為九折龍。其前又有一大臥石,石腹有洞,可上至望蒼亭,與東風迎賓亭對應,都可遠眺蒼南縣城及村野河流。堂側有許多奇石,或伸或縮,或仰或伏,或臥或立,或相互攀躋,或左右欹仄。石色黛黑,頂部都布滿白紋,似流水長期衝激所有鴛鴦石、胎兒岩等。愈上坡則石愈奇:巨石組成的合掌岩,凌空相接,氣勢崔嵬;由巨石斷裂的透天岩,岩縫僅容一人側身貼壁而過,行數十米始見一片天光雲影;岩側的觀音洞,曲折迴環,上下前後通透,因洞建閣,閣側建有懸樓,因而稱觀音閣。院宇整潔,花木扶疏。由此返石聚堂,約500米,路側有一片岩石,石下有長生井,井水甘冽,不溢不涸。山後有水庫。池中碧水漣漪,池岸綠竹成蔭。
紫雲道觀
岩下寺地處鳳池鄉岩下後(村後),幫名原稱紫雲道觀。北距石聚堂1.44 ,有小徑相通。左右輔以兩個湖泊;左為迷天紫雲湖,右為五畝壠水庫。寺後山上有脫靴岩、觀海岩等奇石。左右坡都為巨型花崗壘積,石與石間留下各個罅隙,成為出入口,大小共18個,奇險者有“一線天”、“三低頭”、“三折腰”。大門外小徑側鄰深壑,壑中有一峰獨起,形圓,當中簇擁桃、李等果樹,據說是八仙在此宴會時遺下餚核長成,稱為果盒岩。岩下寺景物幽深窈窕,遠勝石聚堂,而石聚堂的雄奇瑰麗,又為岩下寺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