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狩川

石狩川

石狩川是北海道地區第一大河,故被譽為北海道的\"母親河\"。

基本信息

石狩川

Ishikari-gawa

概述

石狩川的源頭位於被稱為"北海道之父"的大雪山連峰,水流深切山腹,沿西南方向急流而下,穿越上川盆地後,在空知、石狩大平原上幾經迂迴曲折,而後注入日本海的石狩灣。幹流河道全長268km,流域面積1.433萬km2,居日本第二,年平均流量498m3/s,可開發的水能資源為85.7萬kW。
石狩川雖然流程短,流域面積小,但支流眾多。從上游千溝萬壑中流出的山溪小河,構成了石狩川龐雜的支流體系,據統計達1830條之多。其中,流域面積最大的支流為空知川(流域面積2662km2),河道最長的支流為雨FDC9川(河長150km)。此外,還有上川、牛朱別川、忠別川、姜川、空知川、幾春別川、夕張川、千岩川、豐平川以及當別川等支流匯入。

流域特徵石狩川流域瀕臨日本海、太平洋和鄂霍茨克海,南隔津輕海峽與日本東北地方相對;地勢多山,特別是多火山;氣候四季分明,冬寒夏暖,特別是冬季時間很長,積雪期達4個月之久。流域內的降水主要集中在11~次年3月的降雪期和7~9月的颱風期,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200mm,其中降雪期的降水量約占全年總降水量的40%。石狩川多年平均流量為498m3/s,實測最大洪峰流量為11330m3/s,最小流量54.4m3/s。
石狩川也是日本洪災多發的河流之一。其洪水災害多發生在4~5月的融雪期和7~9月的颱風期。據記載,歷史最大洪水出現於1981年8月,其時全流域平均降雨量為282mm,洪峰流量達11330m3/s,最高水位達9.23m,洪水泛濫面積達614km2。
河流利用從明治時期以來,石狩川的防洪一般採取堤防擋水、水庫蓄水和攔砂防淤的方法,但由於其河道的中下游段蜿延曲折,較多地採用了"裁彎取直"方法,特別是在其下游的平原河段。石狩川的防洪史大致分為二個時期。第一期是從明治43年對石狩川進行有組織的河道整治開始,直到1946年結束,主要措施是開挖分洪渠道、降低地下水位和在彎曲河段興建護岸工程,目的是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和穩定河道。第二期是從1952年到1990年的約40年間,由於這一時期內洪泛區內人口密度增大,資產積累提高,故防洪的任務更為繁重。這一時期,防洪的主要措施是修建多目標水庫、攔砂壩和環境方面的對策。據統計,到1979年,石狩川堤防總長為597.3km,護岸工程329.1km,坡腳加固工程117.2km,丁壩共41處。
石狩川開發的歷史幾乎就是北海道開發的歷史。1950年,"北海道開發法"出台,將河川、道路、農業和港灣等的國家行政權力全部委託給北海道開發局。1951年根據電力事業發展的需要,成立北海道電力株式會社,統一負責全道的電力供給。1955~1960年間,日本開展了第四次水力發電資源調查,通過這次調查,明確了石狩川水力資源的概況,石狩川總的水力蘊藏量為85.74萬kW。
建成最早的水電站是王子製紙公司利用支笏湖水作水源的千歲第一水電站,該電站裝機1.04萬kW,明治43年4月開始發電。據統計,到1988年底,石狩川水系乾支流共建成水電站37座,最大出力40.3萬kW,占北海道水電出力的28%。石狩川流域內還建有一些較大的綜合利用工程,如定山溪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117.5m,水庫總庫容1.23億m3,裝機容量2萬kW;豐平峽混凝土拱壩,最大壩高102.5m,水庫總庫容0.47億m3,裝機容量5萬kW。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